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船借箭ppt

草船借箭ppt

阴险狡猾、心胸狭隘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鲁肃
鲁肃答应了。他也不知道诸葛亮借 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 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 毛、胶漆这些材料。
忠厚老实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课文,请一位同学说说草 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设计,简洁明了, 有目标性,直奔主题,为新课做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
《草船借箭》前置性自学提纲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我认真读了课文()遍,我能读准 下面生字,还能给他们注音。
瑜忌曹督私擂丞 二、我会写。我能试着在田字格中写好这些生字, 并组词,遇到难写的就记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1.梳理学生前置性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2.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中,哪个字是中心?让 学生猜困扰老师的问题。(借)
设计理念: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如谁借箭?怎样借箭? 成功没有?教师相机以课题为辐射点,培养学生的 概括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会学生概括 课文内容的方法,以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
妒忌曹督甘鲁匠延私寨擂呐 三、我能行。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 助工具书,我理解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妒忌 军令状 迟延 疑惑 调度 虚实 弓弩手 丞相 四、我会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从哪里看 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我会积累。搜集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资料,搜集 本课歇后语。 六、我会问。通过预习,我要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记下来,上课与同学们交流。 七、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故事。
预习 质疑
放而有活力交的流点语拨文课程的基本检理测念拓展,充分遵循 了大小胆学质疑语文阅读教学班 点的内 拨规交 升流 华律,充分尊重扩学展阅生读,
知识能 力迁移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说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根据前置性自学提纲预习课文。教师相机 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课时:检查预习,品味感悟。引导学生品读重点 词句,体味人物心理,重点探究草船借箭的经过,也就是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草船借箭》板书设计
周瑜嫉贤妒能
知人心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谨慎多疑

机 妙
识天象 大雾漫天

晓地理
顺风顺水 满载而归
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让学生对诸葛亮借箭为什 么成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 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曹操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 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 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谨慎多疑
2、汇报交流,点拨提升:
考考你: 全文每次都是“诸葛亮说”,只有这个地方是“诸葛
亮笑着说”,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诸葛亮一是笑曹操,深知曹操生性多疑, 大雾天不敢贸然出兵,对自己成功借箭充满信心, 是自信、胜利的笑。二是笑鲁肃,他忠厚老实、 胆小,是幽默、友善的笑。三是笑周瑜,他的 阴谋破败,是得意的笑。
基于上述因素,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将尽可 能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设计灵活多 样的情景活动,做到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让学生敢于说、愿意说,激发他们的兴趣,将 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而又容易记忆,以达到熟 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 目的。
中心路小学“先学后研”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此预整自教习体主课感学文知、模合式作充、分探体究现的自 组了主 内学新学 交习习 流课方标式提,出努的力基积础建极训设倡练开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中 重点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缩写)
我班共有学生61人,刚接手他们,通过对 他们的了解,并结合上学期的表现,我发现孩 子们存在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习惯 没有养成、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高、基础不够 扎实等 问题,所以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 分处于中等水平,少数学生落后。
生四: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 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我自有 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巡视、点拨,以及 要求学生按照定规则来交流汇报,这些指导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 研究专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而且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时适度出示 重点语段课件,让学生品读感悟,进一步深化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认识。
多种评价 方式
教师评价、学自评及学生互 评相结合
注重小组评价,小组长评 价组员、组员互评和教师 评价小组相结合
个人学期评价表
小组周评价表
1.“活动”资源 利用一些活动进行语文学习,如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完这课,我们可以进行课外排演,小组合作排 演课本剧,特别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资料”资源 如书籍、图片、实物、信息、事件等。本课可 以用到的《三国演义》以及历史地图等,可以更好 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语文。 3.“主体”资源 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班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 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应该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同学们思考还能怎样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先自己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小组内交 流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周瑜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 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 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 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 回来报告我。”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孙 刘联合抗曹之际。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 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 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 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 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 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 形象,从而体验阅 读名著的乐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1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 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3 景、人物、细节。 4 能做简单的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回答时,老师相机用课件出示重点段,引导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以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天文、 晓地理、识人心等方面。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一: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 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到第三天,请 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生二: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三: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清。曹 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 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 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1、老师公布心中困扰的那个问题: 诸葛亮“神机妙算” 表现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出示心中困扰的问题,其实就确立本节课重点 探究专题,因为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涵盖了课 文的最大内容;第二,它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花一番精力 研究、探索;第三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它的 答案是多元的,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
认真阅读这则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空城计? 2.读了这则寓言,你感受到什么?
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诗词、歇后语。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会导致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 向课外,真正实现“大阅读”。
说一说: 这一笑,包含了多少内容啊!现在,你对课题 有没有新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借”字运用准确、巧妙,说明在以后 的作战中还会“还给”曹操,用“借”字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和超人的智慧。
拓展阅读
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 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 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 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 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 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 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