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师范学院课程论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分析学院_____师范学院_________专业_____小学教育_________年级班别__ xx小学教育x班____学号___2010408010xxx_____学生姓名_____ xxx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 _xxx___________2013年 6 月13 日目录一.前言 (2)二、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分析 (3)(一)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二)教师道德教育建设对策 (3)三、正确认识教师道德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定位 (4)(一)做孩子道德成长的榜样 (4)1、道德榜样 (4)(二)做孩子道德成长过程中的治疗师 (4)2、治疗专家模式 (4)(三)做孩子道德成长路上的同路者 (5)3、道德协商者模式 (5)四、教师应该如何开展道德教育 (5)(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5)(二)培养学生代表 (6)(三)以强化训练带动德育教学 (6)(四)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息网络 (6)(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6)五、结论 (7)参考文献 (7)论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分析Xxx(任课教师xxx)(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要:在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中,教师是作为一个教育权威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灌输的 ,因而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代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师应作为学生道德生活成长的榜样、治疗师和一个与学生进行相互学习的同路者来促进学生道德的健康成长。

这里的榜样,并不是教师将自己标榜为道德高尚者的理由,相反这对教师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教育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道德教育,角色定位一.前言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应站在一个什么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传统的道德教育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中心地位。

因此 ,在以往的道德教育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认同性,试图通过开发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特定社会要求的固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往往采取强制的灌输方法去教给学生应遵循的道德规则和规范。

由于脱离学生的实际和学生本身的兴趣与需要 ,道德教育效果往往不佳。

事实上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 ,教师不仅仅是道德规则、规范的讲解者,更应该是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协商者。

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教师有责任将自己个体和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经验提供给学生参考 ,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意识 ,促进学生道德的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政治信仰多元,价值观念多样,文化思潮多派学生道德思想方面出现了困境和问题:道德标准选择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化倾向比较明显;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知情意行不统一;在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采取了双重标准,出现了对他人要求主流化而对己要求流行化的矛盾心态,等等这一切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素养,发挥主导作用是首要问题。

二、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分析(一)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很快,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

但也应看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了教师的角色模糊。

本来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了对育人精神的塑造。

在教育管理中,创收渐成压倒一切的硬任务,使许多教师只看到市场经济功利性一面,而忽视了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奉献的一面,把自己纯粹置于一个社会经济人的位置,而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再加上社会不健康风气的影响,少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有所缺损。

2、经济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了教师人生理想的淡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个变革阶段,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教师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为此少数教师认为自己为这个社会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牺牲了一定的个人利益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于是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丢弃了敬业、兢业和钻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心。

3、“一手硬、一手软”,缺少师德建设的责任心。

教学科研工作一手比较硬,思想道德建设比较软的状况。

缺乏构建大德育体系的紧迫感。

(二)教师道德教育建设对策1、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度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要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真正发挥作用,在目前来看,必须将其制度化,也就是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性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

2、教研活动渗透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渗透在教研活动中,注意从那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身上挖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开展教育。

3、开展师德培训和教育。

把师德教育列入全校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专题对全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让师德规范入脑入心。

4、坚持正面典型带动,倡树师德新风。

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5、注重心理疏通,保持教师健康心态。

学校要积极发挥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关注教师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努力实施好“送温暖工程”。

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的各项文体活动,活跃教师业余生活,让教师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理状态。

6、不断总结,逐步提高,把师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师德建设要紧密和形势要求相结合;领导重视程度是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的关键;解决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学会打持久战;要抓制度落实,要深入开展工作。

7、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自身形象。

不断丰富自我,提高业务水平;树立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信念;要热爱学生,持之以恒;提高人格魅力。

三、正确认识教师道德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定位关于在学校里从事道德教育的教师,有三种典型的角色期待模式:道德榜样、道德治疗专家、道德协商者。

(一)做孩子道德成长的榜样1、道德榜样道德榜样的观点把教师看作是一个特定社会的重要价值观的代表者和传递者。

道德教师应该是社会的仆人和牧师。

他们应该在其教学和个人的行为中传递道德价值观。

把道德的知识、规范灌输给学生,学生真的就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养成正确的道德习惯吗? 教师的道德价值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学生都能接受吗? 教师在处于权威地位的背景下,没有考虑到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的对象,他们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但是道德教育者又不能自我标榜为道德高尚者,从道德教育的目的看道德教育者提倡道德其目的究竟是什么?果真是为了提升人的道德?还是含有自我炫耀卖弄的意思?如果道德教育者是以好听的道德言谈以及纯洁高尚的形象来自我显示以求成为人们瞩目和崇敬的对象那么即使他提倡的道德理论是真的这种包裹在善的外衣之中的自私实质上仍然否定了道德教育者作为人类道德源泉的可能性。

(二)做孩子道德成长过程中的治疗师2、治疗专家模式教师是治疗专家的模式把教师的作用阐明为是帮助学生面对他们自己,以及帮助他面对自己的道德两难问题。

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培养道德自我思考和怀疑的能力,而不是灌输具体的道德观点,就像数学的讲授应该是去教一定的数学技能,而不是去教三角一样。

教师作为治疗专家,不再强调让学生盲目地接受和无条件的服从某些道德规范,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道德问题,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

让他们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道德情境以及体验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自己道德的发展教师承认道德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但对各种价值是保持中立的。

但问题是教师真能做到绝对中立吗?在社会日益由封闭走向开放,在“世界日益缩小”和价值观H趋多元化的形势下,寻找一种共同的道德语言和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原则,是教师在道德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教师仍有责任把自己的选择告诉学生,这里其实已隐含了教师对学生道德上的帮助。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形,自己做出正确判断(三)做孩子道德成长路上的同路者3、道德协商者模式道德协商者是对其他两种模式的综合。

道德协商者的模式需要教师成为这样一个榜样:并不是具体规范和行为方面的模范,而是成为道德生活中道德思维过程、道德抉择过程和道德情感过程中的榜样认为道德教师是冷静、谦虚的治疗专家和热情的有信仰的人的结合体。

他的最终目标是激励孩子的道德讨论、道德判断和道德体验。

这种模式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如存在主义者所倡的那样,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真诚地表现具有主体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对于身心尚处于发展成熟过程中的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或困惑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应该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融人到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之中来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反思与判断,以形成道德价值观教师应该与学生一样是学习者,道德教育应当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对话,是一个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相互提出问题、共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道德可教,道德也可以间接地教。

四、教师应该如何开展道德教育(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这是科任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教师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急待纠正的弱点;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教师崇高的威望。

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代表学科的科代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老师的左右手”。

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学科的科代表,教师的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