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法律课程整理工作评析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法律课程整理工作评析


21年 1 00 2月
De .0 0 c2 1
南 京 国 民政 府 教 育 部 法 律 课 程 整 理 工 作 评 析
尹 玉
(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院 , 北京 10 8 ) 00 1
摘 要: 法律课程设置是高等法律教育的核 心问题。从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 的第一次 大规模 法律课程整理工作 的 背景、 过程看 , 次法律课程整理工作有利于从整体上整顿办 学过 滥之弊, 这 但是 由于对法律课程整理工作 的背
( 法律课程整理的具体过程 三)
所[ , 2 但仍 占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数 的 2 . 在校生数 ] 6 %, 4 仍 占专门以上学校在校生数的 3. %。 ① 17 1 课程设置 混乱, 法学教育整体也是质低量微。因此 ,9 8 , 12 年 南 京 国民政府成立后即召开第一次全 国教育会议 , 会上 提 出了“ 大学教育应该确定标准 , 提高程度”应 “ , 规定 私立学校课程师资和设备标准” ,从而开启了复杂 的 高等教育课程整理工作 。

校就有 6 所 , 5 并设有法科的大学 1 , 5 . %。① 所 占 79 3 当时的法律教育课程 主要 以京师法律学堂 的课程设
置为标准。北京政府于 11 年 1 月 、9 3 1 92 0 11 年 月分
别颁 布了《 法政专门学校规程》《 、大学规程》对 于法 ,
律科 目规划得非常详尽 , 并规定所有公私立大学和法
中 图分 类 号 : 9 9 D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1 (0 0 0 — 0 2 0 17 — 2 0 2 1 )6 0 9 - 6
法律课程设置是高等法律教育的核心问题。 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就着手整理大学课程 ,即调研 、 讨 论、 制定文理法三学院共同必修科 目表和文理法三学 院分系必修、 选修科 目表。这是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第 次大规模 的课程整理工作 , 也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整 顿、 发展高等教育所做 的教育决策之一。整理工作初
景研 究还不够深入 , 专家 的参与性还不够广泛 , 对法律教育 目的和 法律 人才 培养 的 目标缺乏探 讨, 导致最后形 成的科 目 在很大程度 上限制 了高水 平法学院 的教 学特 色, 表 削弱 了法律教育 的 自主性和 丰富性 , 法律课 这是 程整理工作最 大的弊端 。
关键词 : 教育决策; 法律教育; 课程设置
fq 校的数量从 1 1 年的 6 所减少至 12 -: j 92 4 94年的 3 3
务: 第一 , 议定大学各 院系各种必修及选修科 目之标 准; 第二 , 议定大学各 院系必修及选修科 目之教材标 准; 第三 , 议定大学各 院系必修及选修科 目在各学年 之分配标准 ; 四, 第 议定大学各院系必需的设备标准。 委员会编制课程及设备标准以两年为期 , 工作完成后 撤销。 但是实际上 , 因为课程整理工作庞大复杂 , 兼之 政局上内忧外患 , 直至 13 年才初步整理完毕 。 99


法律课程整理的时代背景
中国近代法律课程最早 可以追溯至 16 年的京 82
师同文馆 。当时 , 同文馆在第七学年开设 了一 门万 国 公法 。 85 19 年后 , 由于甲午战争惨败 的刺激 , 在主要由
身, 造成了当时法律教育的两个局面 : 人才充裕 的学 校 , 编制有 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 课程 课程发展有专 门 与艰深的趋势 ; 人才不足的学校 , 课程编制简单 , 常常 因人设课 , 没有稳定的水准 , 兼之学校当局管理混乱
政专门学校的科 目均照规程设立 。 不过 , 受新文化运动 的推动 ,92 12 年北京政府教
步完成于 13 年, 9 9 并于同年 9 月施行 。13 年后 , 99 法 律学系的必修科 目、选修科 目又经过三次修订 :92 旨在于发挥平 民教 , 育精神 , 适应社会进化需要 , 谋个性之发展 , 而多各地 方伸缩余地 , 这样 , 专门以上学校法律教育 的统一课 程制度发生动摇。 9 4 2 , 12 年 月 教育部根据新学制, 订 立《 国立大学学校条例》条例第 七条规定 :国立大学 , “ 校各科各学系及 大学 院 , 各设教授会 , 规划课程及其 进行事宜 ;各以本科本学系及大学院之正教授组织 之。 “ ”各科系规划课程时, 讲师并应列席 ” 。 【 这相当 1 于将编制课程 的权力归于学校 自身 , 学校可以根据 自
新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舆论 的强烈呼吁下 , 清政府
开始筹建新式大学 ,法政教育也随之勃兴 。到 11 92 年, 全国专 门以上的学校有 15 , 1 所 其中法政专 门学
收稿 日期 :0 0 0 — 8 2 1 — 9 2
作者简 介 : 尹玉 (9 7 )女 , 17 一 ,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 业博士研 究生 , 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
公室助理研究员 , 主要研究 中国法制史 。
①根据汤能松、 王清云、 张蕴华、 阎亚林的《 探索的轨迹 : 中国法律教育发展史略》北京 : ( 法律出版社,95 19 年版) 26 第 3
页表 1 计算得 出。

9 ・ 2
敷衍 , 办学经费不足 , 门以上学校 的法律课程遂有 专 繁复凌乱 、 缺乏体系之弊。1 世纪 2 年代 , 9 0 北京政府 虽然着力整顿 日益滥设的法政专门学校 ,使得法政专
己的办学实际设置课程 。课程编制权力归于学校 自
年教 育部会商司法行政部后进行 了第一次修订 ;94 14
年随着教育部全面修订大学各学院各系课程时进行 了 第二次修订;9 5 14 年参照教育部法律教育委员会第一 次、 第二次会议决议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 此后至 14 99 年南京国民政府退至台湾 ,未再有来 自官方的课程修 订。本文仅对法律课程的第一次整理工作进行分析。
第2 卷 第6 6 期
V0.6 1 2 No6 .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u ao agm eces o ee Sc l c ne dt n o r lfLJ g ahr C l g(oi i cs i ) n 1 T l aS e E i 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