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育种效率的提高
王立贤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
近20年来,在猪的育种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子方面的技术都有了较大发展,两种技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共同为猪的遗传改良带来新的动力。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BLUP法等估计育种值的方法以及分子标记、QTL以及繁殖方面的新技术在猪的遗传改良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最近10年遗传进展明显加快。
而我国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种猪引进,应该说,国外优秀种猪群的遗传素材我们已经引入,也进行了测定选育,但遗传进展不明显,就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核心群种猪结构不合理,世代间隔太长;性能测定数量少,选择强度低,同时也影响了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企业育种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根据种猪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选择指数。
浅述公猪采精管理与精细饲养关键技术
胡成波
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辽宁丹东118000
当前世界各地养猪品种较多,就各类种猪比较而言,种公猪的经济价值最高,对猪群的质量影响最大,但实际上因公猪的饲养管理不到位,导致公猪过肥或过瘦、无精或少精、自淫、肢蹄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