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住宅建筑中分户热计量式集中供暖技术应用 摘要:在新建住宅建筑中,采用分户热计量式热水集中采暖技术。为了更好的运用此项技术,本文以分户热计量的优势、分户热计量式集中供暖形式、采暖设计、采暖管材的选择、施工方法为论点,详细分析了分户热计量式集中供暖在我国的实施方式、特点以及施工中存在问题。 关键词:分户热计量集中供暖热负荷施工 中图分类号: te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 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在“建筑节能”和“热改”的推动下,在新建住宅建筑中,实行分户热计量式热水集中采暖技术。北京市标准《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中要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的室内系统,应按分户设置热量表的热计量方法进行设计。与此相应,宜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目前,随着新建住宅分户热计量的推广应用,为了家庭美观时尚,家庭中采暖管地埋成为时尚。而布置在地面下垫层内的铺设方式,渐成为主流的布置方式。 一、供热分户计量的优势 供热分户计量有着深厚的需求基础。近几年来,随着供热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北方城市破、停产企业的不断出现,采暖按面积收费难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分户计量和收费的制度一经推出,就显示了其巨大的优势和必定能够提供的诸多益处。首先,它能由住户自主决定每天的采暖时间及室内温度,如果外出时间较长,可以随意调低温度,或将暖气关闭,从而节省能源的消耗,在经济上也很合算。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集中供热,计量收费的措施,可节约能源20%-30%。其次,能够解决供暖费收取的老大难问题,不交钱可以停止该户的供暖而不影响其他住户,这将大大方便物业公司进行收费和管理。 二、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采用的地埋管采暖系统形式 1、下分双管式户内系统,管道暗敷在本层地面下沟槽或垫层内及镶嵌在踢脚板内布置,局部过门处暗敷在过门沟槽内。自下而上并联分配热媒至各散热器的户内供暖系统。 2、上分双管式户内系统,户内的供水和回水干管布置在房间上部,自上而上并联分配热媒至各散热器的户内供暖系统。 3、水平串联单管式户内系统,户内的各组散热器,沿一根水平供暖管道串联连接的户内供暖系统,设有可分流热媒流量的跨越管段时称为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户内系统。管道可以暗敷在本层地面下沟槽或垫层内及镶嵌在踢脚板内布置,局部过门处暗敷在过门沟槽内。 4、放射双管式户内系统,自户内热媒集配装置,用供水和回水支管各自直接接向各组散热器的户内供暖系统,管道可以暗敷在本层地面垫层内。 三、采暖系统设计 职工住宅3#住宅楼,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为18层住宅楼,属高层建筑,三个单元共有居民216户,于2011年投入使用,供暖面积为 19490 m2。该楼分为两个系统,1-9层为一 个系统,10-18层为另一个系统。 1、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3#楼设一个采暖入口,采暖热媒为本小区锅炉房提供的热水,供回水温度为85°c/60°c,采暖水系统补水及定压均在小区锅炉房考虑,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9°c, 室内设计参数:卧室、起居室为20℃,卫生间为20℃,厨房为16℃,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 .°c), 建筑外围护结构:外墙为200mm厚钢筋混凝土和50mm厚挤塑聚苯板材 k=0.58w/(m2k);外窗为双玻塑钢窗 k=2.8w/(m2k);屋面保温采用50厚挤塑聚苯板材k=0.56w/(m2k)。 在分户采暖设计中热负荷计算时值得注意的问题:基本耗热量: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修订版)第3.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实施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建筑,其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应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 根据 q= k a (tn -tw) α 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w)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w/m2k) a —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 (m2) tn —室内计算温度 (℃) tw —室外计算温度 (℃) 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如一扇双玻塑钢窗的q: q=2.8×1.8×1.5×(20-(-9))×1=219.24(w) 可以按上述公式和数据同样计算出外墙、内墙、门的q,然后进行朝向修正,得出各个房间的附加耗热量,再计算门窗的冷风渗透耗热量。累加后得出各个房间的供暖热负荷,本楼为集中供暖住宅,考虑户间传热等因素,在计算热负荷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附加量,得到最后的房间热负荷。最后分别得出每户的热负荷,每层的热负荷,每个楼门的热负荷。经计算3#住宅楼采暖总热负荷702kw,设计热负荷指标32.4w/m2。 2、系统设计 (1)立管管材、管径及系统形式 3#住宅楼住宅工程系统形式:采用分户热计量式集中供暖形式,采暖系统公共立管为下供下回双管异程式,公共立管及热表均设在公共走道处管井内(见附图1),住宅户内采暖方式为下分式双管同程式(见附图2、3),户内的采暖供回水干管均设在地面垫层内,地面垫层厚度为70mm。
