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实践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实践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实践摘要:特殊群体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也是街道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特殊群体赋予关怀、扶持和帮助,为其提供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和获得教育的需求,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简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特殊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公共图书馆创新特殊群体服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和谐社会;创新探索;加强宣传;技能培训特殊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各具自身特点,但享有基本人权方面和一般社会公众无异。

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特殊社会群体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图书服务,这既不符合社会公平的要求,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进行改变。

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为切实保障文化公平、体现人文关怀,应重视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始终把特殊群体作为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并从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切实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公共图书馆为老年人服务的创新探索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时期,国家在保障老年人物质条件、经济赡养等方面存在很大压力,目前通过提高老年群体的收入来保障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权利还存在不少困难,现实可行的方法是集中国家资金资源建设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而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老年读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与需求,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以丰富老年人安乐的晚年生活。

1.提供多方面的适合老年读者的阅读资源。

许多图书馆馆藏总量少,适合老年人阅读的资源少,使得老年人较难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基层图书馆应针对老年人的阅读需求进行多种文献资源建设。

多采购订阅一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报刊,如养生、园艺、时事、历史、政治、文学等。

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加一些数字化电子化书籍,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可以让老年读者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文献的阅读,通过优化视频音频等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网页有声阅读,使老年人能够跟年轻人一样体验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更为便捷的阅读方式。

2.提供适宜的阅读空间。

在图书馆设施设备上,可以将老年阅览室或老年人经常光顾的活动室设在一楼,在其他阅览室中也可以设置一些爱心阅读专用座,在座位紧张时,这就成为了老年读者的预留座位。

在每一个阅读空间指定位置上准备通用放大镜、老花镜,以方便老年人随时取用。

馆内的各种标识应多选用深色、大字凸起的指示牌挂在各个醒目的地方,书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取书难度,不宜过高。

在服务内容与方法上,可以增加设立老年人优先借阅窗口,在借阅数量和时间上予以适当放宽;在服务态度上应积极主动、耐心地为老年人解答疑问,提供协助服务,使老年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在各个阅读室的前台,提供开水、急救药物、简易医疗救急的设施,以备老年人突发情况的出现。

3.开展特色活动,提供老年人互动平台。

公共图书馆可以尝试组织不同主题的老年活动,把关爱老年精神的工作引向深入。

(1)常年举办老年生活专题讲座。

聘请老年人中的学者专家定期举办老年养生、与下一代沟通新方式、医疗保健等适合老年朋友的专题讲座,积极发展老年会员,倡导健康消费观念,引领健康生活习惯。

(2)组织朗读图书服务。

对于年龄较大、视力不佳或无法独立阅读书籍的老年人,图书馆可以安排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来为老年人提供朗读书报的服务,满足老年人阅读的兴趣和要求。

(3)定期组织开展各种联欢活动。

可以联合街道、社区、老年大学等各个相关机构,定期举办老年人才艺展示联欢活动。

通过舞蹈、小合唱、服饰表演、朗诵歌唱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老年人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精神风貌。

(4)组织开设老年人电脑培训班。

随着家庭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渴望学习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图书馆可以安排主讲老师、课件展播和现场辅导,条件允许的还可以聘请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或学生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教学,让老年人也学会并掌握计算机的运用技能,体验更快捷的学习交流方式。

二、公共图书馆为青少年服务的创新探索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既是利用书刊资料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面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不可替代的第二课堂。

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利用图书馆的独特优势,引导培养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成长,是当今图书馆服务研究的新方向。

1.分区域建立青少年活动空间。

图书馆可以尝试按照青少年的年龄分区域组建青少年活动空间,以12岁为界,划分为儿童区和少年区。

儿童区可以着重建立儿童早教区域,墙面可以选用环保可擦洗的原料进行涂刷,地面可以铺设五颜六色的地毯地砖,书架上可以摆放各种儿童喜欢的毛绒玩具和益智玩具,配备适合儿童身体发展的低矮舒适座椅,选取贴近儿童心理特征,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少儿图书。

