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考

对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考

对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考中国烟叶公司赵元宽在2007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姜成康局长向烟叶生产战线提出了“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转变”的战略性奋斗方向。

他说“我们要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要把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转变当作烟叶工作的一条主线。

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搞好了,就把我们的工作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了”。

姜成康局长把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概括为:“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

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需要烟草战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有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有一个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相应的政策引导及配套措施;有一个勤奋工作的技术队伍。

笔者结合我国烟叶生产现状,参阅有关文件资料,对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设想,其目的是与烟草战线职工共同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烟草农业目前现状,共同探讨我国现代烟草农业的奋斗目标,以便把握现代烟草农业的进程。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升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文件还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产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

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文件还就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含意和任务,具体目标及主要措施,是我们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转变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和奋斗方向。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

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下列5个方面。

1、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产品生产的目的在于为市场提供商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农业生产从成果到手段普遍商品化,从自足农业发展为市场化农业。

2、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工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逐步由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

3、先进科技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农业科研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都需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走向一体化,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5、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注重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农用物资和动力资源投入节约和使用的高效化,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理念和趋势。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探讨和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对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三、烟草农业的目前现状我国烟叶生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初步具备了从传统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烟叶生产逐步走向市场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烟叶的生产方针是“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

由于生产和质量水平较低及烟叶资源的匮乏,对烟叶生产计划和商品流通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中国烟草总公司根据国家下达的卷烟、雪茄烟生产计划和烟叶出口任务,统一平衡并下达省际间分等级的烟叶调入调出计划和出口计划。

为引入市场机制,使市场对烟叶资源配置起到基础作用,国家烟草专卖局1997年提出了“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全国的烟叶生产和流通,调整烟叶种植面积和布局,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起到了扶优限劣,择优发展的宏观调控功能。

近几年来从每年签订一次烟叶产销合同发展到网上订货交易,使烟叶市场体系日益完善,烟叶生产逐步走向了市场化,为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奠定了市场基础。

2、烟叶生产开始应用了工业装备随着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和规模化种植面积的扩大,烟叶生产的主要环节开始由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劳动。

在烟叶主要产区初步实现了使用拖拉机耕地起垅。

在丘陵地带烟区,小型旋耕机代替了畜力、人力耕地起垅。

农膜覆盖机正在推广使用,烟叶移栽机已在山东烟区试制成功和进一步完善改进之中。

特别是近几年自动化、智能化烧烤设备的推广应用,极大的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烟叶生产已显示出烟叶生产向现代化烟草农业转变的特征,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供了硬件支撑。

3、先进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得到应用近几年来,烟叶产区认真贯彻落实“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烟叶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提高烟叶质量的这个核心,在烟叶生产领域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烟草品种选育技术,集约化育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三段式烘烤工艺及标准化烤房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提高了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提高了烟叶生长的均一性,也使烟农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先进科学技术已成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强大动力。

4、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种植烟叶,是长期制约我国烟叶生产和质量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面对传统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烟叶产区采取的是“烟草公司+烟草站+烟农”的管理模式。

这种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最大的问题是烟草站下边没有足够的烟叶生产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延伸不到千家万户烟农和对烟叶科技员缺乏规范的管理考核办法。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烟草公司参照GAP的基本框架,创新的QTP烟叶生产管理模式,使烟叶科技员做到了“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价把关到包、信誉评价到户、质量管理到组”。

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在福建、贵州、河南等烟区推广,都收到了预期效果。

此外,烟叶产区出现的烟叶生产合作社、烟农协会、烟叶生产理事会、烟叶农场等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也为烟叶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供了可参照的经验。

5、烟叶生态环境开始受到重视最近几年,烟叶产区比较注意了农事操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以负责任的态度生产优质烟叶的同时,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烟农的健康。

高度重视土壤改良,肥料、农药的使用和水源的保护。

南方烟区推行的稻草溶田,北方烟区推行的秸秆还田,西南烟区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正在普及推广。

土壤管理、水分管理、农药的使用和管理以及烟叶中非烟物质的控制等,都列入了保护烟叶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趋势。

特别是烟水配套工程的建设更为水分管理和改善烟叶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

对照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正确分析评估我国烟叶生产的基本现状,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而传统烟叶生产在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中始终走在大农业的前面。

同时也充分说明国家烟草局提出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是有一定思想基础,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的。

四、现代烟草农业的奋斗目标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现在有条件加快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如何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就目前看是否可以概括为“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

要在烟草行业深入进行烟叶基础建设的同时,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努力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深入理解和认真研究“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的近期目标内涵,才能把握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方向,在实践中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动办法和措施。

下面仅就“打牢一个基础、实现四个化”的奋斗目标提出以下浮浅的思考。

1、关于打牢一个基础打牢基础就是要全面抓好“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烟叶工作方针的落实,转变烟叶生产工作的理念,把烟叶生产工作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基层,要事事为基层所想,处处着眼于基层。

特别在烟叶产区县法人资格取消之后,市级公司主要领导和烟叶管理职能部门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怀烟区、关注烟叶、指导烟叶工作。

打牢基础就是要切实加强烟叶基层工作,其重点是建设好三支队伍,抓好五项管理,实现烟草站的六大功能。

三支队伍建设是:组织指挥烟叶生产的职工队伍,烟叶科技员队伍和稳定的基本烟农队伍,这三支队伍是稳定烟叶生产的基础。

抓好五项管理,就是建立和完善县级烟草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使县公司集中力量做好“合同管理、生产管理、收购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实现六大功能,就是要着力把基层烟草收购站点,建设成烟草工作站。

按照“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对基层烟草站点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使烟草站逐步实现“组织生产、收购烟叶、供应物资、指导培训、基础建设、搞好服务”的六大功能。

打牢基础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烟叶生产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推进烟叶生产的基础性建设。

要围绕基本烟田作规划,把烟水配套工程与烟叶区域化、规模化种植紧密结合起来,在搞好烟水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快烟叶烘烤设施建设,推行自动化烤房,搞好烟草收购站点的整合配套建设及其与烟叶生产相配套的有关设施建设。

基层工作加强了,基础设施搞好了,加快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才有真正的基础和保证。

2、关于规模化种植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通过努力工作,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改变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模式,逐步减少种烟农户,提高户均烟叶种植数量,积极培养种烟大户和种烟专业户,使户均种烟面积平均达到15亩左右。

在条件成熟的烟区,可以发展小型的烟叶生产农场,也可以推行集中连片种植,专业人员管理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乡镇企业发展及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量转移,烟农队伍流失严重,目前在农村种烟叶的多是妇女和老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