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政发“2011”32号玉环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玉环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玉环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宏观背景 (1)第一节发展成就 (1)第二节发展环境 (4)第二章发展要求与发展蓝图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发展蓝图 (7)第三章功能区划与空间布局 (10)第一节突出主体功能区划 (11)第二节优化县域空间布局 (12)第四章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15)第一节加快滨海城市建设 (16)第二节完善城乡节点建设 (17)第三节推进新农村建设 (18)第五章沿海产业带布局与建设 (20)第一节构建沿海产业带开发布局 (20)第二节加大港口开发力度 (21)第三节加大对台开发开放试点 (22)第四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22)第六章现代产业体系与发展 (23)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3)第二节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 (28)第三节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31)第七章基础设施谋划与建设 (35)第一节构筑综合交通网 (35)第二节构筑能源设施网 (36)第三节构筑高速信息网 (37)第四节构筑水务设施网 (38)-—1—-第八章生态文明建设与提升 (38)第一节推进资源集约利用 (38)第二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40)第三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41)第四节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42)第九章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43)第一节大力发展教育和人才事业 (43)第二节促进科技文化繁荣 (44)第三节努力改善卫生和体育事业 (46)第十章和谐玉环建设与管理 (47)第一节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47)第二节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 (48)第三节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48)第四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9)第十一章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 (50)第一节深化改革创新 (50)第二节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52)第三节加强区域合作 (54)第十二章规划保障措施与管理 (56)第一节加强规划组织领导 (56)第二节增强规划资源保障 (56)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57)第四节推进规划项目建设 (57)-—2—-《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中共玉环县委关于制定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述玉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规划,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宏观背景第一节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政策调控以及台风、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十一五‛发展目标基本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全县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从2005年的148.53亿元、37431元增加到2010年的308.21亿元、73892元,分别年均增长13.4%、12.3%。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18.01亿元、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14亿元、18.25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7.4%、19.5%。
2010年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列第25位。
——基础设施强势推进。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交通一体化大力推进,‚五纵四连三干线‛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区域交通状况明显改观。
大麦屿港区获国务院批准对外国籍船舶扩大开放,实现对台常态化直航。
供电一体化得到推进,电力主网架建设实现适度超前,电力供应从末端变为源头。
供水一体化显著推-—1—-进,县外引水工程全面完成,长期制约玉环发展的用水瓶颈得以破解。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玉环新城建设启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楚门镇被列为全省培育小城市试点镇,沙门镇被列为第二批省级中心镇,城乡节点建设效果明显,主城区改造持续推进,城乡布局更趋合理。
新农村建设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9年玉环县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县(市)第8位、全市第1位。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以建设生态县、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和‚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为抓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继续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减少。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
‚811‛环保新三年行动深入开展,规模以上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完成,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总数居全市第一。
——民生社会更趋和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22220元、8621元增加到2010年的32930元、14161元,分别年均增长8.2%、10.43%。
坚持把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民生改善,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出行难‛等难题有效缓解。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深入,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和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投资管理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扎实推进。
牵头组织环乐清湾四县市(玉环县、乐清市、温岭市、洞头县)区域合作,正式签署《环乐清湾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联手推动一体发展。
-—2—-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基数2010年预期目标2009年完成情况2010年完成情况完成否指标属性经济发展全县生产总值亿元148.53 267 243.3 308.21 已完成预期性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2.19 12 16.4 19.79 已完成预期性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91.96 162 151.9 196.73 已完成预期性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85.04 150 143.2 188.16 已完成预期性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44.38 93 75 91.69 未完成预期性三次产业比重由8.2 :61.9:29.9调为4.5:60.7:34.86.74:62.43:30.836.42:63.83:29.75 未完成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元37431 64860 59287 73892 已完成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7.16 78 68.9 75.66 未完成预期性自营出口亿美元8.86 33 19.6 27.39 未完成预期性财政总收入亿元18.01 33.2 37 40.14 已完成预期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7.5 13.8 16.6 18.25 已完成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合计)亿元230.13 580311.8(四年累计) 385.9 未完成预期性城市化水平%56.39 65 64 65 已完成预期性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82.3 86 89.12 90 已完成预期性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2220 32600 28454 32930 已完成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621 11500 12192 14161 已完成预期性住房成套率%70.56 80 81.6 82.3 已完成预期性社会保障覆盖率%69.22 75 56.56 57.6 未完成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79.09 90 99 99.3 已完成约束性低收入家庭所占比例% 6 2 3.6 3.5 未完成约束性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47.94 46 44 43 已完成约束性基尼系数/ 0.35 <0.35 0.343 0.33 已完成预期性文娱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15.04 19 20.2 21.3 已完成预期性社会民生事业城镇登记失业率% 3.6 <4.0 3.7 3.7 已完成约束性年末户籍总人口万人39.86 41.2 41.5 41.9 已完成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 6.85 < 6.5 5.56 6 已完成预期性科技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1.8 4.2 1.36 1.38 未完成预期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年7.75 10 10.2 10.3 已完成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2.8 40 43.26 45.6 已完成预期性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人 1. 5 1.7 1.88 1.9 已完成约束性生态环境环境质量综合指数%60 90 64.3 65.6 未完成约束性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0669 0.057 0.0648 0.0602 未完成约束性森林覆盖率%47 50 42.1 44.5 未完成预期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 5.37 8 8.9 8.97 已完成约束性工业三废治理率%78.1 95 95.2 95.6 已完成约束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36 60 45.42 46.4 未完成约束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90 99.4 99.6 已完成约束性注:生产总值等指标绝对值为当年价;预期性指标:是指凝聚了人民意愿的政府战略意图,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一定的实现幅度。
约束性指标:是指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诺,是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图的指标,政府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来确保实现。
-—3—-同时,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重大基础设施尤其是对外交通设施制约日益显现;工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现代服务业总量偏低;社会公共服务任务重;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等。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发展中予以缓解和克服。
第二节发展环境放眼国际:全球发展正步入‚后危机时代‛,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和再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以发展低碳经济为重心的绿色产业革命蓄势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加快形成。
因此,‚十二五‛时期,玉环将面临绿色产业革命加快兴起、制造业竞争更加激烈、多边贸易纠纷加剧的外部环境,这既增加了玉环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困难,又为玉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纵观国内:‚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将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期,国家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长三角一体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都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