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四个维度
这学期听得课不多,也差不多听了一遍,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阅读教学问题,其实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可是自己心里没底,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够条理,这几天自己理了一下思路,虽然很不成熟,但我觉得能够说明一定问题,就说几句吧。
我的想法纯属个人意见,如果谈到老师们的具体课例,也就当评课的几句话吧,没有其他意图。
就语文公开课来说,大家对待公开课的态度是认真的,每位老师都作了精心准备,都非常重视,想把自己的思想展示给大家。
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比较不像样的课(完不成目标、脱离课本、学习氛围不浓),这说明我们语文教学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给我整体上的感觉是不是多么深刻。
原因是一部分老师并没有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导致没有精彩的的课堂出现。
下面再听课的基础上,简单谈一谈我的一点思路。
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书、交流,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简单的背诵课文、写好生字,当然这也是语文课的基础。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材: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我们应该侧重的是引领学生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现在的教材编入的课文多是美景、美德、美心,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爱。
在与老师交流时我也提到过,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的课本越来越像《读者》杂志了,也就是说,整体上教材给我们的信息是认识生活的美好一面,关于战争、旧社会的悲惨生活等课文的比例就少多了;当然减少的还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美文(遣词造句华丽的文章)。
我认为,这就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信息。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谈一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的关于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阅读课的主体是交流、对话,而对话的基础有三方面,即教师、
学生、文本。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基础。
即要备好课。
研究教材:多思考编者意图、作者意图,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
当前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这个方面,所以我们的课往往没有新意。
(西沙群岛、小兴安岭、大海睡了)
确立目标:目标的准确性与否、目标的呈现方式、目标的两个层面(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这都是上课的前提。
当然,这个目标是我们应该时时记在心中的。
明确思路:这里我所说的思路就是教学方法,即“我准备用什么方式”
设计内容:达到目标的内容,而不是提出目标就让学生一下达到。
设计教法:怎样导入,要用有价值的问题;涉及怎样的环节与学生交流、学生之间怎样交流。
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一是注重的应该是策略,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的问题应该是有用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而非是不是、对不对等;三是问题、交流尽量不要脱离文本。
这样就要求我们少分析,多感悟。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准。
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相互检查,我们也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兴趣。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高境界。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交流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懂书、学会怎样读书、学会怎样表达。
这也是检测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结果如何。
总之,这四个对话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应该时时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中,使学生的认知达到螺旋式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