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采购商品和服务时一直采用分散采购的办法,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政府于1996年在上海市进行了政府采购试点工作,主要做法是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大额财政拨款的设备购置由财政部门集中起来,实行统一采购。
这次政府采购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后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逐渐在全国各地展开。
1999年,财政部颁布了《政府采购暂行条例》。
此后,政府采购理论探讨、制度建设及工作实践,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随着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政府采购在基本制度、管理体制、采购方式、采购程序、资金管理办法、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我国的政府采购进入全面推进和施行阶段。
与此同时,目前的政府采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作者以一座处于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级城市(湖北省黄冈市)为例,按照笔者工作中直接或间接的事实经历、结合当地政府采购和社会的发展为主轴,着重的探讨政府采购就市级政府单位采购中存在的政府采购的范围窄、规模小、采购单位意识不强、政府采购行为不规范、政府采购队伍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问题建议政府采购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政府对维持政府正常运转所需物品的采买与购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是国家对公共支出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政府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笔者认为,随着政府采购规模逐年不断扩大发展,关于政府采购方面的争议也普遍增多,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
保护政府采购的合法权益,延伸财政支出监督职能,从源头上控制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政府采购行为,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政府采购的现状1、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有关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是指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或工程的一种制度。
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具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在长期的政府采购实践中形成的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和惯例的总称。
具体来说,政府采购制度包括以下内容①:(1)政府采购政策,包括采购的目标和原则;(2)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3)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2、政府采购的主体我国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采购主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②。
国家机关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以国家预算作为独立活动经费的各级机关。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团体组织是指我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政府采购的内容①张汉林:2012年2月,政府采购指南,第82页。
②黄冈市财政局财政预算监督科:2012年1月,黄冈市财政部门如何加强政府单位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第22页。
政府采购的内容应当是依法制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标》以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政府集中采购目录①》和政府采购最低限额标准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采购内容一般是各采购单位通用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公务车、电梯、取暖锅炉等货物,房屋修缮和装修工程,会议服务、汽车维修、保险、加油等服务。
《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采购内容,无论金额大小都属于政府采购的范围。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管辖的地域范围,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的政府采购活动。
4、政府采购的程序政府采购的程序有广义与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政府采购程序是指一个政府采购项目从一开始确定立项采购直至采购活动完全结束的完整的运作过程。
狭义的政府采购程序是指为实现政府采购的目标,根据所确立的政府采购方式的特点,法律规定的执行该政府采购方式所应遵循的步骤。
不同的采购方式有不同的采购程序,任何一项政府采购都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②(1)制定采购需求计划,公开采购需求(2)选择采购方式(3)采购合同的签订(4)采购合同的执行二.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政府采购的范围小近几年来,我市的政府采购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的要求,涉及到货物、服务二大领域,而像建设工程类、各中、小学校学生的预防疫苗等一些重(大)项目的采购还没有纳入政府集中采购之中。
以统计数据分析,货物类的采购基本集中在办公用品等项目上,服务类的采购项目主要是公务用车的定①马海涛姜爱华:2002年07月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用问答第49页.②陈工:2004年09月第一版,政府预算与管理,第24页。
点加油、维修和保险、来宾接待等项目上,采购品种单一,采购规模小,总体采购量可塑性不大,难以发挥政府采购整体优势,以致纳入政府采购与不纳入政府采购差异性不大。
这显然难以发挥政府采购用来节约财政资金这一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悖于政府理性。
2、采购单位意识不强政府采购行为在于通过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从而确保财政性资金安全和预防腐败问题发生。
