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下流行文化中的疾病隐喻

当下流行文化中的疾病隐喻

话题型是指流行文化是跨符号系统的,它并不严格遵守高雅文化所遵守的规范和 界限(如文学是文学、电影是电影、音乐是音乐、绘画是绘画,再如影视的流行
文化和我们以前所理解的影视艺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而是打破各种界限,围 绕着社会的热点话题或时髦话题而展开,这些话题又同当下的社会生活息息相
关,因此流行文化与当代人的欲望和生存状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也说明
诡异之美。或者可这么说,白血病是在当下文化中的隐喻如同十九世纪的肺结核 的变身。它们在病理学上有着类似的症状:发热,面色苍白,日渐消瘦,食欲改 变。同结核病不同的是,白血病没有传染性,因此不会带来强制隔离,也不会带 来爱人亲人的嫌弃。在文化隐喻上,发热和消瘦,按照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的说法,这是一种燃烧,“它加速了生命,照亮了生命,使生命超凡脱俗’’①。柔
世界技术的原料,而世界技术的目的只在其自身虚无主义的无尽蔓延。"① 20世纪初,普鲁斯特写出了他洋洋几大卷的恢弘巨著《追忆似水年华》。闭 上眼睛,含着-d,块儿玛格丽特甜饼,普鲁斯特乐于退回栩栩如生的昨日,昨日 的世界也在他的重述中焕发了全部的魅力。和普鲁斯特在同一向度上创作的人至 少还应该包括:宫崎骏的传统手绘动画片和维斯康蒂的《豹》。用一句话来概括,
弱的身体、苍白的面色符合了东方传统对女体美的想象,是一种文雅空灵之美。
在中日韩地区,属于青春感伤一脉的影视、动漫、音乐、广告、游戏、服装、报
刊一直为流行文化主力群体的青少年偏好。集各种娱乐形式于一体的的流行偶像 剧主人公以患白血病的恋爱少女为主角是再合适不过的,成功营造出如同早逝的 花蕾般美丽惆怅的情调。
当下流行文化中的疾病隐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常凌
【摘要】本文以当下流行文化(包括文学、电影电视、博克)中的大量出现 的白血病、失忆症、多重人格紊乱症和抑郁症四种疾病题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 这些蔚然成风的疾病背后的社会隐喻和折射的深层人性. 【关键词】流行文化白血病失忆症多重人格紊乱症抑郁症
囝苏珊桑塔格.【M】疾病的隐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p14
199
失忆作品大多存在一个模式化的套路,两种趋向。一为封闭式,一般是主人 公意外导致失忆(再次意外得以恢复),如果要表现复仇或人祸的就让罪犯出面。 故事的过程就是与失忆进行寻找斗争,结果是爱情如愿,歹徒被灭。生活中失忆 病人很难恢复,而作品肯定要让一切了断,着重在主人公寻找的过程。如《鸳梦 重温》。二为开放式,此类失忆作品朝着晦涩化发展的趋势,打破线性叙事,着
行其事。在特定时间段内,至少会有一两个人格处于“值班’’状态,不会出现好
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三、人格转换时,受环境影响很大,充满戏剧色彩,
常伴有失忆现象。多重人格大多起因于严重的创伤。据统计,高达80%的病人 在孩童期曾遭受身体虐待或性虐待。当患者承受不了痛苦时,会幻想“这件事不
。弗洛姆.自为的入【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p219
失的痛苦呻吟,如同19世纪20世纪上半期的肺结核病人,弥漫着优雅的哀伤气 氛。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也称“血癌”,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 一。但是电视剧中决不会称之为癌,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很少认为这是一种癌。这
种关于称呼的选择透漏出一些微妙的意味:癌症象征的意义太过可怕和沉重,不
具有任何浪漫意味。而“白’’与“血"二字的组合,在非专业人士的普通人第一 印象中无论唤起是白色与红色的组合景象还是白色的血液景象,都富有一种忧伤
的泛滥让人联想起荣格有关“集体无意识”的哲学和精神病理学分析。在转型剧
烈的时代,人们经历着太过仓促激烈的转变,导致身份认同危机。 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最严重的危机就在于“人丢失其自身’’,片面追求自
①单世联.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p94
200
身以外的东西,想尽办法满足不断膨胀的世俗需要:权力、物质和金钱等等。他
重于表现人物在记忆与遗忘搏斗中的心理煎熬和这种煎熬的无价值。例如《记忆
迷局》,主人公不可靠的记忆,让他拼命想记住的事实本身充满虚妄和不确定性。
甚至“妻子被杀,他要报仇”的本身事实也可能是错误记忆的幻象,影片最后, 所有曾确信的事实都成了不确定的记忆迷局或陷阱。
在流行小说中也存在这种倾向,王朔和王小波两位作家备受大众喜爱,知名
说道:我们已经丧失了对个体意义与独特性的感觉;我们已经使自己成了处于我 们自己之外的目的的手段;我们把我们自己作为商品来体验和处置;而我们自己
的各种力量已从我们自身异化出去了,结果我们感到无能为力,并因我们的无能
而蔑视自己。因为我们并不信任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没有对人的信念,对我们 自己或我们自己创造的东西也没有信念。①总之,对人自身以外东西的追求最终
