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户供热改造技术暂行规定(修订)前言推进城市供热体制改革,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市供热新体制,是促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方向。
实行分户供暖,分户计量,既是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供热商品化的根本前提。
根据《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省建设厅《关于对全有制新建住宅采暖系统强制性实行分户供热控制的通知》和市政府推进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分户供热改造,哈尔滨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城市采暖系统分户改造的经验,编制了《哈尔滨市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布供热改造技术暂行规定》。
本规定作为我市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布供热改造的技术规范,业经省内暖通界专家讨论审定,省建设厅同意先以暂行规定执行。
经2002年全市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布供热改造实践,征求多方意见,并根据新颁布的国家标准JGJ129-2000《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修订后再版。
鉴于住宅采暖系统实行分户供热在我市刚刚起步,我们将多方征求吸纳意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1 总则1.0.1 根据建设部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黑龙江省建设厅《关于对全省新建住宅采暖系统强制性实行分户供暖控制的通知》,推动城市供热制度改革,促进城市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户供热改造工程质量,根据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参照总结外省市的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指定本暂行规定。
在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户供热改造过程中,先解决分户供热,逐步实现分户计量,对于暂时无条件安装热计量表的分户改造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预留位置。
1.0.2 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户供热改造应按国家及省和市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执行。
同时应遵循本技术规定。
1.0.3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既有住宅采暖系统分户供热改造。
2 术语2.0.1 热水供暖系统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
2.0.2 建筑物热力入口联接外网和建筑物内系统,具有调节、检测、关断等工能的装置组合。
2.0.3 分户热计量以住宅的户为单位,计量向户内供给的采暖热量。
2.0.4 室外供热系统自供热热源出口起、至建筑物供暖管道入口止的供热系统。
2.0.5 室内供热系统自建筑物热力入口起、至户内系统入口止的采暖系统。
2.0.6 户内系统设置于住宅户内的采暖系统。
2.0.7 共用立管多层或高层住宅内,用以见解各层户内系统的垂直供回水管道。
区别于传统的连接各层散热器的户内立管。
2.0.8 锁闭调节阀门用以关断、需用专用工具方可开启,并可有效调节户内系统热媒流量的阀门。
2.0.9 上分双管式户内系统户内的供水和回水干管布置在房间上部,自上而下并联分配热媒至各散热器的户内采暖系统。
2.0.10 下分双管式户内系统户内的供水和回水干管布置在房间地面上或者地面下、自下而上并联分配热媒至各散热器的户内采暖系统。
2.0.11 水平串联单管式户内户内系统户内的各组散热器,沿一根水平采暖管道串联连接的户内采暖系统。
设有可分流热媒流量的跨越管段时称为水平串联单管式户内户内系统。
2.0.12 放射双管式户内系统自户内热媒集配装置,用供水和回水支管各自直接连接向各组散热器的户内采暖系统。
3 供暖热负荷计算3.0.1 采暖分户供热改造时应按《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房间采暖热负荷计算。
3.0.2 一般住宅建筑的居住房间(包括卧室、起居室等)室内设计温度为18℃,包括辅助房间在内的用于估算采暖能耗的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取16℃。
3.0.3 同一热源系统的各栋建筑均按同一标准进行供暖负荷计算。
4 热源与热网4.0.1 热源、热网宜为连续供热。
按原有热源性质和供热方式确定新设计的供回水参数。
4.0.2 锅炉房、换热站内应设置热量计量装置。
4.0.3 采暖系统分户改造后,供热系统水流量有较大变化时,应采用流量调节措施,以调整系统水流量。
循环水泵宜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4.0.4 采暖系统分户供热改造后的室外管网应重新做水力平衡,确保有效的调节的控制;循环水泵应按改造后系统的流量和阻力,重新计算,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合适的循环水泵。
5 建筑物热力入口5.0.1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热力入口数量。
5.0.2 采暖建筑物热力入口装置、除常规做法外,还应有符合下列要求:a、应预留安装热量计量装置位置。
有条件的宜按楼栋安装热计量装置。
b、根据系统调节的需要、应设置必要的流量调节装置,或手动流量调节阀。
热力入口应采取防雨、防冻,防盗等保护措施。
6 建筑物内和户内系统6.1 室内系统6.1.1 建筑物热力入口入户应通过水平干管、在楼梯间引出共用立管,再由共同立管引至各层用户水平支管,每户形成一个独立的采暖系统。
6.1.2 供、回水水平干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供、回水水平干管的环路应合理布局,坡度一般为3‰,并应有不小于2‰的坡度,水平管穿越墙体时应设过墙套管。
b、供、回水水平干管宜采用同程式布置,各共用立管的负荷宜相近,一对共用立管每层连接的户内系统不彝超过3户6.1.3 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根据原采暖系统供热参数进行新的分户采暖设计。