但在现实中,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1)是由于《政府采购法》宣传力度不够,而有些制度又缺乏刚性,对采购人没有法律约束力。
如本市某审计单位发布的一年数据中,发现一单位除了车辆购置通过政府采购外,其余事项基本上都是自行采购。
(2)是由于没有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有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领导说了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
3、政府采购行为不规范政府采购工作在我国试行至今,已有20多年。
这些年来,随着政府采购在财政支出工作中的作用逐步突显,政府采购尚欠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在:(1)采购把关不严。
有的单位不按程序申报,“先斩后奏”,搞既成事实,政府采购部门不便追究,只有默许。
部分采购单位平时对采购法规、采购目录以及其他采购文件规定的相关精神理解不透,不及时关注政府采购的动向。
有些单位对集中采购目录中明确规定应该实行政府采购的物品也不甚清楚,致使出现有些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未实施政府采购,有些应该定点采购的未在定点供应商采购的情况。
(2)采购方式选择随意大。
作为采购过程中的采购主体方,在些部门由于自身原因对部分专业设备缺乏认识了解,只好口头批复由单位自行采购,而没有形成有效的书面控制,从而使得有关单位在已批复自行采购项目的基础上,擅自扩大自行采购范围或自行采购的数额。
加上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主体方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非主要采购方式实践中广泛应用,造成采购主体所选择的采购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陪标、围标、串标等暗箱操作的违法现象随处可见。
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是采购支出包含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的预算和计划里,财政预算无法细化到具体的采购项目。
各单位在批准的预算框架内自行支配采购,采购拨款发出后,财政部门没有多少精力来进行检查监督,从而各部门各单位“多报少购、报而不购”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重复采购、盲目采购”,致使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率不高。
(3)采购程序不严密。
现在大多数地区基本上是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一套人马,管采不分的做法,与财政未能彻底脱钩,从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
遇到采购业务,擅自简化采购程序,缩短采购周期,不按规定发布采购信息,或者亲自操作,或者由部门操作。
这些都与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相悖。
(4)招标、投标、评标不规范。
招标、投标运作有的不完全符合法定程序的要求,在评标与定标过程中,民主评议不足,公开不够,程序不严密,。
在政府采购进程中,一般情况下招标的过程、招标文件这些外在表现都是合法的,但是从整个招标投标过程看来,公开的部门不是最直接影响中标结果的部分。
直接影响中标结果的其实还是评标的过程,但是评标过程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仅有评标专家和相应的人员才知道具体的过程,投标人既无法知道评标的过程也无法看到其他投标人的投标文件。
由于制度和程序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了政府采购重招投标过程、轻招标信息发布;重招标标书制作,轻供应商资质预审;重采购规模的统计,轻采购效益的综合评价。
4、政府采购队伍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政府采购工作涉及面广,业务复杂多样,且政策技术性强。
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当前制约各级政府采购行为规范的瓶颈,而且在政府单位越向基层、此种现象更加突出。
集中采购机构虽然配备了素质较高的人员,不断增加人员编制。
但是,由于从业时间短,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是财政部门调剂过来的,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财政工作经验,但政府采购工作是一个新课题,如果不尽快的掌握政府采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另外,由于人员素质不高,不少部门和单位的采购有少数行政领导“暗箱操作”作出决定,结果权钱交易、人情交易、贪污、受贿、拿回扣等损公肥私的现象处处可见。
一些已经异化的公共权力部门及掌握这些权力的官员,正是通过资金大量流失,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
政府采购管理队伍对政府采购所必备和掌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仍有待提高,政策水平、思想理念、理论素养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①。
三.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的建议1、强化意识更新观念(1)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是节约成本、治理腐败、规范管理。
目前,有些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节约了多少资金”、“完成了多少政府采购”是衡量政府采购工作的唯一标准,考核工作时作为重要指标,总结成效时大力褒奖。
上述指标仅是政府采购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而非根本目的,治理腐败、规范管理才是最终目标。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的法规意识,强化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在加强各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全面性的基础上,对年初无预算而擅自购买政府采购目录中的商品,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对政府采购定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特别是价格差异明显的商品,要查明原因,维护政府采购的严肃性,并追究责任。
(2)政府采购是促进财政支出优化的重要手段②。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对改善公共支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政府采购手段分配的财政资金,流向明晰,风险性小,经得起各方面考验。
政府采购一般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以及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