流行文化中的“疾病”也是深受人们关注的流行疾病,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种疾 病而不是那一种呢?大众为什么会喜欢观赏到有这一种疾病的作品昵呢?对于 疾病所附加的隐喻内容,简单的抱着去魅和反对阐释的观点容易走向僵局,毕竟
文化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巨大整体,人类文明中每一项事物在合适的条件下 都会被赋予深意。笔者更倾向于本文以流行文化中的疾病现象入手,考察它们所 包含的丰富隐喻,追究人们心理上的“流行病学”,探测所折射的人性之深。
情的圆满,不惜以病情与死亡奏出情感的最高音,而这种短暂又极致的情感强度
往往使对方终身难忘,难以再体验同样美好的情感。这种仅仅产生于爱和病矛盾
的悲伤浪漫基调,因其单一而强烈。此类电视剧如同一首抒情诗或者浪漫主义小
说。患病的主人公着雪白飘逸的病服,面容苍白,清纯可人,在严重病发和弥留
之际形象依旧保持美丽,没有可怕的腐臭气息,没有骷髅般的身体,没有颜面尽
二、骤然丢失的自我——失忆症
生活中比较寻常的是健忘症,失忆现象其实很罕见。专家认为,记忆是既往
事物经验的重现,他是一种非常基本的精神功能,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涉及皮质 的感觉联络区、丘脑和整个大脑皮质,这些部位受损可引起记忆障碍。记忆障碍 可分为遗忘和记忆错误两大类。 近来收视率高的电影电视剧几乎都与失忆有关。《创世纪》中女主角失忆, 韩剧《冬日恋歌》当中,男主角正是一个在意外中失忆的美男子,《情深深,雨 蒙蒙》中一个叫可云的女人得了失忆症,接着是来势汹汹的《流星花园》,在台
生活中纯粹的多重人格非常罕见,见诸报导的尚不足50例,远远没有作品 中患有此病的角色多。多重人格往往和推理、暴力、恐怖、神秘联系在一起,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流行的悬疑电影电视、恐怖推理小说漫画、情节类电子游戏常用元素。在影视
剧中的表现常可以归纳于以下套路:主人公童年有重大精神创伤,长大后开始分
裂多个人格,有的来承担痛苦,有的开始报复,有的是孤独小孩,然后通过医生、 警方、爱人的帮助,恶的人格被删除,其余合并为一个新的人格。如电影《绿茶》、
上独特的人格,每个人格在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 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 俗称多重人格或人格分裂,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一、不同人格有各自的年龄层, 各自的性别,各自的价值观。每一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
好,可以独立地与他人相处。二、有一些人格知道其它人格的存在,有一些则各
度极高。他俩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大写失忆。在王朔小说中显得颇为另类的《玩
的就是心跳》,男主人公在一起起扑朔迷离的事件中发现自己失去了一段时间的
记忆;王小波的《万寿寺》,同样是因为失忆而寻找自我,《寻找无双》则是通篇
是遗忘和寻找。现代人整个的生存处境、身份危机却暴露无遗。海德格尔早就指
出:“现代性的顶点就是对存在的完全遗忘和人的彻底的非人化,人本身不过是
地“失忆’’下去,而“失忆"所指代的自我寻找,也将注定成为永恒而悲怆的主
题,引发着人对自身与世界的终极思考。
三、分娩一个新的我——多重人格紊乱症
多重人格紊乱症,这是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的疾病新贵。随着描写这种疾病 作品的传播,人们开始对这个奇特的病症有所了解。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
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
《致命ID》、《无间道3》、《一个头两个大》、《邻人13号》、《精神病患者》,电视 剧《陀强师姐》、《玫瑰花开》、《危情杜鹃》,小说《水边的阿狄丽娜》、《零档案》、
《碎脸》、《所有人都在撒谎》、《多重人格少年》等等。
一、浪漫感伤的少女情怀——白血病
中国真正意义的流行文化刚刚萌芽时,一位身穿幸子衫的少女便成为人们所 热烈追捧的流行偶像。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进入中国,女主人公大岛幸子身 患白血病,形象柔弱,美丽纯真,成为影视文化中自血病人形象的滥觞之作。在 此后的数十年间,众多得了白血病的角色在当下以情感为主题的都市流行剧里泛 滥。这些白血病人角色有几种类型:一、恋爱中的美丽少女。角色有《我想嫁给 你》的白雪、《天涯海角》的韩晓希、《天使情人》的小静、《红十字方队》的江
当下中国流行文化己成为最汹涌繁杂的文化潮流。广义上说,流行文化是指
千百万人观看、阅读或者参与的娱乐,所谓流行就是要被公共领域普遍接受和认 可,英国威廉斯对流行文化的分析第一条就是“许多人特别喜欢’’。它包罗万象,
跨越音乐、文学、影视、网络、服装多领域,同时与高雅文化有所交集。流行文 化是立足于传播媒介的媒介文化,其特征是话题型,而非系统型或逻辑型。所谓
201
是发生在我身上",从自己身上分裂出另一些“自己"来承担。这些分裂的人格 像一个个单独的“人”,患者以此营造出不同的假想世界,以象征性的逃跑来保 护脆弱的自我,防止自己濒于崩溃。一般通过催眠、心理诱导,以主人格为基础 合并其他人格来治疗,治疗难度很大,并且风险度很高。这种奇特的疾病本身就 如同一出跌宕多姿的戏剧。
湾首播后又被香港无线抢得香港首播权,其中的主人公道明寺也因车祸而失忆。
与此同时,在香港的《戆夫成龙》中,男主角也是一位因被袭而失忆的傻子。电 影一样难逃俗套,《我的失忆男友》以男主人公的失忆作为故事的主线。《河东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