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造物文化史作业0152150441张露

中国造物文化史作业0152150441张露

中国造物文化史作业姓名:张露学号:0152150441班级:艺术设计学年级:2015级作业一: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文化精神——论中国古代建筑与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得到融汇贯通,行程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君王尊崇道教,二道交友提倡天人合一,亲近自然的思想,勤劳智慧的古代祖先们在这一文化精神的引导下, 创造出不少文化中的精品。

中国古代造物艺术品类众多, 成就辉煌。

彩陶、青铜器、瓷器、服装、建筑园林、雕塑等造物艺术, 独具特色,但是在这其中,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到最多的,除了万里长城,各种寺庙之外,建筑里最令人欣赏叹服的就是故宫了。

关键词:故宫,古建筑,人文,道教,等级制一天人合一秦始皇统一天下,设冠服制,称自己为皇帝,二者也不天人合一息息相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当时政治密不可分。

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天代表上天,是决定人类的主宰,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苍茫太空的敬畏,夏商以后,“天”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

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宫殿、陵墓的选址和布局命名上,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

紫禁城正是由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建的,从外城看,设为天地日月四坛,四坛的方向位居正北正南正东正西,沿着外城厢里走去,两边建筑都十分对称,从正北进,再从正南出,中国古代有四大神兽,南青龙右白虎,左玄武,右朱雀,四大神兽守护者古代帝王的地位不受侵犯,因为还有得到上天的保护。

整个北京城为中规中矩的对称结构,天上有多少星宿,北京城里就有多少宫殿,而且津津乐道的是,没做宫殿的名字,也都透漏着当时严重的封建思想,如太和,永和,乾清等等。

乾清坤宁象征天地合璧,旁边的日月,精华两门又代表日月与两座宫殿相称。

两宫之间的交泰殿象征天地交泰,外面的三座驻点,太和中和饱和,又意味着皇帝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中国古代把水、火、木、金、土看成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 并以此建构出五行的观念系统。

古代建筑多为木质,木最怕的就是火,因此古人最为害怕的就是辛苦造成的宫殿被一场大火毁坏。

无形中,万物皆相生相克,而在这之中可以灭火的,便是水了。

故宫里,向上望去,除了可以感受到宫殿的华丽外,还可以看到飞檐,飞檐旁边有三到五只不同形态的脊兽,而他们都是上古神话中龙王的传人,龙生于海,海由水组成。

故宫里漫步时,可以实时看到角落里的水缸,缸里盛满了水,以防不时之需。

关于这方面的启示,还有很多,在此不便细说。

二中和思想提起中和,不得不提孔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在孔子那里, 论何为君子,君子应道义凛然,善良的本性必备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在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之间宣扬正义,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中庸》又把“和”发展为“中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中”所以为“天下之大本”是强调自然与人两者相通。

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这就需要人们掌握自然、改造自然。

“和”之所以为“天下之达道”, 阴阳相和是人自然新生命的产生, 是人本质的表现。

中轴线的建筑设计是中和思想在故宫建筑中的一大特色,皇帝在古代象征天之子,可以与上天进行沟通,所以在百姓当中有很大的威望。

在这条贯穿故宫的中轴线上,自北向南,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利器了一座座宫殿,从前门进入紫禁城,最重要地位的宫殿先放在前面,即皇帝意识开会时审阅奏折的乾清,而不太重要的就是后花园,中轴线上的三座主殿于两边的宫殿有所区分,体现在殿的高度上,这也符合现代审美构图与案例,把最中心位置上的东西建成最好的,但同时他也是最重要的,故宫建筑群均用黄色琉璃瓦, 这也是传统中和思想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要建成黄色建筑呢,中国人的始源为女娲造人,而当时女娲就是用的具有天地精华的画图来造成了我们,黄色又代表大地的意思,古代均值最宠上天,所以也就姜黄色设为皇家专用色了。

据载, 我国唐朝开始规定黄色为皇室的服色, 宋朝帝王的宫殿开始采用黄琉璃瓦。

明、清两朝更是明文规定, 帝王的宫室、陵墓及奉帝王旨意建造的坛庙等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

百姓擅自使用黄色琉璃瓦建筑是大不赦,株连九族的大罪。

故宫在建筑上、色彩上、宫殿的名称都体现了由封建礼制控引下的“中和”传统思想, 使故宫建筑具有我们独特的民族风格。

我们这些现代人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思考,而不是走马观花般的欣赏,才是真正审美的意义。

三宗法礼制任何一个强盛的大国后面都具有一个森严的励志体系。

古代女子要遵从四德,不得识字读书,而男子又应有保家卫国的责任。

每个人在这套体系中,什么样的身份决定了什么的人生,不可逾越礼制的界限,否则就会受到后人的唾骂。

从“天圆地方' 到“以中为尊”,中国的礼制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宫就是最好的体现。

北京故宫的严格对称布置, 在这里不便多提。

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种极端严肃的布置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典型。

故宫的设计思想深深体现了帝王权力的庞大,可以耗尽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在一座建筑上,实属不易。

