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2004年第2期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对 南方神话 的解构李 杨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其对 南方文艺复兴 创造的 南方神话 所包含的历史感、南方意识、家庭观念三个经典主题的颠覆和解构,探讨了造成这种原因的社会、时代、阶级等因素,认为当代南方文学在逐渐摆脱其原有的特色,将观察的焦点对准了一个秩序、结构、意义经常受到挑战,传统文化逐渐被当代科技、工业、政治破坏的世界里人的彷徨、无根情绪及支离破碎的生活形态,以及在消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商品化所导致的后果,显现出断裂、动荡、焦虑、浅表等典型的后现代文学特征。
关键词:美国南方文学 南方文艺复兴 后现代美国 南方文学 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80年代。
它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巅峰,形成了评论界称之为 南方文艺复兴 的繁荣景象,涌现了诺贝尔奖得主、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福克纳以及华伦、奥康纳、麦卡勒斯、威尔蒂、斯泰伦、珀西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其奇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历史感、南方意识、家庭观念使其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
他们以其对南方生活的经历和理解构筑了一个抗拒工业文明的蚕食,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带有悲壮色彩的 南方神话 。
作为美国的一个区域,南方的文学成就之大,作家之众多,只有19世纪的诞生了埃默生、霍桑、麦尔维尔的新英格兰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因此,它构成了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南方依然作家辈出,创造着数量众多的文学佳品。
一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生的作家逐渐成为了当代南方文学的中坚力量。
他们以杰出的才华和成就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仅80年代以来,即先后有詹姆斯 麦克佛森(James McPher son)、彼得 泰勒(Peter Taylor)、安 泰勒(A nne Tyler)、理查德 福特(Richard Ford)等获普利策小说奖,沃克 珀西(Walker Percy)、考迈克 麦卡锡(Cormac McCar thy)、俄内斯特 盖恩思(Ernest Gaines)获全国图书奖。
在当代南方的文学作品中,虽然传统的痕迹依稀可辨,虽然其怪诞、狂乱的风格犹存,但是,它们的形式和目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很多作品走出了历史的阴影,不再沉溺于发现奴隶制和内战带来的后果,沉思历史对现实的影响,而是将观察的焦点对准了当代南方社会所发生的无序和碰撞,注重展示生活在一个高速奔向未来,秩序、结构、意义经常受到挑战,传统文化逐渐被当代科技、工业、政治破坏的世界里人的彷徨、无根情绪,支离破碎的生活形态,以及在消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商品化所导致的后果。
与此同时,现在的南方作家以后现代时期特有的怀疑、叛逆精神向曾被他们的文学前辈视为神圣崇高的价值观念显示了他们的冷漠和不敬,对其所构筑的 南方神话 进行了颠覆。
南方文学 原有的特色在消李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对 南方神话 的解构退,显现出断裂、动荡、浅表等典型的后现代文学特征。
现在的南方文学对 南方神话 的解构主要体现在历史感、南方意识、家庭观念三个 南方文艺复兴 的经典主题方面。
一南方在内战中的失败以及其奴隶制造成的罪孽给南方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使得他们对历史有着特殊、复杂的情感。
历史因而成为 南方文艺复兴 的一个著名主题。
它具有坚如磐石的质感和无所不在的渗透力,给南方文学带来了沉重和悲剧色彩,也铸就了其鲜明的区别特征。
福克纳、华伦、泰特、威尔蒂等极其重视历史的作用,认为历史记录了人的勇敢和怯懦、慷慨和贪婪、崇高和卑劣,人摆脱不了历史的影响,过去的失误和成就不是现在世界的人们所能抹杀的。
福克纳自不必说,华伦亦将历史置放在其小说的核心位置。
其中的人物的少年时代隐含在他们的成年生活之中,他们所接触的东西和经历的事情、他们的所作所为永远地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
著名南方学者科林斯 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精辟地阐述了南方人的历史观: 如果我们有时受到记忆的伤害,我们也汲取了它的营养,因为我们不是像动物那样以分钟计算生命,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完整丰富的空间里。
此外,我们是过去的产物。
我们从它生长而来,由它的经历构成,好也好,坏也罢,不管怎样,我们心中携带着它的一个部分 认为我们能抛弃过去的想法是愚蠢的 (Brooks9)。
如今,斗转星移,时间进入了一个 已经忘记了如何进行历史的思考的时代 (Jameson ix)。
在后现代大潮的冲击下,历史被抽去曾经拥有的指导和象征价值,被降解为照片、文件、档案的干枯形象,时间的连续性及历史的真实性、权威性受到质疑,历史被视为在主观意识的驱动下人为构筑的话语和符号体系,开始从南方作家的思维定式中消隐,历史对于他们不再具有意义和价值。
他们不想继续徘徊在过去的废墟里追忆和沉思。
他们在将目光投向现在。
福特的 体育专栏作家 (The Sportswriter)的主人公巴斯克姆即是在这一认识指导下塑造出的典型人物。
尽管他来自南方的密西西比,他却宣称过去和他的生活毫不相干。
