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下肢康复机器人

(1)下肢康复机器人


结果
步行10米测试
6分钟步行测试
定时测试
单个对象训练提高
步行10米测试
6分钟步行测试
结论
◆通过康复机器人的训练,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 提高 ◆重症患者恢复更显著 ◆康复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缓解治 疗师的压力
谢 谢!
自动化步态训练的优点
★生理步态模式 ★训练时间更长 ★足部负载力增强 ★只需一位治疗师
康复机器人适应症
1、脊髓受伤 2、中风 3、脑部外伤 4、多发性硬化症 5、帕金森病 6、脑瘫 7、骨科患者
脊髓损伤患者训练前 脊髓损伤患者训练前
脊髓损伤患者训练中 脊髓损伤患者训练中
脊髓损伤患者训练后 脊髓损伤患者训练后
•运动应符合生理步态
脊髓损伤患者训练
人工训练
跑台训练
人工训练前 人工训练后
1. 无法承受身体重量 2. 协助患者腿部训练
1. 患者步行训练更快 2. 患者步态更好
跑台训练
人工训练局限性 1、步速较慢 2、训练强度不足 3、训练时间受限 3 4、无法重复步态 5、无法达到生理步态 6、至少需三位治疗师
康复机器人 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机器人发展历史
早期的矫形器
康复机器人产品一览
神经可塑性
自动物至人类的发展
动物试验
Thomas Graham Brown 1911 动物实验显示猫在完全性脊髓损伤后 仍可在跑台上行走 由此诞生“中枢模式发生器”的概念
感觉——运动的学习 感觉——运动的学习 ——
多中心实验—脊髓损伤患者 多中心实验 脊髓损伤患者
慢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机器人训练的疗效: (多中心实验)
方法
●目的:为了研究康复机器人训练是否可以改善长期和 目的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 ●标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后2年以上 标准 ●对象: 20名慢性脊髓损伤患者 , Asia C 及Asia D 对象 患者 ●方式:每周训练3-5次,连续训练8周,每次训练持续45分钟 方式:
神经可塑性: 由于大 神经可塑性: 脑的神经可塑性, 脑的神经可塑性,我们 得以学习或再学习某项 功能(输入刺激对于中 功能 枢神经系统再塑非常重 要) 重复: 重复: 为了学习一项复 杂功能, 杂功能,必须多次重复 此动作
感觉——运动的学习 感觉——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学习 ——
特定任务训练 •目标可达到
•功能训练有助恢复运动 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