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方法

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方法


(三)核对法 核对法:审查书面资料之间是否相符的一种技术 方法。 核对法仅能查明审计对象技术上的正确性,不能 证实被审计事项在内容上是否真实、合法、有效。


核对的内容: (1)原始凭证同记帐凭证,记帐凭证同汇总记 帐凭证之间的核对; (2)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同账簿的核对; (3)明细分类账同总分类账核对; (4)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同报表的核对; (5)明细表同有关报表核对; (6)报表间有关项目的核对; (7)书面资料同实物的核对。

(三)制度审计法
制度审计法: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 调查、测试与评价,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 程序,开展实质性审计的方法。 优点:有重点的开展审计,效率高。 缺点:审计结论不一定很准确。 一般来说,具有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适合采 用此方法。 主要的几项工作: 1.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调查(调查描述制度 制度评价)


(7)业务较多的期间(时间范围)
(8)其他
确定抽查规模的基本原则:一是重点部分进行全部 审核和大量抽查;二是非重点部分采用任意抽样或 随机选择的方法略加抽查或不予抽查。
统计抽查法: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审计人员运用

统计的原理进行抽样。 缺点:使用比较复杂、机械,需要一定的适用条件;审计人 员要经过培训。

(四)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审计方法的发展
绕过计算机的方法,穿过计算机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的 方法
二 企业财务审计的一般顺序审查方法 三个层次:一层:顺序审计方法 二层:范围审计方法 三层:实质性审计方法 (一)顺向审计法--顺查法
按照经济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原始凭证


记帐凭证 明细账 总帐 会计报表
特点:审计次序与会计记帐程序一致。起步于 原始凭证的审查,从小处着手,由点到面;侧重账 表单证之间的机械核对;重点在于原始凭证和记帐 凭证的审计,用以确定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 数字计算的正确性,科目运用的适当性。 优点:与会计思路一致,全面系统,准确度高 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工,无重点,效率彽, 凭证审计只能按时序进行,无法按业务类别审计
(四) 函证法
函证法:通过向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单位发函来询 证有关事项,以取得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多用于 往来款项的查证。一般分为积极函证和消极函证两 种。积极函证可靠性强些。 适合采用积极函证的场合: (1)应证业务事项较为重要(从金额和性质衡 量); (2)应证业务事项极为有限; (3)应证业务事项延续的时间较长; (4)对应证业务事项还存有较多疑点。

抽样审计法的适用范围:规模大、业务多,内部控 制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比较好,组织机构健全的单 位。
四、企业财务审计的实质性审计方法
(一 ) 审阅法 审阅法:针对对审计目标和所需证据,以法律、 法规为依据,通过对书面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 用来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 合法、效益的一种技术方法。
第二章 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程序与方法
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程序 一、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程序的涵义及作用
审计程序: 是指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 业务结束的全部过程,也称“审计循环”“审计过 程” 企业财务审计程序: 在审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 支活动中,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必须遵循的 顺序、形式和期限等。 作用:1)保证审计质量 2)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提高熟练程度 4)利于审计工作规范化


调查内容:
a 控制环境(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组织的设置、各级 人员的素质、预算或财务计划、管理措施) b 控制制度 (组织系统图、会计处理规程、业务流程 图等)
调查方法: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
文字说明法---- 将制度以简洁的文字叙述表达出来
优点:可以对调查对象作出深入、具体的描述 缺点:难以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内部控制系统的细节 文字说明法作为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的补充加以利用时,效果 较好;单独采用,适宜简单且易于描述的小型企业。
抽样审计法:从被审计的对象中抽取一部分进行审计, 借以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的一种方法。 根据确定抽样样本所依据的原理,抽样审计可分 为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

任意抽样法:早期使用,抽取样本无规律可循,无合理依据, 抽样结果风险较大。


判断抽样法:审计人员抽取审计样本时,根据自身实践经验, 结合审计具体要求及所观察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情况,从特定 的审查总体中有选择、有重点的抽查部分项目进行审计,并 据此推断总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依赖经验,审计结论可信性 仍有问题。 判断依据(据以确定抽查重点): (1) 内部控制和会计工作情况 (2)会计人员品德和能力状况 (3)账户和账项性质 (4)金额大小 (5)报表分析和账户分析发现的可疑情况 (6)专案调查线索和揭发材料

