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的特点

中外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的特点

中外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的特点
摘 要:在人们的一贯思维中,都非常的崇拜大英雄,认为只有
他们才能拯救世界。但孰不知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却存在着一些个
“小人物”,他们不伟大,很平凡,但在他们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很
多很多。
关键词:小人物; 形象;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6-3315(2012)07-028-001
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曾指出:“现实主义派抛弃过去
专写伟大人物和非凡事迹的习俗,有意识的描写下层人物。”在俄
国现实主义作家中,写小人物是作为一个现实口号提出来的。在中
国文学史上,“小人物”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主题。鲁迅等中国现
代作家受现实主义和当时环境影响,其创作更加关注“小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就选取了很多有关“小人物”的作品,
这些生活中典型化了的“小人物”,以其至真,至诚,至烈的情感
直击读者的灵魂,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的感知,理解和判断,
增强他们的理性思辨能力和价值评判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
材有必要探讨“小人物”的形象,关注“小人物”形象的教学,以
提高学生对“小人物”的理解赏析能力。
那么,何谓“小人物”呢?
“小人物”一般是指无足轻重或没有什么价值,对当时或后世
社会和他人没有多少影响的小小的或非常次要的一类人。词典中对
“小人物”的释义通常有:小型人物的塑像,地位不高,没有什么
名望的普通人。对小人物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就社会实践和文化人类学而言,如果说有地位,有名望的大
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肯定和追捧,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那么那些
默默无闻,无权无势,生死无关社会,不受关注的平凡小人物则更
具普片性和多样性。他们经历着普通大众的亲生经历,体验着普通
大众的亲身体验,看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以及
在命运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永不停歇的抗争,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和
心灵震撼,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读者看到他们就如同看到自己,看
到整个民族和人类社会。他们性格中的坚强,勇敢,英勇无畏,崇
高伟大是得到普遍认可和欣赏的。而他们丑陋,卑下,懦弱,愚昧
的阴暗面则被本能的拒绝和排斥。这些小人物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主
观感受所得或个性化的表现。
2.从美学意义上来说,小人物从现实生活进入到文学作品中,
不仅丰富了文学形象的人物画廊,使文学作品的主题更加广泛,深
刻,而且人物性格也渐趋丰满和合理。狄德罗曾说过:“人是一种
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
而是为人下定义。”小人物就真正体现了“人”的这一定义。他们
的性格组合具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如善恶组合的复杂性,崇高
和滑稽的双重性,刚强,懦弱,温柔,专制的模糊性,他们没有本
质上的好与坏之分,只是更加符合艺术的真实性,更加符合现代人
的审美观念。
在我们现在所学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及一些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
中,这些“小人物”都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呢?
一、强烈的生存欲望
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死后,她为了更好的生活,瞒着婆婆来到
鲁四老爷家做工,为了不被人歧视,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她用一年
辛苦挣来的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祥林嫂的忍耐,服从,甚
至她那毫无价值的倾诉,都表现了她内心深处强烈的生存欲望。《项
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出身不够高贵,所以只能羡慕别人的
奢华生活,可是一旦有机会在别人面前崭露头角时,她就牢牢的抓
住机会,她的生存观不只满足于活下来,而是在于怎么活,当因为
赔偿项链而倾家荡产时,玛蒂尔德没有放弃,通过辛苦劳动,终于
偿还了所有债务。《简爱》的主人公简爱,《家》里的觉慧,《骆驼
祥子》里的祥子,高晓声“陈焕生系列”中的陈焕生,都有着很强
的生存欲望。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是这些小人物的共同特点,他们
的生活充满了重重困难和挫折,生命可能受到威胁,但人的本能生
存欲望让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拼命挣扎着,斗争着,在一次次的
灾难和打击中站起来,为的只是能够生存下来。
二、较强的抗争意识
小人物的地位不高,通常无权无势,因此他们要生存下来就必
须抗争。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往往是现实生活的缩影,需要经历重
重苦难,需要不断地反抗和拼搏。《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老人
一直在抗争着,整整坚持到第85天,并经过一天俩夜的搏斗才捕
获到一条大马林鱼,可是在归航的途中,被鲨鱼吃了,老人也受到
了鲨鱼的五次袭击,每一次都可能丧命,但他强烈的生存欲望不容
许他放弃,最后凭着智慧,毅力,终于成功归来,这让人钦佩不已,
特别是老人每次遇到危险,感到没有希望时,总能一次次暗示自己
不放弃,不向命运低头,同样具有抗争意识的小人物还有《罗密欧
与朱丽叶》的主人公,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里的高加林,
孙少安和孙少平,王安忆《长恨歌》的主人公王琦瑶。这些小人物
知道,要想活下来就必须与当时的社会和所处的环境抗争,不管结
果怎么样,但他们那强烈的抗争意识是值得肯定的。
三、悲惨的人生结局
张林《小人物的悲剧人生》,吴童《小人物的悲歌》,秦克祥《窦
娥冤悲剧性浅探》等研究成果都探讨了小人物的悲剧人生和悲惨结
局。造成小人物悲剧人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他们自身的性格悲
剧,命运悲剧,也有时代造成的社会悲剧。果戈理《外套》主人公
阿卡基是个不知名的小职员,他孤独,不自信,对别人的凌辱总是
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最后因为申诉无门,抑郁而终,冯骥才的小
说《三寸金莲》里的戈香莲终究是害人又害己,张爱玲《金锁记》
中的曹七巧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这些小人物因为生活在那个愚昧
无知的社会中,虽然他们本性是善良,淳朴的,可却不被当时社会
所容许,他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一面遭到了扼杀,所以只能以悲
惨的结局告终。
由此我们可知,“小人物”虽小,虽普通,但其身上所承担的文
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却并不小,并不普通。这就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究,
去发现,去挖掘,去深刻的体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