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秧苗管理技术要点
一、揭膜期管理
当秧苗有80%立针“顶盖”时即可揭膜,揭膜前可用压磙在地膜上轻压一遍,将“顶盖”土压碎,然后揭膜补水,此次补水不易过多可选择性补水,只浇落干处,不缺水处不浇,苗完全出齐了,视苗床干湿情况,再均匀浇水。
二、温度管理
1、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出苗):也叫出苗期,棚温不超过32℃。
2、一叶一心期(出苗至第一叶展开):棚温控制在25℃,不超过28℃。
3、二叶至三叶期(离乳期):棚温控制在22℃,最高不超25℃,3叶期后棚温最高不超20℃,昼夜通风,最好使秧棚温度与外界温度持平,防止棚温与外界温差大造成移栽后大缓苗现象发生。
4、移栽前准备期(第三叶至移栽):棚温20-22 ℃,移栽前5天尽可能控水,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在插秧前一天结合“三带”下地进行浇水,一带磷肥,每平方米秧苗带磷酸二铵2.5-3两;二带艾美乐防止潜叶蝇,每100平方米用70%艾美乐7克,兑水叶面喷雾;三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1克/棚,或生物肥。
三、水份管理
要做到“三看”浇水,尽量减少浇水次数,秧床始终处于旱田不旱状态,始终处于略渴水状态,有利于秧苗根系长、发根多、根毛多。“三看”一看是:早上看叶尖是否吐水珠,如无水珠可能是缺水。二看是午间秧苗是否卷叶。三看床面是否发白。有以上症状可进行浇水。
四、秧苗健身防病
水稻秧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立枯病有真菌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两种。真菌性立枯病应用杀菌剂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进行一次防病,每平方米(6盘)用30%瑞苗清1.5ml兑水喷雾防治,也可在此期浇一次千分之一的硫酸水。生理性立枯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通风炼苗,健身防病,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就开始适时通风炼苗,控制好苗床温湿度,同时在秧苗二叶期、三叶期各追加肥一次,每次每盘秧苗追硫酸铵5克,施后及时浇水一次,或喷施一遍叶面肥。
五、灭草
在秧苗1.5至2.5叶期,苗床稗草每100平方米用10%千金6-9ml,阔叶草每100平方米用48%苯达松25ml,兑水喷雾防治。
六、防风防冻
进入四月下旬后,大风天气增多,气温变化幅度也较大,所以一定要常检查大棚,盖紧压严,防止大网刮坏大棚。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出苗后如有3℃以下低温就要注意防冻,采取盖地膜、棚内扣小棚、熏烟等增温办法防冻。
本网讯(董国忠)近期,我省普遍出现了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水稻秧苗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管理不当导致出苗不齐、绵腐病、青枯病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当前水稻秧田应加强温度、水分及通风管理,原则是一要防止棚内温度过高造成弱苗,二要防止低温缺水造成冻害苗,三要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引发青、立枯病造成死苗。
1、出苗到一叶一心期
此期管理关键是促下控上,控温散湿。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株般控制在4.5-5.5cm;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促下控上。一般晴天9-10时开始通风,14-15时闭膜保温,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依据温度的高低而定,温度低时,应减少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注意通风口先选在背风的一侧,每次通风时,要缓慢打开通风口,尽量上部通风,逐渐加大通风量。如遇低温、寡照天气,要加强保温措施,可选择棚内生烟增温、煤气罐烧开水增温等方式,并可在棚内增加覆盖物保温或棚四周围盖草帘保温。若发生冻害,早晨应提早通风,缓解冻叶失水萎蔫。水分管理上,控制浇水,保持床土良好的透气状态。如局部缺水,可少量喷浇。秧苗一叶一心期是预防立枯病的最佳时期,每平方米可选用10%立枯灵、3.2%克枯星或移栽灵等喷雾预防。
2、一叶一心到两叶一心期
此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株高控制在7.5-8.5cm。严防高温烧苗或秧苗徒长,可增加通风时间。如发生连续多雨低温天气,待晴天后,要提早开棚通风。水分管理上应严格控制浇水,保持床土旱田状态,促进根系发育,做到 “三看”浇水,即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看早、晚叶尖水珠大小,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萎蔫或卷曲。如床面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叶尖水珠变小或午间发生心叶萎蔫或卷曲,应及时浇水,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应选在早晚,最好不要白天浇水。
3、两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期
此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株高控制在12.5-13.5cm。水分管理应缺水补水,特别是2.5叶以后的水分管理,尤其采用钵体盘育苗形式,由于钵体盘内土坨小,保水能力差,应注意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浇水要往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锻炼秧苗适应外界环境,增强抗寒能力。同时应注意防治青、立枯病,对青枯病严重的地块应采取灌水上床的方法,使苗床水层达苗高的2/3,并可串灌。
4、三叶一心到插秧
棚内温度以不超过20℃为宜,棚膜昼揭夜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自然炼苗,插秧前3天,全揭膜锻炼秧苗。水分管理上,缺水补水,插秧前3天,在不致秧苗萎蔫的情况下,控制浇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秧苗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100 m2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2-3Kg,对水100倍液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防止烧苗。插秧前2天,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克,施肥后喷清水洗苗,同时,为防潜叶蝇,用10%大功臣1000倍液喷雾。
水稻育苗技术
1:怎样确定育秧期?
