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高职药学《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三年高职药学《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三年高职药学《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物化学》课程代码:130036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是学习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品营销等课程之间的桥梁,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研究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适当兼顾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兼顾用人单位招聘考试及初、中级技术职称考试等相关考试。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按目标教学编写,通过掌握、熟悉、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习题练习、实验操作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始终把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以结构为中心,由结构联系到药物的命名、制备、性质、稳定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结构修饰等。

我校属高职高专院校,因此我校药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以药学服务、药品生产为主要目标,药物化学课主要介绍药物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作用与用途,为培养医药行业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本课程是以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工作性质、任务的需要而设计。

本课程贯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帮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药物化学的同时,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常用药物合成、基本合成操作的基本职业技能。

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明确主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

其一,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其二,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药物的合成、稳定性、药效等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三年高职药学《药物化学》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含机动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为2:1,在第3学期开设。

2.《药物化学》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明确本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和岗位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并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促进高职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出与实际需求“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具有在一定的职业岗位间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用途(2)熟悉常用药物的发展概况、结构类型;熟悉重要化学结构类型的构效关系;熟悉部分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熟悉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作用特点之间的关系;(3)了解新药研究、药物新进展、药物体内代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药物的性质实验、稳定性实验和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等问题。

(3)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严谨、刻苦、勤奋、高效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3.素质目标(1)树立“把质量关,用放心药”的观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进行药品的生产、检验、供应、管理和使用等全过程质量跟踪检测,以确保药物安全、有效;(2)树立“做事先做人、从业先敬业”的职业岗位意识,做到敬业爱岗、为民服务;(3)树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药品质量重于一切”的责任感意识,平时工作中时时牢记“药品安全你我他、情系百姓千万家”,关心、尊重和善待广大患者。

三、内容标准: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项目的开发要基于药物化学实际工作过程,依据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点和技能点,将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设计,将各项目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等与技能操作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2.教学过程的安排以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根据职业岗位及实训场所要求,对学生实行分组实训。

学生技能可得到全面的训练,并与工作实际接轨。

3.教学过程实施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以真实的药物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在浓厚的职场氛围中掌握技能。

在训练过程中,按企业规范强调工作要素、操作人员行为规范,各项操作与企业要求接轨。

4.提倡采用“教、学、做”一体的现场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使讲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5.实训课程着重技能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应广泛联系生产对理论性教强的实验,应配合课堂教授,加深学生理性认识,提高实验效果。

实训课程应该精心组织,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以便在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

6.实验过程中应该强调实验记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方法建议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多,知识跨度大、知识面涵盖广、与其他学科(如有机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联系紧密,要想较好地掌握是有一定困难的。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知识点印象不深刻,思维能力较差。

如何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较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药物化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教材,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以提高逻辑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方法步骤包括:选例—查阅文献—讨论—总结,教师先精选一些与授课内容结合紧密的案例,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文献查阅,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对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梳理出知识点,最后老师作总结点评。

案例可选择重大药学事件案例、药物研究案例、临床用药案例等与药物化学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知识点的印象,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鼓励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

2.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真实的学习环境,构建符合认知实际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比如在实训实践教学中,事先采用多媒体视频课程教学,模拟药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与各生产环节,使学生融入到生产情景中,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在实训过程中尽量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氛围,要求学生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操作和记录,实训结束后按企业要求完成实训室清理工作。

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情景而适应自己的角色,对生产进行真切体验。

(三)考核评价建议1.评价方式“药物化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注重过程评价,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过程和学习情境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平时考勤、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手段,注重平时成绩评定,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最终考试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的成绩(占40%)、平时考核成绩(30%)、实训操作成绩(30%)。

其中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运用程度;平时成绩由平常的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和学习笔记几方面的综合评价构成;集中实训成绩由实践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职业职业素养等部分构成。

2.方法改革本课程标准对平常作业进行改革,改变单一的回答问题、写原理等老方式,改为布置实训、实验设计作业等多种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同学们相互抄袭作业的弊端,也让学生有了做作业的成就感和真实性。

实训考核改革中改变了以前用试卷考试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办法,采用实训现场考试,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开展自己考自己的探索。

改革后的实训考核方法新颖,同学参与兴趣大,学生自己考自己,自己筛选重点,出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的梳理巩固和加深理解的过程。

(四)教材编写建议1.依据课程标准,从药品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模块的技术教材,实现“教材与岗位操作规范一体化”。

2.教学内容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由易到难编排,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把最具典型性的药品选入教材,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3.编写考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组织,实训过程的设计要具体、可操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教学做一体。

文字表述通俗易懂。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1.药物化学是实践性学科,本课程教学必需配备固定的实验实训场所和基本的实验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阿贝折射仪、自动旋光仪、紫外光灯等,实验器材水浴锅、烧杯、研钵、漏斗蒸发皿、干燥箱、布氏漏斗、真空泵等),同时要保障实验用药品及试剂的正常供应。

2.由于药物化学教学所需药品、实际种类繁多,个别药品、试剂价格昂贵,学生及代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药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以免浪费。

对于一些在校期间难以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组织学生在实习期间在实习单位完成。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教学参考书(1)对《药物化学》教材的选择要坚持“贴近教学、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及实用性;(2)对辅助教材的选用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紧贴《药物化学》的学习内容、紧贴历年药师资格考试和企业招聘考试,系统巩固和拓宽学生理论知识及不同题型的视野;(3)对本专业实训内容的选择要密切配合职业岗位,旨在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需要,夯实学生动手能力基础、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