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庆外围油田斜直井分层压裂工艺研究与应用

大庆外围油田斜直井分层压裂工艺研究与应用

2010年9月 石油地质与工程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24卷 第5期 

文章编号:1673—8217(2010)05—0098—03 

大庆外围油田斜直井分层 

压裂工艺研究与应用 

胡俊卿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453) 

摘要:常规斜直井压裂管柱在现场施工中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封隔器承压指标低、井下工具滑脱、导压喷砂封隔器 及安全接内壁磨蚀严重等。通过研究,改进了封隔器胶筒,研制出了新型反洗井封隔器、导压喷砂封隔器和安全接 头。改进后工具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为大庆外围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斜直井管柱;分层压裂;封隔器;安全接头 中图分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大庆油田为解决大庆外围地区低洼地多、油层 

埋藏浅、钻大位移定向井难度大等问题,钻了一些斜 

直井。为高效开发斜直井,科研人员经过潜心研究 

和不断完善,形成了配套的斜直井分层压裂工艺技 

术l_1],并于1995年3月在大庆油田第一口压裂的斜 

直井一翻128一斜6O井成功实施。至2005年底, 

该技术在大庆外围、中石化东北局应用近300口井, 

工艺成功成功率达95 。 

随着新探明区块的井深和改造规模逐渐增加, 2006年、2007年在现场应用中发现,常规斜直井压 

裂管柱出现了不适应现场施工要求的情况:不断出 现50 MPa以上高压异常层位,封隔器胶筒被磨损、 撕裂,管柱失效;出现压异常层位,或者是压裂过程 中砂堵造成瞬间压力上升,工具滑脱;最大加砂量只 

有25 m。,喷砂口焊缝和安全接头内壁刺损严重等 问题。本文就是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通过攻关封隔 器胶筒,提高封隔器承压指标;改进封隔器结构,增 加抗滑脱强度;研制新型导压喷砂封隔器、安全接 

头,提高耐磨性能,增加加砂量等措施,研究出一套 适于大庆外围斜直井压裂完井的分层压裂工艺。 

1 管柱结构及工艺原理 

1.1管柱结构 管柱结构由安全接头、水力锚、K344—116反洗 井封隔器、K344—116导压喷砂封隔器和死堵组成 

(见图1)。该管柱适于井深2 500 m以内,井温度 90℃,工作压差60 MPa,大井斜角(55。以内),加砂 量50 ITI。条件下的油层压裂改造。 图1管柱结构示意图 1一安全接头;2一水力锚;3一反洗井封隔器;4一导压喷 砂封隔器;5一死堵 

1.2工艺原理 压裂时,一定流速的高压液体经过导压喷砂封 

隔器内的节流嘴形成压降,在管柱内外造成节流压 差,使上下封隔器坐封,隔离目的层,对该层进行压 裂。压裂完停泵,管柱内外无压差,上下封隔器自动 解封即可上提管柱进行另一层段的压裂。正常压裂 

时,反洗井封隔器在油管压力作用下始终封闭反洗 井通道,如果压裂要使胶筒迅速回收,预防砂卡或已 

经砂卡,需要解堵时,可进行反洗井,即从套管打压, 

收稿日期:2010—05—12 作者简介;胡俊卿,1984年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 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水井增产改造工作。

 胡俊卿.大庆外围油田斜直井分层压裂工艺研究与应用 ・99・ 

开启洗井凡尔,通过反洗井通道彻底清除卡段内油 

套环形空间和油管内的砂子,从而预防或解除砂卡。 

2配套工具的研究及室内试验 

2.1 封隔器胶简的研制 胶筒外径110 mm,采用过氧化物硫化的特种 

氟橡胶、纳米共混技术,使胶筒内部受力均匀,避免 受力产生大的裂纹 2 ;胶筒布线采取钢丝连线和尼 龙连线加强设计,提高承压性能口 ;研制无痕模具, 

消除局部应力集中;胶筒肩部采用特种橡胶,提高韧 性,并且改进钢丝固定工艺,缩小压环间隙;改进胶 料配方,提高耐温性能,降低残余变形 ]。 

封隔器胶筒油浸试验:胶筒指标由70℃、50 MPa提高到90℃、60 MPa,残余变形由2O%降低 至3.1 (见表1),满足了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和部 分扶余油层压裂需要。 表1 9110 inlil胶筒油浸试验结果 

2.2改进反洗井封隔器结构 为提高封隔器承压密封性能,选用高强度材料 

钢碗,钢碗外径116 mm大于胶筒外径110 mm,确 保胶筒承压变形后仍可受到钢碗保护,预防动管柱 时刮胶筒,提高使用寿命;胶筒进液改在中心管上, 中心管两端扣型由油管扣改为平式扣,并用销钉固 定,使整体封隔器抗拉强度大大增强。 

根据总体技术要求,对新型K344—116反洗井 封隔器进行强度试验。将组装好的封隔器放人内径 

124 mm套管内,试内压60 MPa,稳压10 min,各 部位无渗漏,钢体无变形,达到设计要求。 2.3研制新型导压喷砂封隔器 导压主体导压通道的改进:一是增加内管壁厚, 开展喷砂器过流、过砂理论磨蚀研究_5],进一步优化 

