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中自主招生

2019高中自主招生

1 2010年福建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世界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

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们,_________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世博.——搏.击风浪 B、作为.——为.富不仁 C、仍.然——忍.辱负重 D、词.章——义不容辞.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 B、虽 C、因为 D、如果 (3)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义务 B、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义务 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主人 2、古诗文默写。(10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⑦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问题探究。(6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 思惠 弘毅 招娣 金火 示例:名,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名字中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父母对女儿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

的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话说文学名著人物。(8分) (1)根据提示填写下表。(要求:概括相关人物的共有特征,为人物归类)(4分) 人物:保尔 沙僧 鲁滨逊 祥子

义项 形象特征 人 物 A 硬汉子 B 鲁 达 武 松

C 勤劳坚忍 D 孙悟空 吴 用

(2)请从表格中任选义项,根据名著内容具体说明人物归类的理由(不少于60字)。(4分) 2

选项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6、翻译句子。(6分)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蔡资深古民居群》一文,完成9—11题。(9分) 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座座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门墙厅堂书画点缀,施色有墨、彩、金、素,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雕琢的图案中,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匾额如书卷、扇、菱,别具一格。门窗圆、拱、菱、方,形式多样,窗棂镌花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 建筑群体中的12座主体民居,面积适中,布局规整。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之间留有约两米宽的防火通道,笔直贯穿,透视感极强。西部四座成两排组合。其中一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东西两侧各设院门,入内是一宽大石庭,庭北正屋两进,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庭南有倒一列,为佣仆所居。整座建筑占地1250平方米,规模不算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举世罕见,它既突出闽南建筑工艺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蔡氏古民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1977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六人专程到此考察,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家郑孝燮对此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 (摘自《泉州古厝》有删改) 9、蔡氏古民居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末引用两位专家的赞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总—分—总”的方式结构文章,分说部分先介绍古民居群主体建筑的装饰特色,再介绍12座主体民居的规整布局。 B、将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有机结合,是说明的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C.说明方法灵活多样,如文中划线句,分别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语言非常平实,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12—14题。(14分)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就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惊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2、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怎么做?在求知过程中,又该摒弃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初中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2分) 上 大 学 去 范子平 我们从没有做过上大学的梦。因为我们村从来就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小学上得也不安稳,谁的家里需要劳力,马上就叫他们的孩子辍学。所以,我们一个班本来有13个人,到了五年级,就剩下我们5个人了,而且都是本家。在村里,没有我们不敢办的事,都说我们“捣蛋得欺天”,就连班主任也被气病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