为了保证供暖管材的使用寿命,采暖系统公共立管选择镀锌钢管,比使用焊接钢管减少了腐蚀,并做外保温。 (2)地埋管管材的选择 《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6.4.1中规定埋设在地面垫层内或镶嵌在踢板内的管道,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系统水质要求、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投资费用等因素,选择采用以下塑料类管材: a. 交联铝塑复合(xpap)管。 b. 聚丁烯(pb)管。 c. 交联聚乙烯(pe-x)管。 d.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 根据《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3#住宅楼工程公共管井埋于垫层至户内的采暖管道及户内埋于垫层的采暖干管管道采用内铝型耐高温pp-r稳态复合管,钢管与塑铝稳态复合管连接采用专用热熔接头。户内敷设在地面垫层内的塑铝稳态复合管穿结构暗柱或穿墙时预留套管dn40。塑铝稳态复合管埋于垫层时其间距小于200mm且多于2支时采用带塑料波纹套管的管材。埋于垫层内的pp-r塑铝稳态复合管不能有接头。pp-r塑铝稳态复合管壁厚按使用条件5级及承压1.0mpa选用。管径为de20时表示外径20mm,壁厚2.8mm。管径为de25时表示外径25mm,壁厚3.5mm。 (3)散热器选用 散热器的选择应与所采用的户内热计量方式适应,可参考以下原则: 宜选用非铸铁类散热器或钢制型,以免堵塞热表,必须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树脂砂芯铸造工艺,并应对内壁清砂工艺提出严格要求;每个散热器设温控阀,以实现分室调温。散热器不宜设散热器罩,所采用的散热器应满足美观要求。本工程散热器选择钢制高频焊翅片管。 (4)热量计量装置的选型 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的热量表,应满足有关现行标准。热量表选型时应使其流量范围、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等与实际工况相适应。
根据《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规定,采暖热力入口要设置热量表及各种阀门、压力表、温度计、水过滤器及平衡阀等装置,其中热量表要注明额定流量以便订货。各居民用户须设置户用热表、锁闭阀、水过滤器等,并且要一户一表。 四、分户热计量式集中供暖系统中地埋管采暖管道施工 本工程在地埋管采暖系统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土建专业按《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和工试用图集》 (京01ssb1)- b29的规定预留沟槽。安装专业进行沟槽内管道安装,管道安装完成并经试压冲洗合格后用复合硅酸盐填充沟槽,填充复合硅酸盐时铝塑管应充压0.6mpa。施工完毕后用色漆在地面上标出埋于沟槽内采暖管道位置,防止二次装修时破坏沟槽内采暖管道。 1、地埋管采暖管道施工流程 预留埋地采暖管沟槽一铺设地埋管一冲洗试压一填充复合硅酸盐一竣工验收。 2、操作要点 (1) 预留埋地管沟槽 土建先期把房间内大面积地面做完; 按暖气管道平面布置图预留地埋管沟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60mm; 3)沟槽内应平整干净,水平误差不允许超过±5 mm,沟槽界面应垂直光滑、平整,墙角周边处平直,没有凹凸现象,沟槽底部平整,表面无硬结、无硬坎即可。 (2) 铺设地埋管道 1)铺设前,必须逐卷对盘管进行打压检查,仔细对外观质量检查,凡有明显破损划伤,以及外管壁所标注用途非采暖专用管的禁止使用。 2)用卷尺量出每个房间管道长度及确定走向,尽量做到每个房间回路的管道长度大概一致,下料时注意管道的始端与末端应留有100 mm的余量。 3)套穿塑料波纹套管。在地埋管道密集的地方应采用套穿塑料波纹套管,以防止地面温度过高,套穿塑料波纹套管时,注意一定要套穿到位,管口与管口之间应紧贴,不留缝隙。 4)铺设内铝型耐高温pp-r稳态复合管时,供水管与回水管应尽量并排铺设,在直线段平均间距400mm,弯曲段300mm用塑料管卡固定,在弯曲顶端应有一个管卡固定,厨房间、卫生间有地漏、卫生器具处不得铺设管道,并距地漏(或管根)边缘不少于250 mm。 5)铺设采暖管道在过墙洞、伸缩缝和出地面始端和末端处应加套管保护(硬质pvc阻燃管),并用专用的管卡固定。 6)埋地管道铺设完,应及时与暖气片对接安装,否则管道长时间不封口,一旦掉进杂物堵塞管道将影响使用。管道与暖气片对接安装前,应对暖气片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高度进行核对,无误后即可安装。 (3) 冲洗试压 1)管道与暖气片对接安装完毕后,应立即进行管道的冲洗试压,冲洗水源压力应不小于0.3 mpa,冲洗时间应不少于30 min,直到排出的水质很干净,无任何杂物为止。 2)系统打压时应注意管道排气。 3)系统打压时,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检验方法: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同时各连接处不渗、不漏。 (4) 填充层施工 1)填充复合硅酸盐前,应铺设钢丝网,其目的主要是使上层填充复合硅酸盐不因地温变化而开裂,网片宜用12号镀锌铁丝编制而成,孔眼30 mm×30mm即可,网片可用扎丝固定在管卡上,使整个网片无翘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