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目录1行业概述1.1行业定义1.2细分行业2子行业2.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2肥料制造2.3农药制造2.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5合成材料制造2.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7日用化学产品制造3行业趋势3.1发展形势3.2经济效益收起1行业概述1.1行业定义1.2细分行业2子行业2.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2肥料制造2.3农药制造2.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5合成材料制造2.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7日用化学产品制造3行业趋势3.1发展形势3.2经济效益1行业概述1.1行业定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习惯上称为“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是指利用化学工艺生产经济社会所需的各种化学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的总称。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的国标代码是26,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2细分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共包括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肥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及日用化学产品制造7个子行业。
2子行业2.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和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五个细分子行业。
主要产品包括“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纯碱),电石、三烯、三苯、乙炔、萘等产品。
基础化学原料上游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原盐等大宗商品,本身主要作为生产下游衍生化工产品的中间投入。
我国是全球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大国。
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纯碱、烧碱、硫酸、电石、甲醇、对苯二甲酸、聚氯乙烯等多个产品均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面临的结构性和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宗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十一五”期间,电石、乙醇、二甲醚、醋酸四种产品的开工率分别只有60.9%,40%,25%和61%。
第二,资源环境代价过高。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是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在国家公布的废水、废气重点监控企业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2013年,国家先后多次提高基础化学原料行业准入条件,并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但由于稳定经济增长、民间资本欠缺投资渠道等因素影响,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剩等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对基础化学原料的消耗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之分,但是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表现在企业运行绩效上,通常是绩效变动,如毛利率、工业销售产值增速以及利润增速领先宏观经济变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优化升级。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部分产能过剩产业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措施,力争使得烧碱、纯碱、甲醇、电石的产能分别控制在3100万吨/年、3000 万吨/年、4000万吨/年、2800万吨/年。
鼓励基础化工原料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在双酚A、多乙烯多胺、己二酸、脂肪族和脂环族二异氰酸酯(ADI)、环氧丙烷(过氧化氢法)等高端石化产品生产中取得突破。
同时,鼓励企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2肥料制造肥料制造行业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其他肥料制造六个细分行业。
由于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及其他肥料占比低于2%,通常肥料制造业是指以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料为主的化肥工业。
化肥工业上游主要是煤炭、天然气、钾矿、磷矿等大宗商品,产品90%用于农业,10%用于工业。
其中,农用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36∶0.1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磷肥生产国,氮、磷肥自给率在110%~120%之间。
相比之下,由于我国国内可溶性钾盐资源严重不足,钾肥自给率不足6成,对外依存度较高。
从全球层面来看,全球钾盐分布和钾肥产能高度集中,BPC和Canpotex两大钾肥贸易组织垄断全球9成以上的折纯产能。
我国在每年12月加入下一年度全球钾肥价格谈判。
通常来讲,由于我国钾肥自给率稳步提高,同时运费低于印度等国,因此一直保持国际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
各年度比较来看,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蛛网模型”相关特征,因此从产量年度增速来看,存在大小年之分。
我国农业生产对于化肥的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而言,每年的3月至10月份是消费旺季,11月至次年2月是淡季。
其中2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春耕和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秋播用肥量较大,5月底至6月初的夏肥需求量较小。
为保障用肥旺季的化肥供给,平抑价格波动,国家一方面建立淡季化肥商业储备制度,另一方面,对化肥出口关税实施淡旺季区别征税、旺季税率更高的出口关税制度,优先保证国内化肥供给。
上述政策亦在不断完善之中。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工业将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根据《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至2015年我国化肥需求量将达到661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7%,较“十一五”期间5%的水平将有较大下滑。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工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规模和实力;优化产业布局,在云、贵、鄂、川等磷资源产地建立完善大型磷肥基地建设,依托青海和新疆钾肥资源优势建设大型钾肥基地,促进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和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化安全发展。
2.3农药制造农药制造业是指用于防治农业、林业作物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以及仓储、农林产品的防蚀、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及其他场所用药的原药和制剂的生产活动。
依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分类标准,我国农药制造行业包括化学农药制造和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两个细分子行业。
从生产环节来看,农药制造又可以划分为原药和制剂两个环节。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
我国从2007年起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产量年均增长15.3%,至2010年全国农药总产量达到234.2万吨。
我国农药生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大型农药生产企业仅有9家,占行业全部企业总数的比重为1.16%;CR9为11.82,而全球前CR8大于80%。
第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以草甘膦行业为例,2010-2011年,我国草甘膦行业开工率仅为5-6成左右。
而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高科技环保产品则大量依赖进口。
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18.6%,高于产量增长率3.3个百分点,至2010年年底达到178万吨,为同期农药产量的76%。
我国农药需求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国内需求为主,增速较为平稳。
2010年全国农药出口量为61.3万吨,占同期产量的26.2%。
第二,季节性突出。
与化肥相似,每年的4~10月为消费旺季。
同时,短期消费量受梅雨等天气因素影响较大。
第三,过度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依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农业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农业工业将着力完成以下任务:第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鼓励实施兼并重组,力争到2015年,前20 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在全国形成3-5 个规模适度、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农药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品种,高毒高残留品种比重由2012年的5%下降至3%。
第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大农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
第三,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包括:涂料制造、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颜料制造、染料制造和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制造五个细分子行业。
其中,涂料行业是最大的细分子行业,2010年涂料产量占全部产量的68.4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涂料及染料生产国。
涂料方面,2009年,我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达到755.44万吨,一举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染料方面,从2006年开始,我国合成染料总产量达到115.6万吨,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3,目前已经超过60%。
从供给集中度来看,该行业大型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比仅为3.67%,是所有化工细分子行业中占比最低的。
但从细分产品来看,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如在分散染料领域,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和杭州吉化三家占据74%分额;而在活性染料领域包括闰土在内的四大企业占总产能比重超过85%。
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环境污染严重。
大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如我国风电叶片涂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从环境污染来看,2011年来全国已经发生多起因本行业产生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如2008年东营杜邦污染事件。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刻不容缓。
从下游需求来看,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产业下游主要是房地产、汽车、服装纺织及印刷等行业。
从总体上看,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但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之分。
“十二五”期间,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将步入由强变大的关键时期。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涂料、油墨及颜料制造行业将加大环境友好型、特种功能高档涂料及新型含氟染料生产,并在颜料等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减少重金属排放,建设循环经济,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5合成材料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分类标准,我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分为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和其他合成材料制造四个细分子行业。
合成材料的上游是乙烯、丙烯等大宗石化产品,下游涵盖基建、家电、房地产、汽车制造、塑料工业等行业,用途极为广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生产国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年均增速分别为15.3%、13.1%和11.4%,高于同期国内GDP 增长率,至2011年产量分别达到4798.3万吨、348.8万吨和1771.6万吨。
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合成材料以通用合成材料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而工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在高端牌号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领域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自有技术,聚碳酸酯、己内酰胺等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亟待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