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教误区: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

家教误区: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

.页眉. 页脚. 家教误区: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页眉. 页脚.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你正赶.页眉. 页脚. 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 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除了协议的方法外,对于一些临时状况,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页眉. 页脚. 适当地“惩罚”。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第一步:晚上按时睡觉

晚上按时睡觉是早上按时起床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定时入睡、定时起床的生物钟条件反射。

第二步:提早十分钟准备起床 起床前10~15分钟做一些轻声响动的工作。如打开窗帘,要开收音机放轻音乐或新闻广播,轻声收拾屋子,让室外新鲜空气和光线透进室内,然后唤孩子起床。父母也可以唱一.页眉. 页脚. 首自编的起床歌,使孩子对这首歌建立起条件反射,听见这首歌就知道起床的时间到了。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睡一会儿,往往将时间算计到分分秒秒,直到最后一刻才大声将其唤醒或强行掀开被子将孩子拉下床。殊不知这些做法有害无益,因为高强度高频率的喊声会造成孩子生理上的障碍,虽然身子已起床,但大脑仍处于睡眠状态,脑波活动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过来。此时的孩子神情呆滞,反应迟钝,周身发懒、疲惫不堪,不愿活动。即使勉强起床后吃饭也不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步:呼唤孩子起床 父母可用亲切的声音呼唤孩子,用手轻抚孩子的背腰部,再抚摸他的手和脸,触动他的听觉和触觉器官,在舒适的刺激中,逐渐从浅睡状态自然地转换到静态觉醒状态,再转换到动态觉醒状态,这时孩子就会睁开眼睛,活动身体。

若孩子还未完全苏醒,可以等2~3分钟以同样的方法再进行一次。 让孩子乖乖起床的5个好帮手 1、阳光:可以让阳光来帮助孩子起床。因为那些全光谱的阳光可以调节人体内的血清素(serotonin)和褪黑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适当让孩子在白天和阳光接触,这样血清素会使身体的代谢加快,当天晚上就会早点想睡,隔天也就会按时起床了。 .页眉. 页脚. 2、好听的声音:机械的闹钟铃声未必能叫醒孩子,因为他们的大脑习惯忽视熟悉的声音,因此,可以用轻松一点用音乐叫醒孩子,因为音乐会促进脑中氧气与血液的流动,让身体也想律动起来。

3、深呼吸:起床后,教孩子做几组深呼吸:先缓缓地吸气,彷佛吸至头顶,再将所有的气吐出来,停两秒钟后,再做一次,这样做可以让身体充满早晨新鲜的空气,一天也容易神采奕奕。

4、食物的香昧:香味也会刺激脑部,提高知觉机能,赶走睡意和疲劳。所以父母不妨在孩子起床时,烤好面包,冲好牛奶,让那些诱人的食物香味提醒孩子起后,有好吃的东西等着他。如果你自己爱喝咖啡,也可以一早煮咖啡,用咖啡香叫醒孩子。

5、不睡回笼觉:规律对设定生理时钟非常重要,所以即使是在节假日,也别让孩子回去睡回笼觉,这样会让生理节奏更混乱,孩子一旦睁开眼,不要犹豫就让他起床吧。

如果真觉得孩子睡眠不足,可以让孩子中午睡个小午觉补眠。 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和尝试,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父母、老师,就成为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

青春期不叛逆的“乖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解决青春期问题。 .页眉. 页脚.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只要一提到自家叛逆的孩子,就感到头疼不已。

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 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

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叛逆问题,就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

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成人感需要。 青春期是除婴儿期之外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孩子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生理逐渐成熟,体型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孩子产生一种“成人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样对父母、老师事事听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便对家长、老师的要求产生叛逆情绪。

二要了解孩子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导致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页眉. 页脚. 根据近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青春期孩子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使得他们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对家长不当的要求和表现开始反抗。

三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导致的自我探索。 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他们希望知道“我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优势与不足”、“我将来想做什么”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来发展问题的答案。这些探索和尝试对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加以批判,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父母、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

四要了解孩子脑发育不平衡导致的情绪多变、敏感。 脑科学研究发现,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前额叶从2岁到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高峰,之后在整个青春期都发育趋缓;而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则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发育。前额叶发育不足使得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杏仁核发育迅速使得情绪体验增强,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情绪多变而敏感,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可能这一刻心情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暴雨倾盆”;情绪反应剧烈,往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非常丰富、细腻、敏感,跟家长意见不合时,很容易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