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29
七 节 骨
30
(三)龟尾 定位: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 操作:揉龟尾, 之,揉100—300次。 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
31
龟 尾
32
常用穴位
二.上肢部穴位
33
(一)五经 定位:手指末节罗纹面, 定位:手指末节罗纹面,从大拇指至 小指分别为脾、 小指分别为脾、肝、心、肺、肾经。 肾经。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经的补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 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 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 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 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 补或泻100—500次。 次 补或泻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15
风 池
16
天柱骨(线状) (五)天柱骨(线状) 定位: 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定位 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 称为“推天柱骨” 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 下 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瘀血为 次 止。 主治: 呕吐,恶心 项强,发热 咽痛,惊风 恶心,项强 发热,咽痛 惊风。 主治 呕吐 恶心 项强 发热 咽痛 惊风。
17
天 柱 骨
18
常用穴位
二.胸腹部穴位
19
( 一 )腹: 定位:腹部。(面状) 。(面状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 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
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 分钟 分钟, 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 100—200次。 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 吐。
48
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
49
(十)总筋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揉总筋,用拇指或中指按揉; 操作:揉总筋,用拇指或中指按揉; 掐总筋,用拇指甲掐。 掐总筋,用拇指甲掐。揉100—300次,掐 次 3—5次。 次 主治:揉总筋主治口舌生疮、潮热、 主治:揉总筋主治口舌生疮、潮热、 夜啼、牙痛等,揉之可通调周身气机; 夜啼、牙痛等,揉之可通调周身气机;掐 总筋主治惊风抽搐。 总筋主治惊风抽搐。
42
四横纹
43
板门: (七)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揉板门(运板门), ),用拇指端 操作:揉板门(运板门),用拇指端 揉之, 揉之,揉100—300次;板门推向横纹,用 次 板门推向横纹, 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 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反方向为横纹推 向板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嗳气、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嗳气、 疳积等。板门推向横纹可止泻, 疳积等。板门推向横纹可止泻,横纹推向 板门可止呕吐。 板门可止呕吐。
36
胃 经
37
(三)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 一直线。 一直线。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 100—300次。 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2
小儿推拿手法
手法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平 手法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 从而达到深透。 稳,从而达到深透。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
3
小儿推拿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轻重 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 均匀 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 得当,速度均匀。 得当,速度均匀。 柔和——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中病即 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 柔和 手法用力要灵活 止。 平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平稳 手法轻而不浮
24
丹 田 肚 角
25
常用穴位
二.腰背部穴位
26
脊柱: (一)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 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 次 捏脊, 指捏,自下而上, 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 遍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呕吐、疳积、 呕吐、疳积、厌食等
6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 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 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
34
五
经
35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 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清(泻) 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均 为100—500次。 次 主治:食欲不振、呕恶、嗳气、 主治:食欲不振、呕恶、嗳气、烦渴 善饥、吐血衄血。 善饥、吐血衄血。
8
(六)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向前。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 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 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9
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穴位
50
总筋
51
十一)老龙( (十一)老龙(略) 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 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 操作:掐老龙, 次或醒后即止。 操作:掐老龙,掐5次或醒后即止。 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主治:急惊风。 十二)端正( (十二)端正(略)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掐端正,用指甲掐;揉端正, 操作:掐端正,用指甲掐;揉端正,用拇指罗 纹面揉。 纹面揉。掐5次,揉50次。 次 次 主治:掐端正主治惊风。 主治:掐端正主治惊风。揉右端正可降逆止 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 呕,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揉左端正有升提之 主治水泻、痢疾等。 功,主治水泻、痢疾等。
4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 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质, 小儿肌肤柔弱。 小儿肌肤柔弱。 滑石粉、麻油、冬青油 滑石粉、麻油、冬青油——四时皆可取用 四: 小儿推拿操作的一般顺序:
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 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 最后是下肢。 最后是下肢。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27
脊 柱
28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 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 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次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 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秘。
坎 宫
14
(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30—50次。 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四)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 穴。 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 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拿5—10次。 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
40
小 肠
41
(六)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 无名、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 关节横纹处。 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 操作: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 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掐四横纹, 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掐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 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 次 次 主治:推之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 主治:推之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 消化不良等症;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 消化不良等症;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主 治惊风等。 治惊风等。
惊惕不安。 惊惕不安。
11
天 门
12
(二)坎宫 二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线状) 操作:推坎宫,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 分推, 分推,推30—50次。 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13
38
大 肠
39
(四)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 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 次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 尿闭。 尿、尿闭。 (五)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 定位:小指顶端。 操作: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操作: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 500次。 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脑积水)。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脑积水)。
Point on the Head and Face
10
(一)攒竹(天门) 攒竹(天门) 定位: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