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静思,悟道 压力性测试平静;道与术相对,术是技巧,道是本质性的东西:方法,思维以及解题的套路;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听课之后的关键是踏踏实实的去做; 课程两大部分:申论之道和申论之术; 学习申论是三阶段:厚(傻乎乎,背),薄(小聪明),厚(大智慧); 【大智慧:万变的热点找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具体的万变的试题】 申论之道(概论) 申论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辩证性思维,不是教条式思维;是归纳性思维,不是演绎式思维;是规律性思维,不是经验性思维;是实践性思维,不是空想式思维; 辩证性思维 【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三大基本规律和八对基本范畴】 辩证法:A决定B,B对A有反作用,二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方法论的要求是结合; 辩证法的三个关键词:两分法(多角度),结合(协调,统筹兼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举和概括); 概括时记得同类合并,不要完全的一一列举,体现归纳性思维; 例题:公平和效率问题(浙江省); 002 例题:生态文明(国考)2008:大作文,人与自然;2010:海洋问 2
题; 归纳性思维 申论考试命题和答题的逻辑 (逻辑先行,政治先行,主题先行) 命题专家的抽象(政治和主题先确定),经过演绎,找到具体的材料(一定是不太常见的材料),寓答案于材料之中,这是命题的过程;答题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出命题专家的思路,形成考生的抽象;契合度越高,分数越高; (此处得到的教训是要抄材料【材料是根】,不要脱离命题专家的思路)我的申论是完全脱离材料,自由议论,漫无目的的一塌糊涂。 申论试题的特点: 1、宏观引领(科学发展观),中观立意(自主创新,经济危机),微观切入(具体材料,奶粉事件,华南虎事件); 2、材料来源的社会性、广泛性、实践性,题目来源的非专业性,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答题的特殊要求; 申论命题变化的趋势:综合性,难度加大,作答灵活。 规律性思维 规律面对未来,指导未来,经验面对过去,总结过去; 实践性思维 申论源于政府管理,行政实践(温总理的段子); 003 申论考试的误区: 3
误区一,申论是写作考试 大纲:(副省级)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地市级)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申论有写作的部分,但表达能力只是一个部分,大头在前面相对客观的部分) (得申论者得天下;申论和面试高度相关;)!!!!!!!!!!!!!!!!!!!! 误区二,申论是杂文评论 样本1;样本2; 申论有自己特定的文体风格和文体要求:不加修饰,无需涂抹,四平八稳; (申论的规范性之一:不加修饰,干净,朴素,中性的语言) 误区三,申论是学术论文 申论的逻辑是表现,原因,对策;重在解决问题; 学术的逻辑是概念,判断,推理;重在分析问题; 申论考试陷阱: 1.行测有技巧,申论考能力;错!! 行测难提高,申论有章法:阅读材料的三遍四步法;概括主要内容的万能框架,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写作开头结尾的万能句式,热点问题的万能理论; 2.申论是个性化的考试;错!! 4
(自注:申论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写法,类似于八股。差别在于看谁的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更有规律性,更符合政府实际,更流畅更简洁) 3.申论可以脱离材料自由发挥;错!! (自注:申论绝对不能离开材料自由发挥) 申论的本质要素一、 申:围绕特定事实说清楚,说明白表现(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原因和对策(如何解决问题); (主要体现在前面的相对客观的考试部分:概括) 申论的本质要素二、 论:个人观点上升到政府层面,论证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对策的有效性; (主要体现在后面的主观部分:写作,包括分析部分) 申论的文章本色----官样文章: 平和,中庸,凝重,沉稳----高,全,实,精; (申论的规范性之二:分析角度的唯一性:官----政府管理的角度) 高:立意,主题要高,善于升华主题;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关键;政治高度(什么的政治:与公权力相关的各种活动)和高度的政治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政治立场:人民的立场和政府的立场,回答问题不要过多批评政府;最高的是科学发展观; 全:内容全面,辩证思维,要把握关键信息点[采分制]); 5
