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菜点酒水知识 中职 课件

菜点酒水知识 中职 课件

菜点酒水知识
本门课框架结构 中国菜 菜单 外国菜 中点和西点 中国酒 外国酒 常见软饮料
第一单元 中国菜
主题一 中国菜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菜形成的历史 一、远古时代
中国饮食的划分:170万年,其中生食150万年,熟食 20万年,烹饪1万年。 1.茹毛饮血时代
作业:课后第一题
第一章 中国菜
四、周代
原料加工细致,讲究丁、条、片、块的形状,开始使用动物的 油脂、 1)最早的名食“周八珍” 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炮豚: 煨烤炸炖乳猪;炮 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生牛、羊、 鹿里脊肉;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膋:网 油包烤狗肝。
2)注意季节变化对饮食的影响
第一章 中国菜
二、夏代 彭祖,颛顼的玄孙,善于调 “雉羹”即以野鸡做羹,封 于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 相传善于养生,活史记载的厨 师,商汤颇为器重,善于制作 “鹄羹”即天鹅汤。 最早的烹饪书籍: 《本味篇》 水:多次沸腾和变化 火:有急有缓 味:先后、多少变化 的微妙 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有巢氏
初步解决了人们的居住问题你铏 教人猎取禽兽的肉 采集草木的果实作为食物
第一章 中国菜
2.结束茹毛饮血的时代 燧人氏: 钻木取火 伏羲氏: 织网捕鱼 驯养牲畜(六畜) 神农氏: 创立农业 发明陶器炊具
饮食四大发明
第一章 中国菜
轩辕黄帝: 蒸谷为饭 创立饭和粥两种划时代的食品 制造釜和甑的陶器工匠 宿沙氏:煮海为盐,在此之前有“烹”无 “调”,在此之后 烹调才算完成
第一章 中国菜
八、元代烹饪 形成京菜,引进烧烤等方法 九 、清代烹饪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著。袁枚(1716―1798),字子才, 号简斋,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仓山叟等。钱塘 (今杭州)人。袁枚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亦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烹 饪学家。他所著的《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 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初版于1792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单、 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水族无 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 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接 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 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 满汉全席出现并发展
第一章 中国菜
五、春秋战国 南北菜系的地方特色已经初 步形成, 代表人物: 吕不韦: 猩唇、象鼻味道最美。 孔子:只吃切得四方四正的 肉。“割不正不食”,食不 厌精,脍不厌细“。
第一章 中国菜
秦汉时期 铁器的发明。西汉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也记载当时民问的 食谱,如市面上出售的食品“枸豚”(枸杞乳猪)、“韭卵” (韭菜鸡蛋)、“狗月习”(切狗肉片)、“马朘”(马鞭)、 “煎鱼”、“切肝”、“羊淹”(腌羊肉)、“鸡寒”(冷鸡 肉)、“桐马酪酒”(马奶酒)、“蹇膊”(驴肉干)、“胃 脯”(酱肚)、“胹羔”(焖羊羔)、“豆饧”(甜豆浆)、 (雀儿羹)、“雁羹”、“白鲍”(腌鲍鱼)、“甘瓠”(嫩 葫芦汤)……等等,可以看出,当时的各种食品加工的烹制方 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各种菜肴的名称也大致可以窥测到当时的 烹饪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第一章 中国菜
七、隋唐宋三朝
唐宋时代是我国饮食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 古人一向讲究“脍不 厌细”。唐代时专业厨师都有一手好刀功,一般烹饪爱好者,也出手不凡。 唐《酉阳杂俎》记述:有一个孝廉“善斫脍, 薄丝缕,轻可吹起,操刀响 捷,若合节奏“。这个文士不仅操刀动作敏捷,斩切之声有节奏,而且所切 肉片、肉丝像薄纸细丝,可以用嘴吹起。 宋人的饮食生活和烹调水平,胜 过前代。南宋杭州的酒楼、饭馆、茶肆、点心店、各种食品早夜市所供应的 食物品种达八百多种;烹饪方法有蒸、煮、熬、煎、炸、酿、焙、焐、炒、 炙、 、脯、腊、冻、酱、糟等不下二三十种;菜肴名称极多,单是烹煮猪 腰子即有大片腰子、水龙腰子、落索儿 腰子、脂蒸腰子、盐酒腰子、酿腰 子、荔枝 腰子、腰子假炒肺、赤白腰子、角角腰子等许多名目。 宋人吃的 艺术,也颇有创新。例如秋天持螯赏菊,采用的一种煮蟹方法是:把橙子截 顶去瓤少留液,实以蟹膏肉和调料,仍以带枝顶盖上蒸熟,则别具香而鲜的 风味,再用香橼剖开去瓤作酒杯,皮上雕刻花纹,气味清芳,使人生发新酒、 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宋代是我国制曲史上的重要时期。宋人创制了红 曲,红曲是发酵食品用的有益微生物的载体。用红曲酿酒,则酒质纯正;用 来做酱油、乳腐,则味更鲜美;用来作食用色素,则色泽嫣红。红曲的创制, 是对我国人民饮食生活的一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