全信赖,可≤50%,若对制度有担心,可≥50%,若对
制度完全不能信赖,则100%(特殊情况下) 4.检查风险:当前面三个风险系数确定后,检查风 险可根据上述公式推导出: 正比关系 审计风险 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制度风险

反比关系


当:检查风险越低时:要花费更多的时 间去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即要求 进行的审计程序越详细,反之亦然 说明:并非每个审计人员都将风险因素量化

分类: (1) 事前分析 分析 事中分析 时机 事后分析

比较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 科目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账龄分析法 a 比较分析法:通过两个数据比较获取证据。(一般以上 期报表数据、有关计划、定额数据、预算指标、同行业实际 指标以及审计取得的数据或计算结果作为比较标准)


调查表法----利用调查表的形式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 记录和描绘的方法。
优点:调查范围明确,问题突出,容易发现制度中存在 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缺点:反映问题不全面,仅限于调查事项的范围。

流程图法----运用一定的符号和图形对经济业务和文 件凭证的流动程序进行记录和描述的方法。两种绘 图方式:一种是按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绘制纵式流 程图,另一种是按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为基 础绘制横式流程图。
2、审计风险 (1)概念:审计人员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 误,从而签发无保留意见(不恰当)的审计报 告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 被审计单位造成 (2)构成:审计风险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造成
其中:固有风险:指在完全没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 会计核算本身发生重大错误的风险 控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防止或不 能发现重 大错误的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重大错误的风险 注意:A: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杜绝,只可尽量减轻 B:固有和控制风险是审计人员不能控制
(3)关系: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说明:当审计风险一定时(审计计划中必须确定) 可能确定的范围在0—1之间,一般为≤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控制 检查 固有 高 中 低 高 低 低 中 中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高*
高*说明可能没有必要进行具体的审计检查
风险系数选择的有关限制
1.审计风险:可以接受的范围一般为≤5%,但不能 为0,因为事实上不可能达到审计意见 的100%的正确无误,更不能为1,否则 会使审计报告毫无意义 2.固有风险:一般不能为100%,因为任何一个单位 多少有一些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可选 50%或更高 3.控制风险:绝对不能为0,因为再好的制度也靠 人去执行,理解不同,能力不同,道 德品质不同,粗心或疲劳等,都能 使制度在执行出现偏差,若对制度完
(二)逆向审计法(逆查法)
按照会计记帐程序的相反方向进行审计。 会计报表 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 凡是富有经验的审计人员都善于运用逆向审计法。 特点:查账次序同会计记帐程序相反。起步于会计 报表分析,着重于“面”的观察分析,通过分析确 定审计的重点;审计的重点是重点账项、容易出问 题的账项。(P37) 优点:(同顺向法相反)重点审计,效率高;系统 审计,分工方便;更便于按业务抽样审计。 缺点:需要一定的审计工作经验,否则效果不好。


审阅法审阅的主要内容:原始凭证、记帐凭证、账簿、报 表、预算、计划、方案、合同及其书面资料。 对会计凭证审阅的重点:一是形式技术的审计,主要是会 计凭证的编制是否合规;二是实质内容的审计,主要是对凭 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审计。
(二) 复核法
复核法:又称复算法,是对书面资料的数额,在核对其 来源正确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新计 算,以确定其正确与否的一种技术方法. 复核的主要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七)调节法

调节法:为验证某些数据的正确可靠而对影响该数 据的因素进行调整的方法。

计算公式: 结帐日 = 盘点日 + 结帐日至盘- 结帐日至盘 存量 存量 点日发出量 点日收入量
注意:此公式的运用前提是:审计日和会计的结帐日 不一致,如:审计日是8月20日,而会计结帐日是7 月31日,如果两者一致则直接用“复算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现代企业审计方法
一、企业财务审计方法的历史发展
财务审计方法--为取得充分有效的依据,以便 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而采取的各 种技术手段的总称。 (一)以经济业务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初创时期) --以全部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账目为基础 (二)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发展 时期)--以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为基础
(三)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一步发展、深
化时期)--以审计风险分析为基础,统筹使用各 种审计方法 审计风险 1、详细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分析性审计风险 风险审计的优点: 1)重视社会需要研究,发挥资源效益 2)统筹审计方法的运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提高审计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