喷砂器结构,将原设计在内管上的导压槽改在外钢 

体上,内管壁厚增加17 ,提高耐磨性能;二是添加 合金内衬套 ],提高耐磨性能;三是采用刷涂修复工 艺 -s],提高喷砂器焊口耐磨性能。 该封隔器集喷砂器、封隔器功能于一体,既能保 

证喷砂口喷砂又能保证封隔器密封油套环空。与常 规工具相比大大缩短卡段内环形空间反循环死区的 长度,减小上提管柱的负荷,可实现大卡距安全压 裂。 2.4研制新型安全接头 在解卡工艺设计上,设计+1o8 mm投球液压脱 

卡接头 ,为后续解卡、打捞留有通道;如管柱无法 解卡,可在井口投球,地面打压脱开安全接头,将安 全接头以上管柱起出,利用大修工艺处理井下管柱; 同时为适应大砂量要求,通过结构优化及增加防磨 

接头,使其内径和油管接近,减小直径变化,降低液 体流速,减少磨损。 安全接头承压及丢手试验:做了安全接头剪断 

销钉剪断压力、滑套脱开时上提力、安全接头抗拉强 度的试验(见表2)。从试验情况看,安全接头丢手 

顺利,上提力小,剪断销钉剪断压力及强度均达到设 计要求,安全接头抗拉力大于油管抗拉力。 表2安全接头性能试验 

2.5整体工艺管柱地面模拟试验 将封隔器和导压喷砂器组合起来,胶筒部位套 上套管,水平放置在套管内,进行整体管柱坐封性能 

试验(见表3)。从试验情况看,上下封隔器在5 MPa、0.6 m。/min排量、水平状态下就完全坐封,坐 

封压力低,实际上压裂管柱下在井斜角小于55。,满 

足现场使用要求。 表3整体工艺管柱地面坐封试验 

压力/MPa 排量/(m3・min )上下封隔器坐封情况 

3现场试验效果分析 

截止到2010年3月,在大庆外围油田共完成 46口井74井次分段压裂现场试验,最高施工压力 61 MPa,最高井温92℃,一趟管柱最多压裂4段, 单趟管柱最大加砂53 m。,工艺成功率98.6 。 

3.1 压裂管柱能够满足井深、高压的压裂施工 以敖双272一斜63井为例。深度:2 412.2~2 

485.0 m,井温92℃,施工时两次砂堵,瞬间压力达 ・100・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年第5期 

到61 MPa,工具没有出现胶筒撕裂、中心管滑脱等 

问题,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够满足高压情况下的油层 压裂改造。 3.2管柱实现了安全施工 敖258一斜82井压裂5段,分2趟管柱施工, 

第二趟压完后,由于套管变形,起出两根油管后遇 卡。最后投球憋压从安全接头丢手,起出安全接头 以上油管。经过打捞、磨铣等大修工艺措施起出遇 卡管柱,实现了安全施工。 

3.3 管柱实现了大砂量压裂施工 采用新设计的导压喷砂封隔器器,进行了大砂 量试验,加砂45 m。以上4口井(见表4),最大加砂 量53 m。,安全接头、喷砂口内部磨损较少,实现了 

大砂量安全施工。 表4加砂45 m 以上井试验统计 

4 结论 

(1)斜直井分层压裂工艺管柱能够满足温度90 

℃、压差60 MPa、大井斜角(55。以内),一趟管柱可 实现3—4个层段分段压裂,满足大砂量压裂要求。 (2)工艺管柱设计具有完善的防砂卡、解卡措 施,具有针对性强、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 

(3)该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大庆外围油田斜直井 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深层斜直井的 压裂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2] 

[3] E43 

E53 

E63 

[71 

[8] 

李平,赵恩远,谢建华.斜直井分层压裂管柱的研制与 [9] 

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16(3):59—61 高金榜.油井封隔器厚壁胶筒的模具结构和硫化工艺 EJ].橡胶工业,2000,47(12):730—733 张系斌,王越支,夏宏南,等.压差作用下封隔器胶筒与 井壁间的剪应力分析[J].石油机械,2000,28(6):47 48 王海兰,辜利江,刘清友.井下封隔器胶筒橡胶材料力 学性能试验研究EJ].石油矿场机械,2006,35(3):57— 59 赵田臣,樊云昌,付华,等.砂浆冲蚀磨损特性研究 [J].润滑与密封,2003,(2):58—59 贺广纯,彭会霄,吕玉东,等.高强度粉末冶金烧结耐磨 合金衬套的研制[J].河北冶金,1999,(6):15—18 秦颢,杨中元,李学锋,等.喷涂层与喷熔层硬度和冲蚀 磨损性能的比较[J].表面技术,2003,32(1):66—68 储训.水泵抗泥沙磨损、抗汽蚀合金粉末喷焊的材料及 工艺[J].水利技术,】995,(5):16 22 赵晓波.液压滑套式安全接头[J].石油机械,2003,31 (11)137—38 

编辑:李金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