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
(不低于1400字)
摘要:2008年美国的发达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严重衰退,而亚太国家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之源;2009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构想,简称“重返亚太”,又称“亚太战略再平衡”。
随即,美国围绕这一战略构想,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的,有目的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和安排,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暗中默许或让其盟友:日本、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有领土或历史遗留问题的国家,制造事端,阻碍中国的和平崛起。
关键词:美国;亚太;影响
一、美国重返亚太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
在 2012 年 6 月 3 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 2020 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把 60% 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09 年至今,奥巴马政府高调推出“重返亚太”的口号,目标是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亚太地区”,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2009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曼谷宣布“美国归来”,拉开美国重返东亚的大幕,随后美国同东盟签订了《东南亚和平友好条约》; 11月,奥巴马在东京宣布自己是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紧接着首届美国—东盟峰会召开。
2010 年,美国首次进入东亚峰会。
从 2012 年 7 月 8 日开始,希拉里·克林顿接连访问了包括日本、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其中老挝是美国国务卿 57 年来首次到访。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亚太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崛起。
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努力建构亚太新格局对中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其中遏制与防范的成分不言而喻。
希拉里·克林顿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认为,中国在这个区域战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美国亚太“新伙伴中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
2011 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指出,“中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促进其持续的军事现代化,并拓展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利益”,并暗指中国“展示民族主义和自信考验美国伙伴的韧性和美国的领导力”,因此美国“将继续仔细监视中国的军事发展”,“关切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程度和战略意图,以及中国在外空、网络、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自信”。
在经济领域,美国选择在此时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强化与该地区的经济联系,与中国争夺东亚市场,提振美国经济。
在经济上,美国以 TPP 为主要抓手试图主导亚太区域合作。
2009 年 11 月,美国宣布参加TPP。
这一协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难度,对双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产生影响,形成“后路包抄”之势。
而中国是否加入 TPP尚需继续观察和论证。
安全领域,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准点在于围堵、牵制中国。
2010 年 9 月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领导人相继表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并举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2011 年 9 月 21 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总额 58. 52 亿美元的对台武器出售计划,这已经是奥巴马政府的第二次对台军售,2011 年新一轮军售使得奥巴马政府对台军售总额达到 122. 52 亿美元,超过美台断交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台军售总额。
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2012 年 1 月 5 日,在奥巴马总统、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共同主持下,美国公布了《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 21 世纪国防战略重点》的战略利益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强调,美国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必须整合资源,以挫败像中国和伊朗这样的国家阻止美国进入南中国海、波斯湾以及其他战略地区的努力。
在外交领域,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靠“巧实力”,即借助盟友和伙伴的力量,而是自己冲到前头。
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寻求同中国正面对抗,这从美国在中菲黄岩岛争端上的态度可见一斑。
美国一方面与其盟国、民主伙伴以及同中国有利益冲突的国家,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甚至越南、蒙古巩固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与美国关系并不友好但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展开“楔子外交”,例如缅甸、朝鲜、柬埔寨、中亚几国等,美国逐渐对此类国家放弃意识形态外交,回归传统外交或者现实外交。
综合分析,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是也有保障自身发展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一面,包括寻求同中国的合作,如在经贸领域、朝核问题、反恐问题以及中美合作应对西方金融危机等方面。
三.中国应对的策略
第一,经贸关系仍然不失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
第二,在安全领域,中国没有必要完全将美国视为必然的战略敌手。
第三,加大周边外交与睦邻外交的力度。
中美关系今后仍然会有起伏,因为美国视中国
为推行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潜在“威胁”,不会完全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政策,中国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会坚决反遏制、反演化、反孤立。
尽管如此,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中美两国同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所面临的共同的发展机遇十分宝贵,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互补性强,所以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韧性。
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参考文献: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金灿荣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东南亚关系的影响》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张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