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2:水稻育秧布量怎样确定?
秧田播种量总的来说是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条件下,保证相应的光照,才能培育壮秧。具体播量的多少,应以育苗叶龄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人工手播或机械播)来确定,以移栽前是否 影响个体生长为标准。一般手播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种(发芽率90%以上)250-300克。手播旱育大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称200-250克;盘育机播中播,每盘播芽种95-120克,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苗密苗弱,返青慢,分菜晚,过少漏播率增加,补苗费工。抛秧或摆插钵盘育苗,其播种量按每平方米300克。
3: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几种?提倡哪种方式?
水稻的育秧方式有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如旱田地、轩田地、草田地、大地台及本田地旱育秧、塑料薄膜隔离物保温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可分有孔和无孔育秧,按塑料薄膜覆盖情况可分大棚、中棚、小棚育秧,按苗床水分多少可分旱育秧和湿育秧。目前,提倡的主要是大中棚旱育秧。
4:什么样的秧苗才算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什么?
1、 形态上表现生长健壮。2、生理上表现代谢协调,生活机能旺盛。3、叶龄适宜。壮秧 播后的表现是:1、发根力强。2、抗逆性强。3、返青成活快。4、生产力高。要培育壮秧,稀播是关键。当前一些地区对稀播认识不足,播种量高,秧苗细弱拥挤,成苗率不高,播种后大缓苗。所以育秧一定要强调适当稀播。
5:开闭式旱育秧有什么优点?
1、苗床内空间大,受光面积大,吸收热量多,热效高,增温快,出苗早,秧苗齐,成秧率高。2、秧苗整齐,生长势强,秧苗素质好。3、操作简便,管理方便。4、成本低、效益高。
6:开闭式旱育秧有哪些主要技术环节?
1、育秧地选择应选用园田地、旱田地、菜田地、大地高台或本田的高燥处,不能有积水,地势不低洼,盐碱要轻。2、旱整,旱作床。3、铺好营养土。4、播种前苗床处理好。5、适量稀播种。6、喷浇除草药剂。7、覆盖地膜。8、搭架,盖农膜。9、苗田管理。
7:什么叫软盘育秧?有哪些优点?
软盘育秧是近几年来宽床开闭式旱育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旱育秧技术,其突出特点是使用软盘育秧,培育出的秧苗整齐,叶片宽窄一致,薄厚均匀,规格化、标准化,既适合机械化插秧,更适宜人工插秧。由于这种方式育秧床土是经酸化处理或加入床土地调制剂而配制成的标准化的营养土,为秧苗生长创造出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所以秧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育好,即使育苗期间遇到不同程度的低温寡照或是高温干旱,大风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秧苗生长仍很正常,很少发生立枯病,青枯病,颇受欢迎。软盘育秧的好处:1、秧苗素质好,不易发病。2、能大幅度提高秧本田比例。3、能促进育秧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4、管理方便。5、降低育秧成本。
8:抛秧育秧的主要技术环节有哪些?
1、抛秧育秧盘:是一种特制的塑料盘,这种育秧盘可以育出土块的秧苗,育秧床土块不易散碎,运输方便。2、抛秧育秧:每个育秧小槽所育的秧苗是一个空秧,所以在播种时不要下秧太多,否则播种量大,难育成壮秧,一般每个槽4-5粒即可。3、没有使用抛秧盘育秧时,最好在起秧前用力在苗床上将秧苗切成豆腐块似的,以便抛出。
9:旱育秧出苗前应注意哪些田间管理事项?
1、 温度管理:为保证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后的保温工作。措施是盖好农膜,农膜有损坏处及时补好。经常打掉农膜上的灰尘和积雪,增加农膜透光率,提高温度。有寒潮时,应用薄膜上覆盖草苫等保温。 2、 水分管理:床土水分不足、不均,会影响出苗和齐苗,因此应经常检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状况,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就应及时补水。 3、 预防鼠害、虫害:防鼠办法是床面施磷化锌,即0·5公斤磷化锌加饵料(玉米、高梁等)25公斤,拌好后撒在床面上,预防蝼蛄用5%锌硫磷0·5公斤加煮熟的高磷50公斤,混拌后撒在床面上,每床撒少量即可收到防治效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