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及其民俗
糯米饭
粽子
糯米粑
血灌肠
辣椒骨
绵菜粑
小黑药炖鸡
• 在苗族村寨,只要家中来了贵客,他们都会炖制出香喷喷的小黑 药鸡让客人品尝。这一美食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清 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一直被丘北苗族同 胞奉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和大病体虚的滋补良药。小黑药别名草三 角枫,属常年生草本,生长于阴凉潮湿的山地,其根、茎、叶皆 可入药,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症。其炖制 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而且还具有滋补、治病等特殊 功效。苗族孕妇产后补身重要食物。
蜡染
•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 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 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 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 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 剪裁,代代传承。 •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 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 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
芦笙节
•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 要活动的节日。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 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 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 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 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变化多端,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 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 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 性的文艺活动!
藏族服饰
•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 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 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 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 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 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 有的风格
• 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 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 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 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 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苗族建筑
• 山寨居住的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 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 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 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 苗家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 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 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 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 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酸汤鱼
糯米饭
•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 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 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 捏着吃极为方便。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 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绚白 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 粽子、糯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 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身带去食用。
• 苗族人尤其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制酸汤、酸菜、酸辣, 腌制鱼肉,苗家的酸汤鱼肉嫩汤鲜,清香可口,闻名遐迩。苗族 喜饮酒。平时劳作之余,喝一点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亲友 来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 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饮和敬酒时,还有唱酒歌 的习俗。湘、桂、黔交界地区的苗族还流行喝油茶,它不仅是苗 家待客时必备的饮食佳品,而且还是平时饭前饭后的一种特制饮 料,有些地方甚至以油茶当中饭吃。湘西、黔东北和重庆南部则 将炒米茶作为过年节时饮用和招待亲友贵宾的高档饮料。
•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 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 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 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 一直盘到定婚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时为男方备办喜 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乡亲,最后以一对牛羊角当杯,敬给这 对即将结合的青年。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通宵达旦为这对青年 人贺喜。
•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 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 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 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 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在些苗族 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 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 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苗族饮食习俗
•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 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 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 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 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 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由于 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 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 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 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 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 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 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 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 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 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在西藏古代建筑艺术中,最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 多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浑厚,工艺精致,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从佛 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主体风格的形成,其间大体经历 了寺庙、寺院、宫殿与寺院建筑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 • 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房子外墙厚实,风格古朴 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 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 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 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禁忌
•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 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 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 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 以免传染麻风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 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 同坐一条长凳。苗族的禁忌,据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藏戏
• 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 戏、昌都藏戏等4个剧种,各剧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 具有不同特色。西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西藏 藏戏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在桑寺落 成典礼上,艺人们将藏族民间舞与佛经故事结合成为一种哑剧式 的跳神仪式。过去藏戏在广场演出,伴奏只用鼓与镲,以人声为 演员帮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藏戏被搬上舞台,并对唱 腔、乐队等进行了改革,丰富了藏戏音乐的表现力。
苗族刺绣
•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 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 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 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 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 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凤凰民族工 艺品中的精品
•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 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
民族起源
•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 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 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 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 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 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 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 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 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 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 •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 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服饰
•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好五色衣裳”。苗族妇女 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 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 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 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 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 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药
• 苗族居住的山区药物的资源种类之多,产量之大,品质之好,是 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的。常见的药可达1500种之多,常用的约 200种, • 中国苗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不少的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大力 开发常用的药材。有的成为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等的原料。有 的已进入民族地区医院供医院配方用药。有的省份还对部分苗族 民间有效方剂进行了发掘、筛选、整理工作,一部分确有开发价 值的成方制剂已被收入《民族药地方标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