因为无法适应儿子四年前因病夭折的巨大打击,他和妻子以离婚告终。
至此,他与过去珍贵的关联被一一切断。
他失去了过去。
这样的状态自然使他无法感觉到自己是历史链接中的一环,无法感觉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他决计挥别 失去的旧生活 ,将自己禁锢于现在。
他首先关注的事情是如何融入现在的生存环境,在一个不同的文化空间里建构新的身份,作一个普通的公民,将自己的精力献给日常生活的细节琐事,泻洪道、防雨窗等。
虽然偶尔也勾起伤心的回忆,但他总能迅速排解掉这种情感。
他说: 依我看,美国人为了给自己的身份定位,过于强调他们的过去 我觉得,父母以及整个过去对我们的影响被夸大了。
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完整健全,自立于世,无论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一点 (For d,The portsw riter 24)。
福特的另一部作品 最终的好运气 (The Ultimate Good Luck)的主人公奎因同样决计生活在现在、抛弃一切过去的牵挂,以此确保现在不受过去的伤害。
鲍比 梅森(Bobbie Ann Mason)说: 我不能肯定旧南方的特点都那么美妙 我不留恋过去 时代是变化的,我的兴趣是写现在 (Mason, Inter view 37)。
当然,现在的南方作家中也有人对过去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去面对它,对它进行再思考,以嘲讽和抨击的口吻和它对话。
麦卡锡在他的最后一部南方小说 萨特里 (Suttree)中以特有的狂乱形式表达了他就历史问题与福克纳、泰特等在认识上的根本分歧。
在他看来,历史给无序的当代社会带来的不是启迪和稳外国文学研究 2004年第2期定,而是威胁,因为它血腥、原始、混乱,精神空虚就是过去留给当代社会的遗产(Guinn 104 105)。
名门望族的后代萨特里逃离社会,与醉汉、窃贼和疯子为伍,以从田纳西河捞鱼为生。
他试图建构生活的秩序,但以失败告终。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他唯一的灵魂拯救之路在于和过去决裂。
在萨特里回访童年故居的叙述里,麦卡锡加进了象征意义。
破败的邸宅使萨特里浮想联翩,想象故去的先人在餐厅就餐:身穿戎装的人们疯狂地就着盘子饕餮大餐,钢制餐具叮当作响,排骨滴着污血,人悄悄用眼角扫视着周围。
看家护院的狗和饥饿难耐的叫花子在草堆里争抢残羹剩饭。
餐桌上只有肉和水。
没有人说话 主人在头发上擦擦手。
他站了起来,说明宴会结束了。
(McCarthy136)通过这个触目惊心的场面,麦卡锡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历史毫无优雅、崇高可言,它有的只是野蛮、污秽、猥琐,完全不值得留恋,它是一场可怕的梦魇。
巴瑞 汉纳赫(Barry Hannah)在他的作品中,运用后现代艺术常见的对历史进行戏拟性模仿的手法去表现内战时期南方邦联士兵,颠覆了曾在南方被奉为英雄的传统形象,为其涂上了几抹滑稽可笑的色彩。
梅森一部小说的主人公说的更加直截了当: 可我不能生活在过去。
过去是一场愚蠢的蹉跎岁月。
没有任何值得回忆的 (M ason,In Country185)。
人们从历史学到的主要一点就是从历史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是历史的作用 (Mason,In Country15)。
问题在于,打碎了历史之后,作品里的人物没有过去可以回顾,又没有未来可以展望,更大的茫然和漂浮感涌上他们的心头,他们对方向的把握亦更加不确定,他们所能做的唯有紧紧抓住现在。
在这样的状态中,心灰意冷、精神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二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南方曾经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地区。
它的这一社会体制酿造了人们对土地、对家乡的醇厚情感。
在南方人的意识中,南方汇聚了多重意义和内涵。
它不仅是养育他们的热土,而且是他们的精神家园,界定了他们在美国文化中独特的身份,给予了他们强烈的归属感。
布鲁克斯精辟地指出, 对威尔蒂小姐或福克纳来说, 地域 蕴涵丰富的回忆,联想以及与过去的联系 (Brooks6)。
所以,那里的传奇故事和人民使 南方文艺复兴 作家魂牵梦萦,那里富有灵性的山川和田野使作品的主人公为之陶醉。
福克纳的 押沙龙,押沙龙! 中昆丁在新英格兰寒冷的夜晚猛烈反驳史瑞夫对其南方情结的误解时那著名一幕昭示:南方在南方人心中。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交通、通讯的便捷,媒体传播的广泛,人口流动的增加,文化的交融模糊了地域界限的观念。
这一趋势在当代南方的文学引发了明显的与南方的离心倾向。
这种离心首先是地理意义上的,一部分故事的场景不再局限于南方,而是扩展到了了其它地区甚至其它国家。
福特的几部作品是以蒙大那、新泽西、墨西哥、巴黎为背景展开的,泰勒的很多作品写的是巴尔第摩,安德鲁 杜巴斯(A ndrew Dubus)则选取新英格兰为故事发生的地方。
不仅一批中青代作者的视野超越了南方的界限,数位原来以表现南方场景和生活而崭露头角的名家似乎也难以继续从这片土地上获取创作的灵感而改弦易辙。
深受福克纳影响的麦卡锡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对 南方神话 的解构以根据南方山乡生活写出的 果农 (The Orchard Keeper)、 外层黑暗 (Outer Dark)、 上帝的孩子 (Child of God)等 南方哥特小说 著称。
他于1977年从田纳西移居德克萨斯,告别了南方,在西部的旷野寻找新的创作题材,改写传统的牧场文化在后工业文明的蚕食下的消亡。
他在两年后出版的 萨特里 中再次表达了这一愿望。
主人公萨特里在小说结束时摈弃了在田纳西诺克斯维尔市的嗜酒如命的生活,搭车开始了西行的旅程。
曾受教于重农主义(agr arian)学者道诺德 戴维德森(Donald Davidson),和威尔蒂差不多属于同代人的伊丽莎白 斯宾塞(Elizabeth Sp encer)曾致力于揭露密西西比山乡个人和宗族意识混杂、种族主义猖獗、先辈留下的历史罪孽对后代身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