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耐火材料工业生产运行情况简要分析2017/8/30一、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整体运行情况2017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5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1%。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1、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发生主营业务成本51万亿元,增长13.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1%,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
1-6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9元,同比减少0.02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29元,同比减少0.35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3.4元,同比增加5.8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32.9万元,同比增加16.5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7天,同比减少0.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天,同比减少1.1天。
2、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3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1-5月份放缓0.7个百分点。
3、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4%;产成品存货4.0万亿元,增长8.6%。
二、2017年1-6月耐材行业生产运行情况1、耐火材料生产情况1-6月,同口径比较全国耐材产量902.03万吨,同比降低14.70%。
其中致密定型耐火制品570.66万吨,同比降低18.20%;保温隔热耐火制品22.86万吨,同比降低11.79%;不定形耐火制品308.51万吨,同比降低7.61%。
2、耐火原材料进出口贸易情况1-6月,全国耐火原材料进出口贸易总额14.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5%。
其中出口贸易额13.6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进口贸易额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
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总量317.43万吨,同比增长26.63%。
其中耐火原料出口量231.97万吨,同比增长35.18%;耐火制品出口量85.46万吨,同比增长8.07%。
(1)主要耐火原料出口情况①电熔镁砂和烧结镁砂出口量分别为21.70万吨和51.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8.41%和104.16%。
②耐火铝粘土,棕刚玉和白刚玉出口量分别为46.87万吨、31.20万吨和11.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24%、9.47%和27.02%。
③石墨和碳化硅出口量分别为7.15万吨和18.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6.16%和14.15%。
(2)耐火制品出口情况①碱性耐火制品出口量46.31万吨,同比增长12.68%。
②铝硅质耐火制品出口量34.65万吨,同比增长7.51%。
③其他耐火制品出口量4.49万吨,同比降低21.77%。
三、主要下游行业生产运行情况(一)钢铁行业运行情况1、中国钢铁行业生产运行情况1-6月,全国粗钢产量4.20亿吨,同比增长4.6%,去年同期为下降1.1%;钢材产量5.5亿吨,增长1.1%,增速同比持平。
2、世界钢铁工业生产情况1-6月,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合计)粗钢产量8.36亿吨,同比增长4.5%。
除独联体降低外,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建材行业生产运行情况1-6月,全国水泥产量11.13亿吨,同比增长0.4%,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4.14亿重量箱,增长5.8%,提高4.8个百分点。
(三)有色金属行业生产运行情况1-6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760万吨,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
其中,铜产量436万吨,增长8.1%,提高0.5个百分点;电解铝产量1684万吨,增长8.8%,去年同期为下降1.9%;铅产量253万吨,增长5%,提高2.2个百分点;锌产量298万吨,下降1.2%,降幅同比扩大0.3个百分点。
氧化铝产量3722万吨,增长19.7%,去年同期为下降1.6%。
四、上半年耐材及主要下游行业的运行特点(一)主要下游行业的运行特点上半年主要下游行业运行稳定,好于预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市场需求稳定,产量有所增长。
1-6月,全国粗钢、水泥、平板玻璃和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0.4%、5.8%和7.2%。
除水泥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外,其它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粗钢产量扭转了上年同期下降(上年同期为下降1.1%)的运行走势,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其中:6月份粗钢日产达244.10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平板玻璃产量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产量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1个百分点。
特别是有色金属行业铜、电解铝和氧化铝产量增幅较大,分别增长8.1%、8.8%和19.7%。
2、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今年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01.03点,比上年底上涨1.53%,,从半年价格走势波动情况看,1-2月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上升,综合价格指数2月末达106.22点,3-4月有所回落,4月末综合价格指数降至92.64点,5-6月又有所回升。
6月末全国水泥出厂均价321元/吨,同比上涨25.5%;平板玻璃出厂均价70.8元/重量箱,同比上涨12%。
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大幅回升3、经营质量大幅提升1-6月主要下游行业经营质量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指标同比明显好转。
中国钢铁协会会员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75万亿元,同比增长36.72%;实现利润532.42亿元,同比增长367.12%。
