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流域开发与治理——长江流域(第2课时)2019
高中地理流域开发与治理——长江流域(第2课时)2019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
重点
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2)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 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 所产生的影响。
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 理条件。
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 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 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 对策。
探究:2.分析荆江河段易出现洪灾的原因。
2.荆江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量多,该河段河道弯曲, 河床淤积,排水不畅
互动探究:2.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影响
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围湖造田;②植被破坏,泥沙沉积,湖床抬高;③上 游兴修水利工程;④工农业用水量增多,使湖水减少等。 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 ①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 ②生物多样性减 少; ③调节气候能力减弱等。
网络构建
质疑反思
对于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达标检测 04 DA BIAO JIAN CE
【预习提示】
1.对照市编学案、教材预习《流域开发》。 2.填写市编学案上的自主预习的空白,努力记忆重点内容。 3.记录自学时所做题目的疑难点、需要老师课堂帮助的问题,通过科代表汇集 后反馈给老师 。
环境压力;拦截泥 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
沙,降低河流含沙 角洲不断萎缩;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
量;改善水质
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1)开发重点:水能——三峡工程
(2)整治 阅读教材P82,思考:长江上游地区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何 种措施解决?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
洪、发电、航运、 生活设施以及文物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
灌溉和旅游等综合 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
经济效益
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
区气候,缓解生态 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流域? 2.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3.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 4.流域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5.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6.一条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程度的因素? 7.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8.为什么长江三峡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9.上海、武汉、重庆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三地发展 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何异同? 10.分析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11.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
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等
流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方法
方法
技巧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
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究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建设水利工程
目的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2课时 —以长江流域为例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素能目标
XUE XI MU BIAO
探究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开发与治理的对策措施。
预习交流
1.长江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开发? 2.结合地图明确三峡工程的位置,分析其产生的效益。分析三峡 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阿斯旺大坝综合效益?首要功能?产生哪 些负面影响? 3.长江上游地区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 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5.阅读教材P84-85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总结防治长江水患 措施? 6.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 因及治理措施有何差异? 7.分析荆江河段易出现洪灾的原因。 8.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影响。 9.请你说出长江水患的治理措施。 10.分析下游地区发展工业、农业的有利条件? 11.“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引擎,分析“长三角”崛起的原因 12.长江下游地区的问题是什么?整治重点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
大幅度减少分、蓄洪
环 境
造成的损失
效
益
改善了上游川江段的航运
讨论:结合课本活动,分析三峡工程可能产生的 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生态)
(1)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
(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 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 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 的生存环境;(2)有利于中 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3)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 淤积;(4)增加中下游枯水 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地气候;(6)减 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 农业经验丰富。
(2)整治 全国卷题目对比 阅读教材,思考: 长江下游地区的问题是什么?整治重点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
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特 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 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知识拓展应用: 阿斯旺大坝综合效益?首要功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径流减少、湿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荒漠化加剧;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 尼罗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遭侵蚀后退;影响下游动植物 生长于栖息;河口附近鱼类因失去饵料减少。
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和部分文物古迹;(2)移民开 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 土流失和污染问题;(3)水库 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 坡的可能性增加;(4)库区和 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 沙淤积加重;(5)三峡地区的 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6) 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 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7)水 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孳生,给
1.(1)成因不同 荆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 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2)治理措施差异: 荆江“地上河”: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裁弯取直工程;加固 荆江大堤;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 水灌溉(或引黄淤灌);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
治理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创新,逐步淘汰或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 护,推广各种环保技术, 加大执法力度。
方法技巧
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分析模式 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 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 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阅读教材,思考: 1、长江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开发? 2、结合地图明确三峡工程的位置,分析其产生 的效益。 3.长江上游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提出措施。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开发重点:水能——三峡工程
知识回顾:三峡工程选址原因(自然原因):从水文方 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地质 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成,且地震烈度小;从工 程方面看,该地河面较窄,便于施工。
②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削弱。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探究: 1.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及治理措施有何差异? 2.分析荆江河段易出现洪灾的原因。
探究:1.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 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有何差异?
三峡工程
葛洲坝
上海
重庆 宜宾
宜昌
湖口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开发重点:水能——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
防 洪
发航 电运
灌供 溉水
养旅 殖游
改善中下游 南水 生态环境 北调
综合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注意: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防__洪__!
社会效益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社
提高荆江河段
请你说出长江水患的治理措施。
1、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 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 程;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 和治理山区; 4、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 能。 5、加固江防大堤。
3、下游地区
(1)开发(教材第二部分已分析) 1、分析下游地区发展工业、农业的有利条件? 2、“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引擎,分析“长三角”崛起的原 因
会
地处上游山区
的防洪标准
效
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中下游平原 的转换位置
区 位
优
洪
控制着
势
防
(10年一遇→100年一遇)
配合分、蓄洪工程等措施 防 可避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 造成的荆江河段干堤溃决 洪
益 经
长江上游的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