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用深静脉置管ppt课件

血液透析用深静脉置管ppt课件


导管错位、断裂、阻塞、 锁骨下误入同侧颈内对侧无 名,股静脉误入腹腔 意外拔管
深静脉血栓
留置时间过长
臂丛神经损伤
更换导管
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
谢谢大家

穿刺方法:在腹股 沟与股动脉相交点 下方1cm~2cm,于 动脉内侧0.3cm处 刺入,与皮肤呈 30°~40°、与腹 股沟韧带内侧半下 缘呈81.7°进针, 深度3cm左右即可 进入静脉
静脉
颈 内 静 脉 锁 骨 下 静 脉
优点
1、可压迫止血 2、直接置管到上腔静脉(直路) 3、气胸发生率较少
导管堵塞/折断
上腔静脉堵塞
置导 管 尖 端 理 想 的 三 个 区 域 位
体表定位错误导致 导丝误入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右心房、 右心室、左心房等 而刺入心包,输液 后导致心包填塞。
细菌定植 血液感染
穿刺点感染
并发症
损伤胸膜 误伤动脉
原因
处理
抽气/胸腔闭式引流 拔出穿刺针导管,局部压迫510min
血气胸
局部出血、血肿
空气栓塞
导管接头脱开
尽量缩短管口开放时间,并嘱病人 摒气,左侧头低位,通过导管抽吸 空气;经皮行右室穿刺抽气
心律失常
导管位置过深进入右心室 导管过深,质地硬不光滑, 心脏原有疾病 留置时间过长
调整导管深度
回吸,拔除导管,穿刺开胸 拔管,抗生素,抗菌涂层导管 更换导管
心包填塞
导管相关性感染
头颈部静脉回流概况
组成: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纳:下半身静脉血(腹部、盆部、会阴、下肢)
腹部V血 肝V、肾V 、腰V等
盆部和会阴V 血
髂内V
髂总V
下腔V
下肢V血
股V
髂外V
第三军医大学 Li zhen-qiang 05,5,10
股静脉
原理 解剖结构
适应症
穿刺方法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各类并发症及防治
凝血功能障碍者(血小板减少症)推荐选择颈内静 脉(不尽然),肥胖者避免。 心肺功能差,肺气肿明显者,慎选锁骨下静脉,气 胸发生率高,且发生气胸后代偿能力差。 腹股沟区污染严重者避免选用股静脉穿刺,但休克 复苏时首选。 取决于术者对哪种方法的掌握程度。

原理 解剖结构
适应症
穿刺方法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缺点
1、颈动脉穿刺风险(前路> 中路>后路 ) 2、解剖标志相对不明显,尤 其在肥胖病人 3、变异较多 4、穿刺体位要求高,病人常 感到不适
1、即使在肥胖病人,解剖标志也明显, 1、出血难以通过压迫来控制 成功率高 2、气胸发生率高 2、体位要求低,病人相对舒适,颈部 3、导管进入颈内静脉 上肢活动自如 4、管壁不易回缩,易气栓 3、操作方便,易于固定 4、位置固定,不易移位 5、患者不能平卧时可穿刺 1、置管方便,成功率高 2、相对安全 3、可直接压迫止血 4、失血性休克首选 1、易产生下肢血栓、血栓性 静脉炎 2、易受污染,留置时间不长 3、受腹内压影响CVP高于正 常值 4、股动脉损伤
原理 解剖结构
适应症
穿刺方法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各类并发症及防治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纳:上半身(头颈部、上肢、胸部)静脉

头颈部V血 颈内V
胸前区、肩胛区、上肢V血
锁骨下V
头臂V
胸部的V血
奇V
上腔V
右心房
颞浅静脉 面静脉 耳后静脉 面总静脉 颈前静脉 颈内静脉 耳后静脉
颈外静脉
监测中心静脉压
静脉输液、给药 静脉高营养疗法
插入肺动脉导管及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
血液净化疗法
原理 解剖结构
适应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穿刺方法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各类并发症及防治
穿刺方法:胸锁乳
突肌汇合处的顶点 处,针与皮肤的角 度为30°—45°, 针对同侧乳头或胸 锁乳突肌锁骨头内 侧端。进针约3cm。 其它方法:前路、 后路
股 静 脉
Trendelenburg体位(去枕仰卧、头后仰10°~15°, 面部转向对侧)——静脉压增高充盈方便穿刺;防 止空气栓塞。 肩部垫以枕头,肩部略外展后伸使第1肋骨与锁骨 间隙增大,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大腿外展外旋30°-45°。 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灌注导管,检查穿刺针。 臵管深度:右侧颈内/锁骨下静脉<12cm;左侧 <15cm;股静脉9cm。(术后常规胸片、腹部立位 平片)
各类并发症及防治
导 管 因 素
病 人 因 素
穿 刺 部 位
医 疗 因 素
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5%——19%)
感染性并发症 (5%——26%)
血栓性并发症 (2%——26%)
动脉穿刺、血肿
心律失常 无法送入导丝
血气胸
导管易位 空气栓塞 动静脉瘘
心包填塞
纵膈血肿/输液 假性动脉瘤
血液透析用深静脉置管
原理
解剖结构
适应症
穿刺方法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各类并发症及防治
Seldinger法: 1953年Seldinger首先描述和应用,基本原则 为用一小号针穿刺到预定血管,从针尾插入导 丝,拔除穿刺针,通过导丝插入导管。 优点:能通过较小的穿刺针放置较粗的导管, 对血管损伤小,输液速度快。

小细节:
1.针与手指的关系及固定 2.麻药的用量及麻醉范围 3.扩器扩皮时患者的主诉和导丝的活动与否,扩皮后 按压局部 4.导丝臵入时的顺利与否,针尖方向 5.了解动静脉的血液颜色,若误穿动脉或穿透动脉, 甚至导管臵入时的补救措施 6.突破感及容量不足患者 7.穿刺不成功,联系B超,有条件先做超声 8.了解病史:穿刺史,起搏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