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化肥行业态势分析

中国化肥行业态势分析

中国化肥行业态势分析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肥有氮、磷、钾组成,其原材料都有很强的资源性。

我国80%尿素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是煤炭,煤或天然气合成氨,再生产尿素;磷肥的主要原材料是磷矿石与硫磺,我国对磷矿石作为资源性产品加以保护和限制出口,硫磺则大多由炼油厂回收生产,价格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大;钾盐由于分布极不均衡以及钾肥企业垄断性越来越强,资源性最为突出。

资源性产品具有需求刚性、稀缺性、边际开采成本递增等一些很难由市场定价的特性。

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资源性产品剔除短期的价格波动,从长期来看价格呈上涨趋势,在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下,其价格的上涨将给化肥的价格带来上涨压力。

化肥需求量短期上升,长期增幅减缓从粮食供求来看,我国粮食的需求增长速度高于其供给速度,而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增加耕地面积或单位面积产量。

在当前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耕地面积增加可能性很小,只能靠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途径中,化肥占比40%、种子占比36%、农业机械占比11%、其他占比13%,所以,短期内要提高粮食的单产主要靠使用化肥。

从以上分析来看,近期,化肥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而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从数量追求到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变化,绿色、有机的品牌农产品销售价格高、销售快,会诱使农产品生产者更多地使用有机肥料。

同时,中国有着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是氮肥的使用率却占世界的1/3。

过量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带来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出于对环境的保护,政府会出台政策限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活垃圾将会资源化,采用生态沟渠、生态隔离带等技术,以替代化肥的更多使用。

所以,从长期来看,化肥需求量的增幅会有减缓的趋势。

水溶性肥料市场占有率会逐渐提高水溶性肥料为速效型肥料,最适合短期作物如种苗的生长,只要浇水均匀,其分布就均匀,非常适合小型孔穴容器栽培,并且较易控制植物生长。

从价格来看,水溶性肥料较便宜,为完全肥料,不必再加微量元素。

而水溶性肥料不适合于生长期长的作物,在土壤中其效果不如在泥炭介质中好,并且施用水溶性肥料需较高技术,而且费工,也易从生长介质中流失,造成浪费与污染。

据国家化肥质检中心登记的统计数据,国内登记的水溶性肥料总计3433个,其中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产品433个,中量元素水溶性肥50个,微量元素水溶性肥1195个,含氨基酸类水溶性肥1010个,含腐植酸类水溶性肥745个。

2009年上半年,我国南北都遭受了灾害,而农业部推广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性肥大规模应用救灾,同样取得夏粮的丰收。

所以各种适应市场的、能够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水溶性肥料市场很大。

水溶性肥料目前正处在由叶面少量应用转向大田批量应用关键时期。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经济作物用量已近50%,其中蔬菜和水果消耗了化肥总量30%和钾肥总量的40%,而蔬菜和水果等经济作物都将逐步采用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来施肥。

也就是说,化肥一半的用量都将通过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销售出去。

我国绝大部分农业为旱作农业,灌溉面积有限,因此要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联系起来。

目前,农业部主导的水肥一体化在两头(东北、内蒙古、两广),发展很快。

水溶性肥特别是完全水溶性肥,服务非常重要。

上一套水肥一体化设备很容易,生产水溶性肥也很容易,但如果没有人来指导施肥,就难以开展起来,所以经销商在销售水溶性肥时,对农民提供的服务非常重要。

所以,经销商要培养善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明水溶性肥的销售方法,那就是水溶性肥料销售=产品+灌溉设备+施用技术。

2007年,我国的化肥市场由于受到原材料及国际市场价格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量增长十分迅速。

根据即将出台的磷酸二铵出口关税政策及国内化肥市场情况分析来看,预计2008年我国化肥产量仍将快速增长,供求关系依然会十分紧张。

2007年1-9月份我国化肥实际产量4300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13.8%。

氮肥产量为3140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12%,其中尿素的产量4082万吨(实物量),同比增加13%(预计全年尿素将达到5200万吨左右);磷肥产量增长的速度也非常快,2007年1-9月累计产量达到963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15.75%;钾肥的产量是197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32%(预计全年钾肥的实物量将达到350万吨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仅9月份我国化肥产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26.3%,其中尿素的产量是458万吨,同比增加16.7%,磷肥同比增加36.2%,钾肥同比增幅是79.2%。

根据市场反应的情况,部分新的装置也在陆续开始投产。

在进出口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化肥进出口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出口呈反弹,出口数量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较大。

进口化肥的数量则出现大幅度较少,但从目前整个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看基本平衡,资源还是比较富裕。

前3季度我国化肥出口总量为807万吨(折纯量),其中尿素出口量为280万吨;磷酸二铵出口量为140.6万吨,同比增加159.41%;磷酸一铵出口量为112.7万吨,同比增加268.42%,其中磷酸一铵8月份出口26万吨,9月份出口21万吨,出口量占分别占上当月产量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2007年1-9月,磷酸二铵进口量为54.9万吨,2006年同期进口量为126.91万吨,同比减少56.74%;进口尿素为478吨。