水泥行业营业收入459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333.6亿元,同比增长248%。
平板玻璃行业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85.1%。
有色金属行业营业收入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利润1283亿元,同比增长50.8%。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利润403亿元,同比增加234亿元,同比增长138.5%。
(二)耐材行业运行特点1、耐材产量持续下降1-6月同口径比较全国耐火材料产量延续了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持续下降,降幅为14.70%。
耐火材料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除基建工程用耐火材料需求量继续减少外,由于国家加大环保整治力度,致使一些环保不达标企业停产,造成矿石资源及耐火原料缺乏也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2、出口贸易呈现“二增一降”态势上半年,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呈现了出口量和出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26.63%和6.22%,而出口综合平均价格下降16.11%的运行走势。
其中:耐火原料出口量和出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35.18%和9.05%,出口平均价格则下降19.33%。
耐火制品出口量和出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8.07%和2.41%,出口平均价格则下降5.24%。
3、耐火原料进口有所增长耐火原料进口贸易也伴随着耐材出口的运行走势,同样呈现了“二增一降”的运行趋势,同样是进口量和进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35.21%和14.72%,而进口综合平均价格下降15.15%。
其中:耐火原料进口量和进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33.50%和14.09%,而进口平均价格下降14.54%。
耐火制品进口量和进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59.70%和15.47%,而进口平均价格则下降27.70%。
(三)耐火材料重点企业经营情况上半年,通过对60家耐材重点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显示,呈现了产量、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增长,应收账款下降的“三增一降”的良好运行态势,即产量、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90%、10.68%和61.45%,应收账款同比下降9.03%。
从面上看经营形势大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家耐材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2.43%,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11%低3.68个百分点。
扣除原料生产企业,耐材制品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也仅3.88%,仍低2.23个百分点,生产企业仍在微利运行。
2、亏损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比重仍然较大耐材重点企业中亏损企业14家,亏损面占23%,亏损额1.15亿元,虽比上年有所降低,主要是有些原料生产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或扭亏为盈所致。
3、应收账款虽然降低幅度较大,但仍然是影响生产企业经营安全的主要因素。
截止到今年6月末,耐材重点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为129.75亿元,同比下降9.03%,降幅比2016年末扩大5.2个百分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应收账款上升的生产企业仍有15家,上升企业面为25%。
其中上升20%以上的生产企业5家,占8.3%。
同时有些生产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占本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依然很大,不仅明显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也严重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经营安全。
4、企业经营状况分化明显60家重点企业中盈利企业46家,占77%;亏损企业14家,占23%;利润增长的企业42家,占70%;利润下降的企业18家,占30%。
扣除14家亏损企业,46家盈利耐材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9%。
其中利润率高于5.29%的耐材生产企业仅19家,占重点企业的31.7%。
利润率高于8.0%以上的生产企业12家,仅占耐材重点企业的20%。
有些企业即使没有亏损,也基本在亏损边缘,企业经营状况分化明显。
五、结合耐材行业上半年的运行实际,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1、目前是规范耐材市场秩序,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最佳机遇期。
耐火材料是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处无序竞争的状态。
我国耐材生产企业众多,高度分散,是造成行业恶性竞争的主要因素。
按2016年重点企业统计测算,前10名企业销售收入约占全国耐火制品总收入的18%左右,不足20%;前20名企业约占25%左右,产业集中度极低。
目前市场在向逐步规范化的方向转化,是我们进一步整合和规范耐材市场秩序的极好机遇。
一是耐材市场商业模式的转变,导致市场向大型优势企业转移。
目前整体承包的商业模式虽然有付款滞后等不利因素,但对整合、规范市场秩序、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①整体承包的商业模式对耐材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种和设计、施工、维护的配套能力等要求极高,势必导致市场向大型优势企业转移。
②大型优势企业承包合同鉴定后,由于受产品品种限制,必然选择一些中小企业产品予以配套,形成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同时会逐步增强企业市场话语权。
近年来,行业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特别是濮耐、利尔和瑞泰等几家上市公司,通过自身发展和联合重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为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通过总承包的商业模式,又在耐材企业间开始形成“战略合作”的商业模式,同样有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市场话语权的提升。
目前的市场竞争主要在大型优势企业之间,望能在市场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通过企业间的协商合作,合理整合现有市场,以提高企业经营质量为前提,达到互惠共赢的整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