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词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我认为绘画是其中方法之一,因为:
一、画演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想象力是始终贯穿在审美鉴赏过程中的。首
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诗情画意融于自己的头脑中。其次,要帮助
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美妙的构思。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绘画”这
一形式,帮助学生驱遣联想力和想象力,借以挖掘学生的审美创造
力。例如,我在教授《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让学生把九个
景物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九个名词平分成三组,每组景物都有一
个活生生的主角,用它来决定一组景物的情调和气氛。枯藤、老树,
只有在昏鸦飞落下来的时候,才更显出其败落;小桥、流水,也只
有与人家连在一起,才更显出其生气;古道、西风,也只有在出现
了瘦马之后,才更添其凄凉,这样就构成了一幅特色独具的画面。
这些画面,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彼此之间似乎毫无联系,
但篇末点题的“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我让学生通过画面感悟:
如上画面乃是游子眼中捕捉到的,它们无一不牵动着游子的心弦。
于是,孤立、静止互不联系的景物,一变而为提供给学生驰骋想象
羁旅之情的典型环境和广阔空间。对立的景色协调起来了,静止的
物体浮动起来了,简单的名词也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景景相连,
物物含情,情景交融,达于化境,终而脱落出这样一幅游子断肠的
完整画卷。
寓教于美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诗歌教学中审美力的培养是要通过
诗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是让学生在绘画中赏心悦目
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培养审美态
度、加深审美感受、提高审美鉴赏力、挖掘审美创造力,是在古代
诗歌教学中对学生审美力培养的四个重要环节。而绘画能帮助学生
走进诗歌体验美感,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沐浴在古代诗歌的辉煌
中,共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二、画演古诗,实现学生与诗词文本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
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
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通过画图再现
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
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有些学生也许绘画技术稍微弱一点,画得不
像,但问题不大,因为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老师启发
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通过画面再现这一美景,我们就能更好地
理解文本,能更深刻地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
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
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
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
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
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
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
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
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
创造精神宣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
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
下进行联想想象,并通过绘画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
现意义的建构。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
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
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绘画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
大道。
三、画演古诗,交流创意,感悟古诗的内容美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
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
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
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理解。在
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
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
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
教学古诗《山行》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白云深处有人家”
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远
山上画几个屋顶表示;有的认为屋子应该隐约出现在浮云之间;有
的认为只在弯曲的山路上画上几个农作归来的人;还有些同学认为
只需在远山之间画上袅袅炊烟即可。又如:在教学“儿童急走追黄
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
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
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
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
童正拍着脑袋思考,“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真是在
这些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他们
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统而言之,绘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体会到诗词的
语言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这是我抛砖引玉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语
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齐天举,周勋初,李敏等编. 文史知识编辑部金开诚. 古
诗词名篇鉴赏集.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4.
[3]赵学静主编. 课外阅读杂志社. 华夏出版社,
cn11-460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