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ppt课件
10
诊断及鉴别诊断
• 一、实验室检查 • 血清CA19-9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特别是由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演变的肝 内胆管癌。绝大多数肝外胆管癌患者血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 酶和Y-谷胺酰胺转移酶均显著升高,是最重要的实验室表现。 • 二、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简便、快捷、准确、花费少的检查。 • 磁共振胆胰管丞相(MRCP):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 段。 • CT:对需要进一步检查的病例选用CT扫描。 •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管癌治疗上的作用更显著,对晚期肿 瘤的黄疸患者、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或者需要行术前减黄患者,ERCP 在通畅胆道引流、延长患者生存及改善生活质量上有着重要价值。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D):是诊断胆管癌的较准确方法,术后出血和 胆汁从穿刺部位漏出是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32床 姚彩梅)
• L其他治疗 • 胆管癌对辅助性放射治疗及化疗不敏感,只能改善患 者的生产率,对于不可切除和局限转移的胆管癌经有效 的胆道引流后,放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与延长寿命。 但是,目前少有对这些辅助治疗明显疗效的研究报告。
13
预后
2 0 1 7
胆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愈胆 管癌的唯一方法。胆管癌根治 术后五年生产率在20%-43%, 无论发生部位其根治术后生存 率基本相似。而绝大多数不能 切除的胆管癌患者往往在1年内 死亡,预后极差。
11
治疗
• 手术治疗 • 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胆管癌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胆管癌的 治疗原则是可切除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 以巩固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于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应施行 胆道引流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脏功能, 减少合并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 胆道引流术包括内引流和外引流两种方法。内引流由于胆汁进 入消化道,对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帮助消 化、缓解或消除黄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好处。ERCP相对 于手术内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容易接受等优势,因此 ERCP在不能行术后根治的胆管癌需要减黄具有重要价值。对部 分因胆道梗阻段较长等原因所致的ERCP失败者,行PTCD外引 流同样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 12
7
分型
• 大体形态:①乳头状癌:呈息肉样突入腔内——胆 管下段; • ②结节状癌:硬化性或结节型——多在 上段; • ③弥漫性癌:胆管壁广泛增厚、管腔狭 窄,向肝十二指肠韧带浸润。 • 组织病理学上,95%以上的胆管癌为腺癌,其他罕 见的病理类型有鳞状上皮癌、腺鳞癌等。
8
临床表现
• 胆管癌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 肝内胆管癌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一样,早期无明显临 床症状,一般有腹部不适、乏力、恶心、黄疸、发热等, 就诊时多为晚期,可出现腹痛、体重下降、腹部包块、 黄疸等。 • 肝外胆管癌90%—98%的患者可出现黄疸,大多数是 逐渐加深的持续的无痛性黄疸、伴瘙痒和体重减轻 (51%)、有时伴发热(20%)、腹部包块(10%), 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体重减 轻。
9
临床表现
• 中段、下段胆管癌患者表现为胆囊增大,临床上可 触及肿大的胆囊,但Murphy’s征可能阴性,而肝门 部胆管癌尽管皮肤深度黄染,但胆囊不可触及;黄 疸时间较长患者因肝脏损害、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 腹水,甚至双下肢水肿;若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 可造成门静脉高压致消化道出血,晚期患者可能并 发肝肾综合征,出现尿少、无尿;胆道感染;36% 的患者可能合并胆道感染,感染细菌最常见为大肠 杆菌、粪肠球菌及厌氧性细菌。
14
谢 谢 !请
各 位 老 师 点 评
2 0 1 7
15
2017
胆管癌
规培学员:谢文锦 带教老师:李俊
1
• 胆管癌的定义 • 胆管癌的病因 • 胆管癌的分类、分期 • 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 胆管癌的诊断 • 胆管癌的治疗 • 预后
2
胆管癌的定义
•胆管癌: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 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
3
解刨:
4
胆管癌的病因
胆管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下列因素可能 在胆管癌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1.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 • 2.华支睾吸虫 • 3.胆管囊性扩张症 •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一般认为是胆管癌的癌前病变,大多数病人 在诊断为胆管炎后的2年半内发现患有胆管癌。
•
5
• 5.致癌剂: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如亚硝酸胺 等,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肼、避孕药等, 都有可能是胆管癌的癌源。 • 6.其他:已有报道结、直肠切除术后,结肠炎 及慢性伤寒带菌者均与胆管癌的发病有关。 另外,肝内胆管癌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有关。
6
根据部位将胆管癌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癌。
•
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上段胆管癌 (又称肝门部胆管癌),位于左右肝管至胆 囊管开口以上部位,占50%—75%;中段胆 管癌,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下至十二指肠上缘, 占10%—25%;下段胆管癌,位于十二指肠 上缘至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占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