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空区的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规范

采空区的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规范


采空区勘察范围及深度
采空区勘察范围 ➢ 目前,国内采空区勘察工作中确定勘察范围主要以采空区
地表移动盆地分布范围为准。 ➢ 采空区勘察深度一般要求至少深入采空区底板若干米,根
据工程实践,一般深入采空区底板2米以上。
采空区勘察一般流程
接受委托
1/1000 平面测绘
资料收集(采矿、以往地质及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地表变形调查、航片等资料)
(4)搜集地表变形与有关变形的观测,计算资料,包括地 表最大下沉值、最大倾斜值、最小曲率半径,陷坑、台阶、 裂缝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地质构 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
2 、调查访问 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问知情人或群 访为主要手段,调查内容如下: (1)矿区的分布范围,矿层的开采范围、深度、层数。 (2)开采方法和顶板管理,巷道宽度、高度、延伸方 向,采空区的塌落情况。
且随开采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向前发展。除极浅的采 空外,裂缝一般上宽下窄,无显著位移。
大型采空变形和特征
大型采空区的变形主要是在地表形成移动盆地。即位 于采空区上方,当地下采空后,随之产生地表变形, 开始形成凹地 ,随着采空区不断扩大,凹地不断发展, 形成凹陷盆地,此盆地称为移动盆地。
根据地表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特征,自移动盆地中心 向边缘在水平上可分为三个区:
洞区,
按矿产被开采的时间,可分为 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
矿体被采出后,自顶板岩层向上形成三 带”——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带。地表沉 陷,产生连续或非连续变形,由此带来一系列环 境岩土工程问题,如平地积水、道路裂缝、房屋 倒塌、耕地减少、农田减产等,给矿区工程建设 留下很大隐患。
煤层采空区塌陷垂直“三带”示意
采空区的勘察设计 与治理技术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 31-03-2019)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刘天林
呼和浩特·2019年7月
目录
1、总论 2、采空区勘察 3、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4、采空区治理设计 5、注浆法施工 6、采空区处治监测与检测
一、总论
概念
采空区是指地下矿产被采出后留下的空
② 裂隙带(破裂弯曲带)处于冒落带之上,并产生较大的弯曲和变形, 其厚度一般取采矿厚度的12~18 倍(从矿层顶板向上的厚度)。 ③弯曲带(不破裂弯曲带)裂隙带顶面至地面的厚度。
上述三个分带适于水平状岩层,根据采空区大小、采矿厚度和开采深度 的不同,上述三个带不一定同时存在。
二、采空区勘察
采空区的勘察方法
采空区采空程度分类及其特征
根据采空程度分为 A. 小型采空区 B. 大面积采空区
小型采空分类表
小型采空的地表变形类型及特征
地表变形类型为地表塌陷和开裂。小型采空范围狭窄, 多呈巷道式,地表不会产生移动盆地,但由于开采深 度浅,又任其自由坍落,地面变化剧烈。地表裂缝的 分布常与开采工作面方向平行,
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采矿调查,大概确定采空区部位及范围, 然后根据测区地形、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结合高速公路勘察工作三个 阶段的要求,有目的的选用几种物探方法进行探测;再根据调查及物探 结果布设钻孔进行验证;最后综合分析地质、物探和钻探资料,圈定采 空区范围、形态,经济准确地查清沿线的采空区分布及赋存状况。
采空区的探测,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以资料收集、 采矿情况调查、工程钻探、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辅以 变形观测、水文试验等。
采空区勘察技术方法选择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在多种多样的勘察技术中,采矿资料的收集、工程 地质调查、采矿调查是采空区勘察工作的基础,已往的采空区勘察忽视 这方面工作或对此重视不够,往往使物探和钻探工作陷入盲目状态。
(4)地表变形情况,塌陷、裂缝、台阶的分布位置,形状、大 小,深度,延伸方向,发生时间,发展速度以及它们与采空区、 岩层产状主要节理、断层、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相互 关系,移动盆地的特征、边界。 (5)建筑物变形情况,变形的类型(倾斜、下沉、开裂),发 生的时间,发展速度,裂缝分布规律、延伸方向、形状大小,建 筑物结构类型,所处位置及长轴方向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 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的相互关系及地基加固处理经验教训。 (6)有害气体的类型,分布特征,压力及危害程度。
1.均匀下沉区:(中间区)即移动盆地的中心平底部分。 2.移动区:又称内边缘区或危险变形区,区内变形不均 匀,对建筑物破坏作用较大。 3.轻微变形区:外边缘区,地表变形值较小,一般对建 筑物不起损坏作用,以地表下沉值10mm 为标准,来 划分其外围边界。
从垂直方向上讲,地下矿层大面积采空后,矿层上部失去支撑,平衡条 件被破坏,采空区上方岩体随之变形。采空区上方岩体的变形,总的过 程是 自下而上逐渐发展的漏斗状沉落,其变形情况可分为三个带: ①冒落带(崩落带),采空区顶板破碎坍落形成,其厚度一般为采矿厚 度的3~4 倍。

试岩
表 变 形 监 测
物 探 工 程





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煤层采空区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分析
采空区塌陷变形破坏模型
采空区塌陷地表剩余变形量分析计算
采空区顶板、拟建工程地基稳定性评价
治理工程方案建议
出线方案建议
采空区勘察技术
1 、搜集资料 大面积采空区以资料为主。 (1)搜集各种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资料,借以了解地层构成, 产状和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 (2)搜集矿床分布图,以了解矿床分布范围、层次、开采 深度、厚度及埋藏特征和上覆岩层的岩性、构造等。
(3)采空区开采历史及规划发展情况。 (4)采空区地下水发育情况,排水、抽水情况及对采 空区稳定的影响。 (5)建筑物变形情况和防治措施。 (6)有条件时,可进行实地测量。
采空区调查表
3 、地质调绘 (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时代、成因、岩性、 产状,矿层的分布范围、开采深度、厚度等。 (2)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分布位置与规模。 (3)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了解采空区附近工农业抽 水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及其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及地 表水、地下水水质及其腐蚀性。
(3)搜集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采区平面布置 图、开采规划图,以了解采空区的位置、开采历史、计划、 开采方法、开采边界、顶板处置管理方法、工作推进方向 和速度、巷道平面展布方向、断面尺寸及相应的地表位置、 顶板的稳定情况、塌落、支撑回填、积水清况、洞壁完整 性和稳定程度以及远景开采规划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