与宫殿的华丽不同,皇帝和平民的差距十分遥远。

平民们在国家里拥有自己的民居,有些钱财和地位的,便建起了四合院,这也是北京城中除了故宫以外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规矩的四合院应该是座北朝南, 呈南北长, 东西短格局, 园中有主有次,正中间的屋子主人住,而两边的厢房则为客人住,完全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的物化。

四小结此外在最后我还想说明一下的就是,色彩了。

古人有繁琐的章服制,而衣服的颜色十分讲究,由上而下,皇帝用黄色,除皇族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可以用黄色,官员的朝服用红色,而再往下,平民一般穿黑色或者褐色的衣服,在衣服上纹友龙和风的一定是皇帝或者皇后,二平常的官员,一品虎,二品狮,文官为飞禽,武官为走兽,上朝时,或者皇帝祭祀时,要穿素色的衣服,官员的站立顺序均有文章。

我想说我们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没有了那些古代的等级制度,从另一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幸福。

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人未规定的制度,也就没有如今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和那些祖国河山里千千万万的瑰宝了。

珍惜当下,勿忘初心。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 谭好哲, 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65-167 .[ 2] 李砚祖.造物之美[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83 . [ 3] 罗军.造物艺术的文脉与伦理观念[ J] .设计艺术, 2004(1):68-69 .[ 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348 .[ 5] 桓谭.新论·琴道十六[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63 . [ 6] 徐琪.琴曲集成五知斋琴谱·上古琴论[ M] .北京:中国书店, 2003 :17 .[ 7] 张燕.论中国造物艺术中的天人合一哲学观[ J] .文艺研究, 2003(6):114-120 .[ 8] 易建芳, 张莉娜.论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藏礼于器”[ J] .装饰, 2006(6):36 .[ 9] 罗军.造物艺术的文脉与伦理观念[ J] .设计艺术, 2004(1):68-69 .[ 10]作业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论织锦艺术在生活的应用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国就在推行上衣下裳的穿衣传统。

人们十分在意自己穿的得不得体,中国有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他们以各自的针法闻名海外,当今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时装层出不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其中发现织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刺绣,时装,织锦,色彩设计中国造物历史悠久,传统工艺也很多,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

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

用针将各种吉祥图案以进展的技法秀在织料上。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锦、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

在我国,刺绣多在江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流行,父母长辈会为子女出嫁时一针一线缝制华丽的嫁衣,而,孩子呢,也会从小就被大人们督促,需要拥有一身高超的刺绣技艺,自己的最重要时刻穿的衣服,要在成亲时使用,风风光光。

苗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的头饰为银器,制作精良。

而让苗族走出世界的,还是那一条条唯美的苗绣织物了。

苗族刺绣几乎每一个都有一个特定的神话故事或者传说,十分神圣。

从苗绣上,你可以看到苗族祖先的历史,以及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

那么,苗族刺绣有两大特点。

第一个是他的图案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苗族人民聪明淳朴,生活中的所见,几乎都可以作为这些艺术家创造的来源。

苗族刺绣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

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这也是中华民族中对于龙的传承的再现。

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

例如苗族刺绣围腰,以白色为底色,上面满绣有蝴蝶、蜈蚣龙,造型夸张。

绣品以蜈蚣龙为主纹样,下面三层另有蝴蝶、小蜈蚣龙等,为苗族绣品的传统典型纹样,十分美丽。

作为一名艺术设计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双灵敏的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曾经学过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怎么应用才会更加生动,每个色块的调节,需在作品中所占面积的大小,个性表现更能突出主题,无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那么在苗族刺绣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他独特的色彩设计了。

苗族根植于自然,他们刺绣时的染料也多取于自然。

每家都会养蚕,再将蚕丝用自然中的植物捣碎成汁,染到蚕丝上,再织成布匹,极为特别。

人们的对襟大开口绣花上衣,多为黑色和,深棕色,象征他们与自然和谐统一不可侵犯,而下身的深蓝色百褶长裙,衣服前胸和后背总是装饰着大量白花花的银饰,唯有前后背上刺绣的鲜艳的红黄绿蓝的色彩与素雅的银饰形成映衬,方可显得缤纷活泼。

年轻女子穿着的盛装飘带裙,每条飘带下都点缀着动植物图案,配色不少于五六种颜色,图案常常趋于巫族文化,在图案上的用色一般采用与面料的对比色,使纹样突出,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底布用色较冷,多采用暗黄色,使其整体看起来优美和谐。

苗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他历经无数王朝却仍能将文化传承到如今,苗族没有文字,但他们最好的文字就是至今上的图案,从至今尚,我们可以了解民族的迁徙历史,发展历程,堪称敦煌壁画版的史诗啊。

我们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离不开也不能离开自然。

但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不免会对自然做出伤害,树木的减少,动物的民居额,这也变成了刺绣图案中所不可挽留的珍贵记忆。

那么刺绣对我们当代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刺绣与品牌合作的较少,在首饰上做的文章却不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