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初
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所以提高语文水平是这一
时期的关键,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介绍了利用读
写结合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意问题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新课程
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提升初中生的读写能力是教学的
一大难点。读写结合就是充分探讨读写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的
互相促进作用。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语文教学
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是对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的初步学习,是对中华语言的继承和发展,语文课
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有利于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写作也是语文学
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
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的黄金阶段,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校和教师正积极改革创
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借此来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逐步从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传授技巧、倡导个性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
惯,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1.强化阅读对写作素材选择的影响
由于很多初中生在小学时候缺乏一定的写作经验,往
往会对作文的选题一头雾水,写出的作文与实际经验没有根
本联系,文章中没有感情的注入,显得内容空洞、刻意和死
板。优秀的作品应该富有生活内涵,内容饱满、感情充沛。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的能
力,收集课文中的写作素材,运用抽象思维,将收集到的写
作素材运用到文章中,做到活学活用。例如,《背影》这篇
文章,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源于作者朱自清的真实生
活,而鲁迅的《社戏》描写的则是孩子偷吃东西的童年时光,
也反映了作者对儿时的美好回忆;还有杨振宁的《邓稼先》
里面既有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又有作者的人生经历,是
作者内心的反映;还有《孔乙己》也都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刻
画,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培养学
生在生活中创作。
2.重视阅读对促进写作结构的创建
真正的好作文不仅要有生活中的素材,还要有缜密的
逻辑,它是整个文章的构架,是骨干。但是很多初中生并没
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数都是来了灵感立即创作,并没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有从整体上布局一下,这样很容易出现偏题、跑题、语句松
散、结构混乱等现象,字数不够时往往硬凑字数,导致很多
故事重复叙述,最终影响语文的考试成绩。所以,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思考的能力,
从而获得写作的启发,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思维逻辑顺序,
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脉络,一气呵成。其次,文章的
内容要有详有略。最后,突出主题思想,然后展开论述,将
平时阅读得到的精髓部分加工成自己的内容进行填充,使文
章更加饱满。
3.阅读对写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作文的细节描写是整个文章中最具亮点的部分,是作
者灵魂的体现。初中语文作文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
描写上,例如对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比如《骆
驼祥子》中的某个节选侧重描写了祥子生存环境的恶劣,侧
面烘托了祥子生存的艰辛;还有鲁迅的《故乡》抓住了对闰
土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闰土的愚昧麻木,揭示了闰土
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作者鲁迅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强烈不满
和讽刺。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细节刻画,可以使作品中的的人
物更加生动形象、性格色彩浓厚,也可以使文章主题意蕴深
刻。
三、读写结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材料的积累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无论是平时课文的内容还是课外的阅读材料,写作素
材是随处可见的,教师应该不断挖掘新颖的模板给学生当例
文。
2.读写要领的补充
一般情况下,读写要领是不变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
程中不断补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
在平日读写结合的练习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抛砖引
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质疑,而不是将要点直接
灌输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它是由听、说、读、写构成的用于交流的学科。所以初中教
师要对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加以重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
就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
口头表达能力,课下培养写作能力。只有两者相结合,才有
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编辑 孙玲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