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详细)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详细)


自学检测 1、用原文填空。(2分钟完成) ①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忠之属也”指的是 ④曹刿待齐人三鼓之后才下令击鼓进军的原因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⑤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他的 进攻 将要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这 件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事 呢 参与 鄙陋,目光短浅 请求 拜见(庄公) 谋划
能远谋。” 乃入见。
深谋远虑 于是 入朝、进宫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凭借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 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⑦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 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 中的哪一句?
彼竭我盈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 是哪一句?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 庄公 草率进攻,鲁莽急躁 ;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
(浙江· 义乌市)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 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D (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 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 言概括)(2分)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 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②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示例:(1)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2)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 分析的基础上。 ③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与鲁庄公有关吗? 有关;因为鲁庄公虚心听取了曹刿的意见和建议,让曹 刿的才能得以施展,使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
①爱国将领
张自忠(国民党陆军上将) 抗击日寇,英勇顽强! 虽身为上将,却不惜亲自带卫队冲 锋陷阵!最终寡不敌众而牺牲。他 的勇敢与忠诚,不仅当时举国哀悼, 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导也亲笔 题词悼念,就连日本人也为之感动 景仰!
中考练兵
(北京· 怀柔区)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 伐: 进攻,讨伐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狱:案件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高官厚禄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1)肉食者鄙 翻译: (2)可以一战 翻译: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一鼓作气 翻译:
古义: 进攻,讨伐
齐师伐我

今义: 砍伐
古义: 参与
又何间焉 间 今义: 中间或隔开,不连接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 古义: 牺牲玉帛
牺牲
今义: 为正义而舍弃自己 的生命,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鄙陋,目光短浅 古义:
肉食者鄙

今义: 卑鄙
古义: 虚大,虚报 弗敢加也 加 今义:增加 古义: 小大之狱 狱 今义: 监狱 古义: 即使 虽不能察 虽 今义: 虽然 古义: 第二次 再而衰 案件

今义: 又一次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之属也
忠 今义: 忠诚
2、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3、通假字 小惠未徧
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进军
同“遍”,遍及、普遍 请求
4、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 请 战则请从 故 公问其故
请让我 缘故、原因
故逐之 故克之 所以 战则请从 跟随 听从,服从
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 处理?
明确:本文重点是写“论战”, 故 战前准备(对话)写得详; 战争过程写得略;
曹刿战后评论写得详。
更好的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 军事才能。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 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 刿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
1.古今异义词
公将驰之。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
刿曰:“未可。”
曹刿说:“(现在)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 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 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 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 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军队 参与 专有,独享 夸大,虚报 案件 类 战胜 第二次 充满,旺盛 倒下
1.概述课文大意(以事情发展的顺序)
庄公迎战一备战一胜战一曹刿论战
2.课文可分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 分的意思。
Zx``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 进行评价的?
• 曹刿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 反攻时机?追击时机?理 由?
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 后, 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战 争 战略因素: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胜 利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的 因 素
战术因素: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借小惠赢得近 臣的支持
借小信赢得 神灵的保护
×
取信于民

作战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曹 刿
鲁庄公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 (1)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 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 刿的对话可以看出); (2)急躁鲁莽(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3)对军事一无所知。(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出)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有政治远见;沉着冷静; 有军事才能。 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缺乏谋略;但 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不失为一位明君。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翻译句子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报, 一定对神诚实。

民弗从也
之 以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肉食者谋之
公将鼓之 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助词 的 代词 他,指曹刿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无实义。 凭借 按照 把
既克,公问其故 (其中的)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掌握下列字词:
(1) 曹刿( guì ) (2) 又何间( jiàn)焉 (3) 肉食者鄙(bǐ) (4) 弗(f ú)敢加也 (5) 小惠未徧(biàn) (6) 小信未孚(fú) (7) 公与之乘(chéng) (8) 战于长勺(sháo) (9) 下视其辙(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我盈(yí ng) (12)望其旗靡(mǐ)
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 就消耗完了。
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齐国那样的大国难以估计,恐怕他们有埋伏。 ⑩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 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专有,独享

恩惠
祭祀用的猪、牛、羊
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同“遍”,遍及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虚报 实情 信服,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明察 按照 赐福、保佑 的 案 件 即 使
(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战则请从。” 请让我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 分)
(福建· 浦田市)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参与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赐福、保佑 (3)既克,公问其故。 故: 缘故、原因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 想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 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 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 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