考虑克服公用立管自然作用压头的影响,宜采用下分式双管异程系统,平均比磨阻20-40Pa/m。
b、当采暖供回水温度低,原循环泵流量大,供回水温差小,产生的自然作用压头较小时,可以采用同程式系统,平均比磨阻宜为30-60 Pa/m。
c、共用立管应设置在楼梯间,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分户支管,应设置具有锁闭和调节功能的阀注(1),并予留安装过滤器、热量表位置。
各分户支管在接入共用立管上要相隔一定的距离(不小于15cm),以保证支管水流的均匀,稳定。
注:调节功能的阀门采用时应根据阀门性能调节曲线来确定。
闸阀和球阀不应作为调节阀门使用。
d、下分式双式立管的顶点应设集气和自动排气装置,下部应设泄水装置。
e、高层住宅的共用立管应按原采暖系统采取竖向分区。
f、分户采暖系统的共用立管,应在回水管上或供水管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
(如自立式流量调节阀、温度流量调节阀等)6.1.4 当既有住宅原采暖系统是上供下回单管采暖系统时。
也可利用原采暖系统供水干管又顶层分别送到各单元楼梯间,改造为上供下回式双管同程系统。
6.1.5 供、回水干管和共用立管,至户内供暖系统接点前、包括锁闭装置,均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加强保温。
建筑物内管道保温必须采用阻燃材料。
6.1.6 分户系统入户装置应在供水管设置锁闭调节阀,回水管设置锁闭阀,锁闭阀和调节阀应设于楼梯间内,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6.1.7 楼梯间内供回水干管及共用立管的安装,管道保温层外距墙距离不应大于10-20mm。
不得影响通行和消防安全。
6.2 户内系统6.2.1 户内采暖系统当采用散热器采暖方式时,应根据建筑面积和层高,装饰标准和使用要求,管材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采用以下户内采暖管道布置方式:a、置在本层顶板下,采用上分双管系统。
b、布置在本层地面上或镶嵌在踢脚板内,采用下分双管式或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系统。
局部过门处暗敷在过门沟槽内。
c、在建筑结构满足的条件下,可布置在本层地面下的垫层内,采用放射式双管系统。
d、对于近期内不能设置分户计量,分室温控制装置的,户内采暖系统可采用水平串联单管式系统。
6.2.2 原室内采暖系统为上供下回单管串联系统时,改为分户采暖后,建筑物上部房间散热器偏少,下部偏多,在分户改造时应重新设计予以调整。
6.2.3 用水平串联单管式和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系统时,应顺序计算温降,确定散热器数量。
6.2.4 系统应处理好排气放水问题,系统高点设排气、点设泄水装置。
坡度不应小于3‰,水平坡度必须保持一致。
6.2.5 管道的明装配管可采用焊接钢管,有条件的宜采用热镀锌钢管。
管道距离墙表面不应大于20-30mm。
埋设在地面垫层内或镶嵌在踢脚板内的管道,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水温、系统水质要求、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投资费用等因素,可按国家规范选择认可的以下塑料类管材:a、交联聚乙烯(PE-X)管。
b、交联铝塑复合(XPAP)管。
(管道连接必须使用钳压式管件)6.2.6 埋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不能热熔连接的PEX管、铝塑复合管等、沟槽被不应有任何管件和接头。
b、暗敷在外墙内的管道宜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管道保温层外壁与覆盖层厚度不应小于10 mm。
在沟槽转角处,保温层外壁与沟槽内壁应留有一定距离。
c、暗敷设管道在予埋前应进行打压实验,严禁渗漏水。
6.2.7 部空间或沿地面明装的管道,应排列有序、布置紧凑、便于用建筑装饰包覆,不得阻挡通道和影响其他室内设施或家具的合理布置。
6.2.8 对既有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改造,也可试点采用在室内散热器的供回水支管上设跨越管,在供水支管和跨越管上设IC卡或远程控制等自动控制锁闭阀。
对旧有单管顺流跨越式室内系统改造。
采用此系统形式式应采取防止管道热涨造成丝扣处渗漏水的措施。
7 系统水力计算7.0.1 应计算室外管网在每一建筑采暖入口的资用压差,以对照室内系统的总压力损失,正确选择入口的调节装置。
7.0.2 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各并联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均不大于5﹪,当不能达到时,应设置必要的调节装置。
8 施工8.1 一般规定8.1.1 采暖系统分户改造施工前应具备如下条件:a、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已经会审。
b、分户供热改造,要兼顾热网的系统平衡,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技术交底。
c、材料、配件、施工工具设备,施工力量等准备充分,保证正常施工,尽量减少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d、安全措施得当,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和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8.1.2 分户供热改造工程应按设计图纸施工,不得自行修改和变更设计。
8.1.3 改造工程所用材料,设备及制品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有产品合格证。
8.1.4 改造工程需在混凝土地面开槽时应用无齿锯,在楼板、梁、柱等承重部位凿孔洞时应用钻,必须经过具有资职的建筑工程技术单位鉴定,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8.1.5 管道穿墙壁和楼板处应设置套管,可采用镀锌铁皮套管,顶部应高出地面20 mm,低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穿越墙壁时两端应与墙面相平。
8.1.6 管道穿过厨房,厕所和易于积水的房间楼板时,应设置钢制套管,套管顶部高出地面不的小于302mm。
8.1.7 分户供热改造利用原有管材,散热器时应对其内部进行清扫,清除内部水垢和沉积物。
8.1.8 改造工程进行地板低温辐射采暖,暗敷设在地面下管道,在隐蔽工程前必须进行试水大压实验,实验压力合格后,方可做隐蔽工程。
8.1.9 采暖系统分户供热改造工程应按楼栋进行采暖系统水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