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135试论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张 姝(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摘 要: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职业指导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医学院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需要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适应社会。
关键词;职业指导;生涯设计;职业素养项目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079。
作者简介:张姝(1985-),女,法学硕士,讲师,徐州医学院药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生涯辅导与高校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135-2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长,从2000年的107万人增至2012年的680万人,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
医学毕业生作为毕业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观念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功就业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影响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一、医学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我国职业指导起步较晚,目前全国各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远远高于教育部要求的1:500比例相差甚远。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专兼职相结合,学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很少,兼职人员以学生思想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为主,而辅导员日常工作繁重,疲于应对用人单位和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学生的全面指导,也很难主动联系用人单位,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同时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指导培训,专业水平较低,很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影响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二、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素养 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他们需要探索学生个别的生涯发展任务,并制订、完成计划;寻找有关教育、职业和劳动市场的信息,并加以分类整理;比较生涯发展的决策方法和资料,加以实际运用。
概括起来就是就业生知识的传播者、职场分析员和就业市场信息员、职业生涯设计者、心理辅导员等。
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理学、各专业学科前沿等知识,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质、基本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指导工作,为社会、学校和学生做出更好的服务。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现代意识和,还应当具有以下特殊的素养: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 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生涯设计的辅导,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的教师要博学多识,不仅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更新知识,适应新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二)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身心素养 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不少医学毕业生出现了专业思想不稳固,在择业观念上存在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将来的发展的倾向,忽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的不良择业心态。
为了使医学生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必须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职业指导教师不但是在用自己的工作育人,更是用自身的精神风貌和言行引导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因此职业指导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热爱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明确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并愿意从事这份职业,热爱学生,热情真诚的职业精神;对专业领域感兴趣,并自觉探索专业的理论、实践问题的探索精神。
良好的身心素养包括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两个方面。
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难度和压力日益增大,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身心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在平时需要注意合理地安排作息,以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懂得心理学知识,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运用心理技巧,指导学生在升学和择业方面进行选择和抉择,挖掘学生潜力,并能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障碍。
(三)扎实的专业能力1、调查研究能力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具备分析就业市场和毕业生的状况,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一方面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全面、细致的了解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包括毕业生个人信息(姓名、性别、专业等)和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去向、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等等,另一方面要走出校园,及时把握就业市场的动态和需求,了解医院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政策宣传、就业观教育、就业信息发布和面试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顺利就业。
2、敏锐的形势判断和预见能力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包括就业市场的现状、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等等,可能会影响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105.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136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因而职业指导人员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具备较强的职业敏感性,以及形势判断力,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就业环境中判断出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和岗位,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超前的预见能力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这是每个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目前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大多数是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的平均年龄小,生活阅历浅,仅凭自身有限的就业实践进行指导,没有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很难胜任职业指导的工作,因此需要多参加就业指导培训,多与用人单位联系交流,弥补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
(四)较为丰富的生活、工作阅历 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既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也要帮助他们了解职业和专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择业决策能力,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向他们宣传就业政策、提供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择业技巧指导、为其办理就业手续等。
这就需要职业指导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否则难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
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应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法,将医疗卫生方面的专家学者请进学校,和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力度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及其发展预测以及岗位需求,提高就业能力。
(五)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创新意识需要从青年开始培养。
传统观念上,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医疗卫生系统,而现阶段,城镇医疗卫生单位岗位供大于求,传统的择业观需要改变。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竞争,学会适应。
职业指导人员本身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才能及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勇于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下基层,访民生,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创业设计。
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确定谋生方向,选择最佳职业。
三、关于提高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素养的建议 (一)制定医学院校职业指导资格准入标准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推进,离不开一支一流的专业队伍。
目前,“年龄结构偏低、学科背景复杂”的队伍很难适应新时期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要求。
为此,必须尽快明确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职责,规定医学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入职标准。
我国有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但是,针对医学毕业生的专业职业指导,其教育功能、引导功能与普通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职业指导均截然不同,亟需制定科学的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标准,推进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社会化,重视人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让职业指导师做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清晰的导向,选拔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指导人员。
(二)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养 开展职业指导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提高职业指导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后续培训,能够保证这支队伍跟上时代发展,顺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时效性的服务和指导,满足学生的需求。
医学院校应积极鼓励、支持职业指导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并建立一批有较高培训资质的培训基地,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以及职业指导的再培训,营造一个稳定的教学培训环境。
一方面加强职业指导的专兼职人员对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使新进职业指导人员和非医学专业教师熟悉医学院校的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了解医学专业的学习、课程设置、择业观和职业发展等,提高指导师的思想修养、增强其服务意识以及实战经验。
(三)为职业指导人员创造对外交流机会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与其他学科产生了交叉,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应运而生,需要大量的医学高级人才,还有预防、保健、咨询、营销等医学相关行业蓬勃兴起,这些都要求职业指导教师拓宽视野,与时俱进。
职业指导教师不单要熟悉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就业市场的充分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高校应主动加强与人事主管部门联系,宏观掌握就业趋势发展,就业政策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政策信息和就业信息,并创造条件利用假期使职业指导教师轮流到企事业单位或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联系,了解其岗位需求、选才标准,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要求以及行业的发展和最新动向,以增加其实践经验和工作阅历,使职业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从而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四)善于借鉴,自我总结和自我创新 高校可以创办职业指导期刊,刊登职业指导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职业指导教师工作实践经验,供职业指导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交流心得体会。
同时,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应及时总结提高,发现不足,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