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稻病害(一)_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病害(一)_水稻苗期病害
② 立枯病 病菌镰胞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病 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 播进行初次侵染,在病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而 丝核菌则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以菌丝蔓延 传播和菌核随流水传播。
③ 恶苗病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稻草上越 夏、越冬,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主要的初侵染源。育苗期秧 苗发病,主要是病种子带菌引起;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 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病株很快枯死,产生的分生孢子 成为再侵染源,借气流传播。
一 水稻苗期病害
4.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秧田轮换,精选种子并做好种子处 理,培育壮苗,提高播种和育苗技术。
(2)药剂防治 防治绵腐病以预防为主,在秧苗l叶1心期,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 剂600倍液预防,始病期用200~4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800 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防治立枯病首先床土消毒,用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每m2床 用2~3kg。也可用30%土菌消水剂3~4mL,兑水3kg喷洒,进行床土 消毒;在秧苗1叶心期或2叶心期,可采用65%~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每m2苗床喷药液2~3kg。 防治恶苗病重在种子处理即可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 时浸3d,25℃浸2d,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或用2 %福尔马林浸闷种3h,气温高于20℃用闷种法,低于20℃用浸种法;苗 期发病,每亩用抗枯宁3支加施保克2支,加水30~40kg均匀喷雾,防 效在90%以上。也可用恶霉灵防治。
烂苗:长期低温侵袭,继而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升降 幅度在15℃以上),秧苗水分失调或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结果。
一 水稻苗期病害
3.防治技术
(1)改进育秧方式 软盘育苗、旱育秧、采用薄膜覆盖或 温室育秧。
(2)选好秧田、精细整地 (3)做好晒种、选种 (4)抓好浸种催芽关 (5)提高播种质量 (6)加强管理
水稻病害(一)_水稻苗期病害
一 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苗期病害是指发生在水稻育苗期间的多种生理性病害 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俗称烂秧。常见的有生理性烂秧、黑 根、死苗以及侵染性的绵腐病、立枯病、恶苗病、疫霉病和 腐败病等。
(一)水稻生理性烂秧 1.症状识别
① 烂种:尚未发芽种子就腐烂了,实际上是留种不善或 催芽不当引起;
② 烂芽:发生普遍,指发芽但尚未转青就死亡; ③ 烂苗:多发生在2~3叶期,如常因低温冻害引起。
一 水稻苗期病害
2.发病的原因
烂种:储藏期间种子保管不好,失去发芽力或浸种催芽 过程中换水不勤或温度掌握不好,使种子受热或过冷造成的;
烂芽:秧田过烂、种子埋入土中或深水淹灌缺氧窒息、 幼根发育不良,不能扎根,并形成“翻根”、“倒芽”等造 成的;
菌丝无膈膜,发达有分 枝,管状、无色。无性繁 殖形成棒状孢子囊及肾形 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 繁殖产生球形,厚膜的卵 孢子。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② 立枯病
病菌包括以下三种: 腐霉菌,致病力最强,隶属于鞭毛菌亚门腐霉属,菌丝发 达,无隔,呈白色絮状,孢子囊球形,萌发产生肾形、双鞭 毛的游动孢子。 镰胞菌,致病力中等,隶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其大 型分生孢子镰刀状,弯曲或稍直、无色、多分隔;小型分生 孢子卵圆形、无色、双胞或单胞。厚垣孢子椭圆形、无色、 单胞。 立枯丝核菌,致病力最弱,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不产 生孢子,只有菌丝和菌核。成熟菌丝褐色,分枝与母枝呈直 角,分枝处有缢缩,且离分枝不远处有一分隔。菌核褐色、 形状不规则。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③ 恶苗病
病种播种后一般不能正常发芽或出土。 苗期发病,病苗茎叶纤弱细长,淡黄绿 色,比健苗高出约1/3,叶鞘生长窄长, 根系发育不良,分蘖降低,节位上的叶 鞘内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有白 色霉状物。
一 水稻苗期病害
2.病原 ① 绵腐病
病菌为鞭毛菌亚门锦霉 属的稻绵霉、层出绵霉、 鞭霉属 等种类引起。
一 水稻苗期病害
(二)水稻苗期常见侵染性病害 1.症状识别 ① 绵腐病
播种后幼芽长到1.5cm 高以内时最易发病。最初在 种子、幼根及芽鞘基部上生 有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 白色棉毛状物,并不断增加。 病苗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白色棉毛状物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② 立枯病
主要症状: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 或黄色,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 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 变黑。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 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6
倒生
不定
根
11.小型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大、小型分生孢 子 3.大型分生孢子梗 4.子囊壳 5.子囊 6.子囊孢子
一 水稻苗期病害
3.发病规律
① 绵腐病 病菌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菌丝或 卵孢子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靠水传播和侵染。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③ 恶苗病
病菌无性态为串珠镰孢,属半知菌 亚门镰刀菌属真菌;有性态为藤仓 赤霉,属子囊菌亚门赤霉菌属真菌。 大型分生孢子纺缍形或镰刀形,顶 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 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椭圆形,无 色单胞,链状着生。子囊壳球形, 蓝黑色,表面粗糙,内含子囊;子 囊长椭圆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内 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 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 分隔处稍缢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