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的本真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回归教育的本真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有感
知道吴非老师,是从他写的《不跪着教书》开始的,里面的教育
思想很是令人震撼!本次拜读《致青年教师》一书——这是吴非老
师因为眼疾告别讲台的作品,真实、坦诚,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
眷恋——更令人获益匪浅。
一个个跳动在教育一线的鲜活事例,面对这些似曾相识的事情,
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应该如何教育,应该抱有一颗怎样的心,
吴非老师讲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非常贴近我的工作和生活,有
很强的借鉴意义。读着我竟有和吴老师促膝交谈般地亲切。吴老师
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
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
和素养。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但我感受到最大的收获就
是一个字——真。
一、待人处世要真,真情待学生。
从开篇《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等文中,
吴老师以一个老教育者的身份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爱,自己的悲伤
和失望,甚至自己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因为我们教育
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对待同事的公
开课,把心态摆正,抱着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吹毛求疵,评课时找
出一大堆课上的不足,好显示自己的高超。读着《我是来欣赏同行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的》,我看了脸红,“榨出我皮袍下的小”,因为现在评课,好像都
需要挖空心思来挑出别人课中的毛病才可以,才算是你认真对待
了。其实要像吴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是来欣赏的,来学会为别人鼓
掌。在课堂上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教学上要用深入显出的语言来
学生沟通、对话,不要故作高深;要敢说真话,要勇于承认《的确
有很难教的学生》,读到这里,我为吴老师的真再次鼓掌!因为他
直接颠覆了有的教育专家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
老师”。吴老师认为那是对老师的苛求。老师也是人,不是神,有些
学生确实不是教师在学校就能教好的,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
吴老师就用一个案例坦言他就失败过,没有教育好一些如家长很会
“潜规则”类型的学生;读着《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一文,我热
泪盈眶,为吴老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所打动。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
看过的两部电影——一部电影是《危险游戏》。这是个教育挽救心
灵的故事。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
想,来到高中教书。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
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但是,这位初
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
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
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
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
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
乐。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而孩
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
世界。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
的表现。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有爱的人,比平常人
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只有用
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
们,我爱你们!”
二、做学问要真,要捍卫常识。
吴老师在自序里就大声呐喊“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
捍卫常识。”在《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中他还引用一个教授的话
“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不爱自己的专
业,不好好做真学问;他认为学生说的“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
题,因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大问
题。朱熹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呀;读《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
不认真》一文,吴老师告诫我们“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
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读到最后一篇《让我们回到童年》一文,
我更是受益匪浅,吴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孩子们本当有正
常的童年,最好不要惊醒他们的梦想。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
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我们教师要从心理上俯下身子,站在
和孩子视线一样的高度,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孩子一起分享童书就
是很好的途径。吴非老师多次在讲座中推荐英国作家山姆的经典绘
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马上网购一本,课间小憩时和孩子们共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享,他们纯真的话语令我欣喜感动。读吴老师的《致青年教师》,
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这才真正懂得: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
有真情实感的老师。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
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
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
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
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
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
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
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
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
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
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
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 强的 老师。一
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
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
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
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
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现在的孩子接受
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
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
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说我们是
“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
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
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
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
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
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
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
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
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
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
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
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
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
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
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
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我们在脑海里总
会有一个信念——做名师。并为它做好每一个细节。回归教育的本
真,做真学问,这是吴老师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吴非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高山
仰止,吴非老师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山,尽管我不能像他一样成为一
代师表,但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他为人为学为师,真情实意、丹心一
片?
长官镇中心学校
刘光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