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合肥环巢湖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

论合肥环巢湖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

论合肥环巢湖旅游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摘要】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合肥市城市建设效果显著,但城市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合肥靠近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环巢湖旅游与文化建设势在必然,对于合肥城市总体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巢湖地区生态保护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战略目标
【引言】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周边还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发展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来,巢湖周围的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环巢湖旅游业是当务之急。

为此,对环巢湖旅游资源作出适宜性评价,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制定开发战略是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加快合肥、巢湖两市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一、环巢湖旅游背景及基础
1.城市旅游发展背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多。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后,又引发我国旅游业的第三次高速发展,全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明确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和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旅游业被列为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肥,一座绿水绕城而令人自豪的城市,近几年日新月异的大发展更是增添了城市的优越感。

今天,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让我们对未来的新合肥充满期待。

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我们对合肥的期待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

2.环巢湖旅游发展基础
环巢湖旅游开发依托的基础主要是自身的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经过20多年的开发和发展所形成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基础设施等。

(1)区位条件优越
环巢湖主要包括合肥市、巢湖市、肥西、肥东和庐江二市三县的部分地域。

它地处皖中而南近长江,位于合肥、巢湖之间又与芜湖、南京、马鞍山、铜陵隔江相望,有六龙戏珠、众星捧月之势,旅游发展依附的一、二级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2)社会经济基础
环巢湖紧临的合肥市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三十强之列,全市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可观,在周围逐步形成发达的农业、繁荣的农村和富裕的农民。

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成就斐然,科教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较强,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6万元。

合肥市区、巢湖市以及肥东、肥西的部分人口共近700万(将来仅合肥市区的人口就将达到500万)人口,这是一个稳定、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而且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旅游消费能力,是保证旅游开发的“门槛”人口,将成为最可靠的旅游消费者。

(3)建设开发基础
开发基础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基础,关于交通在通往巢湖的道路有合芜高速、合巢大道(包河往义城方向)、合铜黄高速、滨湖路、环湖大道以及即将建成的合福高铁;关于餐饮住宿目前高等级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基本集中在合肥市和巢湖市区内,只有开发较成熟的三河镇、中庙镇有简易的设施,可解决餐饮和经济住宿。

二、环巢湖旅游发展制约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资金不足,制约旅游区的规模开发,影响旅游产品的推介。

尤其是巢湖市严重存在旅游发展基金不足问题,许多成熟的旅游项目没有及时上马,造成资源浪费。

2.管理体制不畅。

许多旅游企业分属省、市、县、区各部门及地方乡镇直接管理,分属多系统,部门交叉管理现象严重,权责不明,遇到实际问题解决不了。

3.合巢联动的开发和巢湖大旅游战略实施力度不够,旅游发展不平衡,各自为政、各自为中心造成人为肢解资源和产品,缺乏资源整合,在客源、旅游产品等方面没能形成互补、甚至造成竞争。

4.缺乏拳头产品和有品位的项目,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上规模、上档次、能代表大巢湖旅游形象和在国内有影响的旅游产品和景点,在全国假日旅游的热潮中偏冷。

5.外在的知名度不高,客源市场很难纵深开拓,宣传促销难度大。

环巢湖旅游资源,无论与黄山相比还是与巢湖本身相比知名度较低,对外魄宣传和促销困难,不具备外在的竞争优势。

6.巢湖水体质量污染严重,是旅游开发的制约。

巢湖曾被列为全国三大重点治理的湖泊之一,这对树立巢湖旅游形象。

发展巢湖大旅游十分不利。

三、环巢湖旅游建设项目规划
1.旅游基础建设规划
规划以优美的环巢湖自然山水为背景,结合特色人文景观,辅以部分人工营造手段,争取将环巢湖旅游带建设成为集山水观光、游乐度假、民俗采风、寻古猎奇、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风景名胜游览带。

环巢湖旅游开发首位依托的旅游资源就是分布在巢湖四周2公里左右半径范围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远处合肥都市旅游区,近处为主体旅游资源,主要有:紫蓬山生态旅游区、双风湖休闲度假区、岱山湖休闲度假区、汤池温泉休闲度假区、冶父山旅游区以及其他景区景点。

滨湖对于人类有着内在的吸引魅力,人类对大湖更是充满着偏爱和向往。

合肥将树立“大湖绿都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构建“一圈一核一区两带”旅游发展新格局,开发八大旅游产品,塑造四大旅游品牌;以“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和“保护也是发展”等理念,科学打造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中庙-四顶山核心景区、巢湖时尚休闲运动等八大引擎项目;实现建设旅游大都市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新天堂的战略目标。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无论是新合肥的建设还是新巢湖市的发展,无论是环湖新市镇的建设还是水
上休闲运动的展开,都必须以巢湖生态修复与保护为前提。

因此,对于环巢湖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陆地节污减排,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进入巢湖。

湖泊藻型变草型,即恢复巢湖草型湖泊的本来面貌。

其次,建设流域内生态林业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加强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各入湖河口的滩涂、湿地的保护。

削减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率,扩大有机肥生产和使用量。

科学安排流域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依法严格审批沿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开发。

加大巢湖水体的水量交换,加快“引江济淮”工程的后期工作进度,改善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四、环巢湖旅游建设执行对策
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一制定旅游规划,健全旅游组织机构,建立旅游协作制度。

二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要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三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整体设计、分工开发,建设互补性旅游产品群。

四要联合进行市场开拓及旅游宣传促销,共同创立“环巢湖旅游”的优质品牌。

五要健全联合发展机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利用资本与利益纽带促进旅游业联合发展。

最后要建立旅游信息网络,加强旅游软件建设,联合培养旅游人才。

【结语】
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其城市规划密不可分,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新时期城市发展不仅要合理统筹规划,也要抓住国家发展政策机遇。

如今正值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及即将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战略规划,合肥,一座生态宜居、人民富足、社会和谐的大湖名城正在崛起于巢湖之滨,成为巢湖边乃至中国中部一个耀眼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10
[2]《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12
[3]《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2010.12
[4]《合肥经济圈城镇布局规划研究》2009.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