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的选择

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的选择

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的选择
目的对比低位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的优劣势。

方法选取本院近2年收治的产妇3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6例采用产钳助产术,作为观察组;26例采用胎头吸引术,作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胎儿娩出时间、母儿的损伤指标等。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2.31%),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和胎头吸引术相比,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安全性更高,操作简单,应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低位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效果
胎头吸引术与低位产钳术均是通过牵引的原理协助胎儿娩出的助产手术。

两种手术的主要适应证基本一致[1]。

但中高位产钳术的危险系数较高,极可能给母婴带来严重的损害。

胎头吸引术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因此,它是临床上常用的助产方式之一。

一般在其不成功后才会采用低位产钳术助产。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胎头吸引术不如低位产钳术效果好,后者不仅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还能使胎儿迅速娩出,术者只要按规范操作,一般不会给母婴带来严重的损伤,更不会损害胎儿的中枢神经。

现选取近2年来本院收治的产妇32例,探讨低位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32例。

其中,采用低位产钳术有6例,作为观察组。

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3
2.1岁。

初产妇4例,2例为经产妇。

孕周大约在37~42w。

选择同期作胎头吸引术26例,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发现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取膀胱截石卧位,并对外阴进行消毒,并导尿。

仔细检查宫颈口开大的具体情况,胎儿位置的高低与方位。

通常利用检查前囟门的部位或耳廓方向来判定胎头方位。

1.2.2对照组行胎头吸引术首先把胎头吸引器胎头端向下压入阴道后壁前方,再分别由侧部与顶部先后达到胎头,从而让吸引器胎头端全部滑进阴道内,且能紧贴胎头顶部。

这样便于查看两者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压到軟组织等。

如果要将其推出,把胎头吸引器牵引柄和胎头矢状缝保持一致,以作为旋转标志。

然后,抽吸空气造成负压状态,通常采用50.7kPa即可。

当宫缩时应让胎头顺着产轴方向娩出,等到宫缩间歇时可不再牵引[2]。

对于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注意在牵引的过程中慢慢将胎头旋转,从而让枕部转到前位以保证顺利娩出。

一旦胎头娩出,立即消除负压,并将吸头器拿掉,遵循常规机制娩出胎头。

1.2.3观察组行低位产钳术首先把枕后位或枕横位转到枕前位,再上产钳。

如果胎儿较小,枕后位不必调整,直接放置产钳,然后根据枕后位分娩机制开展助产工作。

一般通过双手滑入法来放置产钳。

应先检查产钳和胎头间没有阴道壁与相关宫颈组织,再进行牵引操作[3]。

当子宫呈阵发性收缩时,可进行牵引操作,力度可根据子宫收缩情况而慢慢加强,然后逐渐减弱。

当处于阵发性收缩间歇期时,将产钳松开,从而使胎头受压减小。

同时,认真听胎心音,随着胎头的降低而变化牵引方向。

另外,保护好会阴。

当胎头娩出后将产钳取出,顺序是先取右上钳,再取左下钳,再直接用手帮助胎头顺利娩出。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对比新生儿并发症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2.31%),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观察组中仅1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83.33%;对照组中有7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73.08%(见表2)。

2.2对比产妇伤势与并发症情况两组产妇的产伤情况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常用的阴道助产法包括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

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两者的相关适应证都很相似,但仍有少些差别。

产钳可适用于下列情况:顶先露、面先露的颏前位或臀位后出头等。

胎头吸引术仅适用于顶先露[4]。

胎头吸引术的原理是借助负压作用,把胎头吸引器吸附在胎儿头部,然后利用牵引器,帮助胎儿娩出。

该助产术的优势有很多,包括操作简单,难度低,在放置过程中不必越过胎儿,也无需深入产道深处。

因此,一般不会引起软组织损伤,新生儿被感染的几率极低。

不过,胎儿吸引术也存在很多不足,由于胎头吸引器的着力点在胎儿头皮部位,不可施加过大的牵引力与旋转力。

当力度过猛,可能给胎儿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力度不够,也易导致滑脱而使手术失败。

产钳分为两叶,两叶的最大间距为9cm,这和胎头双顶径宽度基本相同,从而能把胎儿头部环抱其中,防止胎头头部遭受挤压。

助产人员手扶钳柄,并慢慢向外牵引,注意力度柔和,使胎儿头能娩出。

有时,低位产钳助产术也可能造成产妇会阴切口上延,但对母婴无大的影响。

因此,它属于当前临床上最佳的一种助产手段。

该助产术的优势包括牵引确切,力度适宜,助产成功率偏高。

另外,根据很多临床经验显示,有时能用产钳顺利解决的难产问题,却无法用剖宫产解决。

在使用产钳助产术时必须注意下列环节:①应保证产钳能准确放置在胎头两侧面,并且扣合良好。

如果扣合不良或在牵拉过程中出现滑脱意外,经重复操作两次仍失败的,先确认胎心是否良好,然后改为剖宫产术;②一般在宫缩屏气的
过程中进行牵拉操作,并在宫缩间歇将钳扣松开,从而使胎儿受到的压力变小;
③手术前选用的麻醉方式为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或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这样让阴道和会阴保持松弛状态,并行会阴切口。

在此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会阴,防止会阴撕裂伤。

总之,低位产钳术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成功率高、助产时间不长,新生儿评分良好,产儿不易出现并发症等。

因此,它是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的助产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潇.低位产钳助产52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12-13.
[2]韩翠珍.低位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助产的临床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7):701-702.
[3]易念华.产钳助产术lO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2(4):457.
[4]潘勉,许真.产钳助产术200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8(16):1933-19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