进出口数量的改变说明了我国的化肥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标志我国从磷肥进口国逐渐转变为出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在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守的18亿亩可耕地底线将受到严峻挑战。

这无疑会加剧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因而会促使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持对支农行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粮食自给率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为95%。

“十二五”化肥行业发展规划,把目标指向了发展转型上,重点发展缓释肥、控释肥及各种专用肥、功能肥等。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规划指向无疑对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行业政策的导引下,未来化肥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将会由“硬投入”向“软扩张”转移。

化肥产品的资源和能源属性,决定了2011年限制化肥出口政策不会有重大调整,出口关税政策依然重在保国内化肥总量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上。

国内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仍将重点放在抑制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均衡生产、突击出口上。

延续多年的化肥优惠政策不会在2011年全部被取消,取消化肥优惠政策将会与直补农民相结合,将是一个逐步和渐进的过程。

2011年行业优惠政策不能说不会变,可以确定是政策不会大变,但存在变局的条件和微调的可能。

2011年中国化肥产能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产能和产量增幅将减小,投资冲动型产能扩张将受到产业政策和产业形势的抑制。

中国政府把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改善民生,作为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未来五年,节能减排任务将会更重,高能耗、高成本的化肥产能将逐步退出化肥市场。

总之,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为粮食生产提供了40%贡献的化肥行业,无疑对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开局年,行业不折腾,政策无变局,将是2011年中国化肥行业的主要特征。

2011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化肥产量保持平稳较快的增势。

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化肥产量折纯,下同3062.4万吨,同比增长8.3%;其中,氮肥产量2153.6万吨折纯,同比增长2.3%;尿素产量1336.8万吨,同比下降4.0%;磷肥产量717.3万吨P2O5,同比增长29.8%;钾肥产量191.4万吨K2O,同比增长17.4%。

市场需求情况。

1-5月份,化肥需求明显上升,全国化肥表观消费量折纯,下同2533.1万吨,同比增长6.9%,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1082.1万吨,同比微降0.03%;磷肥表观消费量531.2万吨,同比增长18%;钾肥表观消费量289.4万吨,同比增长15.1%。

磷、钾肥消费的大幅增长,推动了化肥需求整体上升。

价格情况。

市场监测显示,5月份,主要化肥品种价格涨跌互现,尿素价格回调,磷肥、钾肥反弹,化肥价格总体稳中趋升。

尿素市场均价1960元/吨,环比下跌2.5%,同比涨21%;磷酸二铵均价3410元/吨,环比上涨3.3%,同比涨21.4%;国产氯化钾均价2980元/吨,环比上涨2.8%,同比涨9.6%。

6月份,受工业尿素需求持续拉动,尿素行情仍有大幅提升,尿素市场价格升至2200元/吨左右。

磷肥价格波动不明显。

进出口情况。

1-5月份累计出口尿素65.8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54.8%,出口磷酸二铵31.0万吨,同比下降9.8%,进口钾肥152.46万吨K2O,1-6月数据,同比增长18.0%。

行业效益情况。

1-4月份,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18.45亿元,实现利润29.05亿元,销售利润率约3.16%;磷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8.33亿元,利润总额48.4亿元,销售利润率约4.8%。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测下半年,国内用肥高峰已过,国内化肥需求减少趋势显现,加上出口窗口期缩短,供大于求明显,尿素和磷酸二铵的价格将下降。

但由于化肥的刚性需求,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下半年,化肥生产和市场需求可能保持一种平稳增长的态势。

预计全年尿素产量5500万吨实物量,下同,同比下降5.8 %,出口预计400万吨,同比下降43%。

预计全年磷肥产量1550-1600万吨P2O5,下同,与上年略有增长,出口200万吨,同比增长29.8%。

预计全年钾肥产量390万吨K2O,下同,同比增长16.5%,进口550万吨,同比增长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原材料涨价,尿素成本大幅增加,亏损加剧。

由于今年化肥生产用电、天然气、运输等涨价,致使尿素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据行业协会统计,1-5月份,全国平均到厂原料煤1456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340元/吨;化肥用天然气从2010年6月开始普调40%左右,且持续供应紧张,据协会统计,5月份仍有缺气停产的尿素产能1.08万吨/日,占停产的尿素产能30.6%。

今年上半年,尿素企业开工率仅76.5%,累计产能发挥率仅为84.3%。

硫磺价格上升,导致磷肥生产成本提高。

目前国内硫磺价格已高达1800元/吨,与国外价格265美元/吨基本持平。

协会反映,中石化高价采购硫磺,提升国内硫磺价格的做法已严重影响国内磷肥的产业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