思维要辩证(申论文章尤其要注意全面的思考问题;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分析原因,要想到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文化的原因;评价事件,既要看到成绩也要考虑问题,要不偏不倚) (辩证思维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不能以偏概全); (反思:任何问题都要纳入到体系化系统化(政治经济文化,正面反面,积极消极)的思维中,用系统的思维来防止自由思考的漏洞) 实:实实在在;模块化运作(固定用语); 1,内容充实:高大全是骨架,还需要骨肉来支撑; 2,内容真实;内容要符合材料的实际和社会的实际,要联系实际,至少要结合材料中的实际;不能泛泛而论; 3,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 精:语言准确精炼,通顺,切忌罗嗦; 【党代会报告和政府报告,每个句子最长一般不超过20字】 语言要通顺,注意检查主谓宾。这也是得分的关键。 004 大纲解读 区分两类考试: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地市级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类。 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考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地市级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类考察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6
两类试卷的异同: 同: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异:一类是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类是贯彻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类类务虚:重战略,宏观,思想,系统方案; 综执类类务实:重细节,微观,执行,具体措施; 申论阅卷标准 客观题采分制:每点几分,答对几条即是最高分;排列次序不分先后;3个错别字1分;最多扣2分;超过30字扣1分; 写作题评分标准: (评卷流程) 一类卷:二类卷:三类卷:四类卷: 先看字数(不足就是3类及以下卷)卷面(不足就是3类以下卷)观点关(开头和结尾;不足就是2类以下卷)结构关(清晰的结构,1类卷)。 阅卷情况大揭秘 考试的普遍情况:缺考人数多->20%;卷面潦草的考生多;写作题得分均匀,概括题等客观题差距大;语言表达不清晰,口语化普遍,网络流行语多;错别字层出不穷; 常见扣分因素 信息点把握不准,概括不全面;层次不明,逻辑结构不清晰;对策无针对性、可行性;综合分析无逻辑;审题不清,跑题、偏题现象严重; 7
无鲜明观点,无主题漫谈; 临场高分秘诀 字数符合要求;卷面干净,尽量不改动,甚至不改。有错也不改;(注重开头结尾);论点鲜明;结构完整(清晰条理); 申论备考 1.心态准备;舍得:有舍就有得,有得必有舍,不舍必不得,不得也不得不舍。(浮躁和功利)(反省:踏踏实实复习) 2.理论知识准备; 半月谈(通俗理论读物)新华网半月谈频道电子版; 嘹望新闻周刊; 重点聚焦:理论热点面对面----07 08 09 10集中看; 中国之声:FM106.1 钟君博客; 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看视频。 北京日报——星期五:七日谈;1000字左右; 【不能死记硬背,理解万岁】 3语感和题感: 读和写;模块法; 申论写作有其特殊的语体特征,要求熟读甚至背诵2-3篇半月评论或申论范文; (强调,语言表达一定要规范,申论文章的语言有特定形式和固定搭配,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8
4勤于动手,培养题感 精做真题。真题就是硬道理(有重复); 结合讲解,仔细反复推敲; 重点是体会方法; 5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看到一个问题,就去分析热点背后是什么; (举例,贾君鹏) 005 申论应试技巧 学习目标:写不出来的写得出,写得出来的写得好(通过强化练习)。 脑子跟得上,互动; 阅读理解的基本套路 关键:用材料说话; 一定要重视材料! 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 (申论最大的应试技巧就是抄材料) 强调: 申论阅读是主旨型阅读,把握大意而不是细节,与行测阅读不同; (错误的阅读习惯:扫描式阅读;翻译式阅读;跳跃式阅读) 脑子里必须有问题意识,把一大堆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这个问题:材料都是有关的,这些材料是什么逻辑关系?所有材料都是有用的; 9
两种问题意识: 抽象的问题意识:围绕特定问题,把握表现,原因,对策; 具体的问题意识:先看问题后看材料;申论阅读是目标性阅读;题目会暗示你特定事实是什么;(阅读材料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题干可以题干很多重要信息) 阅读概括材料的三遍四步法 30-40分钟读3遍材料; 第1遍精读,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和句;15分钟; 第2遍泛读,总结列举段落大意;7.8分钟; 第3遍泛读,分门别类,搞清楚材料间的关系和总结概括;4.5分钟。 (这个功夫不能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工作做的好,申论成功了一半,否则申论就彻底失败) 第1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和句 1.首尾句原则:新闻导语;报告类文体;(申论的本质要求的体现) (例子) 2.关联词原则: 原因关系:因为……所以……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其实……;于是……; 并列关系:同时……;还……:此外……; 3.观点性原则; 指出;强调;结果显示;认为;说;希望;期望;据悉;断定;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