少年区可以着重提供优质丰富的少儿文献,重点收藏各时期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爱国主义教育、科普读物以及各类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书法、绘画、音乐教材教程。

2.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运用网络信息。

据调查,当前青少年是网络用户的主体,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信息服务。

可以通过设置网络导航,筛选信息精华,以引导青少年阅读;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屏蔽不良网站,向青少年推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优秀网站,与全国各大网络教育机构联合共享,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在线课堂学习,还可以推荐一些趣味、益智于一体的游戏软件或网站,引导青少年选择积极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图书馆员和家长可以通过对孩子们计算机网络游戏兴趣的发掘培养他们网络编程的能力,开办网络游戏低、中、高编程课程,转移孩子们对玩游戏的视线,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真正实现绿色上网的效果。

3.举办各类青少年的公益活动。

针对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图书馆可以依托自身的服务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各类青少年公益活动。

(1)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

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社区、法院,定期为青少年举办法制展览、讲座,邀请法官结合各种典型案例为青少年说法讲法、普及法律常识等特色活动。

同时还可以将普法活动送进街道、社区,扩大宣传范围,强化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2)定期开办公益课堂。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国学、思维绘画、艺术剪纸、硬笔书法、口才表演、英语口语等课程,免费为到馆的青少年及家长上公益课,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

(3)组织社会活动。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每年定期面向全社会开展内容新颖的少儿夏令营和冬令营的主题活动,如艺术夏令营、读书冬令营、诗歌朗诵、英语口语竞赛等特色活动,使青少年在这些寓教于乐的公益性活动中分享读书乐趣,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

三、公共图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创新探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涌进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渐渐形成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低、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图书馆应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1.加强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宣传。

至2012年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服务。

鉴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图书馆职能、作用以及服务功能等缺乏了解的现实,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街道社区、建筑工地、外来劳务职业介绍所,加大对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宣传,鼓励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走进图书馆,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2.为外来务工人员捐赠图书,开办技能培训班。

图书馆可以收集社会闲置的书刊,定期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外来务工人员读者。

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所关心的难点问题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动态;可根据他们的需要定期举办一些免费的培训课程,如简单的计算机使用以及相关实用技术的运用,以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四、公共图书馆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创新探索现代图书馆不仅是民众获取信息、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更是体现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的示范窗口,有责任积极参与残疾人士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残疾人士提供知识援助。

1.建立无障碍阅读环境设施。

为更好地帮助残障人士可以像普通人一样,随时进入图书馆学习,平等地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需要建设、改进以下三点:一是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进入是否方便,建造盲道、轮椅通道、残疾人专用电梯等;二是加强有声读物和盲文资料的馆藏建设。

为盲人和智障读者配备大量的有插图、适合大声朗读的书籍和有声读物,如配备自助CD设备等;三是为聋哑读者改进馆藏检索系统设置,添加汉字手写输入方式,以方便聋哑读者手写输入查询、检索知识。

2.为残障人士建立不同的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根据残障人士的实际需要,上门帮助他们选书、送书,延长借阅时间,或利用流动图书车把图书报刊直接送到残疾人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同时还可以组织社会志愿者上门为残疾人办理借阅证,替他们借书、还书。

每个月都定期根据残障读者的需求,举办各种残疾人专场讲座,开展适合残障人士的培训活动,帮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结语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教育以及文化传播机构,应肩负好历史使命,对社会特殊群体予以重视关注。

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以丰富这一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己任,根据特殊群体的情况大力研究和不断创新、改进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使他们享受到高质量的阅读服务,进而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 赵艳庆.中小型图书馆为特殊儿童群体的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卷宗.2015(08).[2] 王保华.创新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提供阅读服务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5(04).[3] 梁颖华.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特殊服务[J].贵图学苑.2015(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