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由纽约_香港看上海总部经济布局
由纽约_香港看上海总部经济布局
《上海统计 年 鉴 》、 上 海 统 计 局 网 站 及 中 国 上 海 网 站 )。
在 国 内 , 任 永 菊 ( 2005) 就 北 京 和 上海相比较, 认为上海在吸引地区总部 的总体规模、涉及的产业范围、竞争力 等 方 面 优 势 凸 显 。 金 润 圭 等 ( 2005) 提 出加快软硬环境建设、政策支持、防范 跨国公司总部流出等是搞好上海经济发 展 的 重 要 举 措 。 董 晓 华 ( 2008) 认 为 , 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聚集效应、政策 支持以及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是促使企业 钟 情 上 海 的 主 要 原 因 。 欧 莉 ( 2008) 认 为, 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教育发达、 经济开放等是上海之所以聚焦的世界企 业目光的根本原因。
2. 总 体 呈 现 出 向 东 移 动 的 趋 势 。 作为向东移动的主要征候之一, 国际区 域经济突出表现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成 长。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韩国和新加坡 的崛起和发展, 使得亚洲区域经济的地 位得到迅速提升, 也催生了总部经济的 形成。
3. 多 以 在 他 国 或 地 区 设 立 地 区 总 部的形式出现。受风俗传统、历史文 化、政府干预等因素的影响, 母公司往 往布局在发源地, 不会轻易迁移。因 而,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往往表现为在他 国或地区设立办事处、研发中心、销售 中心、海外投资建厂等形式, 至多根据 战略需要设立地区总部。
GOVERNMENT·关注政府
由纽约、香港看上海总部经济布局
文/卢 超 陈 震
一、引言 总部经济作为新崛起的经济形态, 一经提出就立刻受到了理论研究者、政 府官员以及企业家的密切关注。总部经 济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经济发展 的一支新生力量, 成为中心城市经济增 长的主导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核 心思想是企业通过将总部与生产制造或 分支机构在不同的空间的合理布局, 实 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 据 《2005 中 国 总 部 经 济 蓝 皮 书 》 的评价结果, 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 仅次于北京, 居全国第二位。上海目前 已 有300多 家 上 市 公 司 总 部 、100余 家 跨 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中央企业总部和 100多 家 中 央 企 业 地 区 总 部 、 重 要 生 产 基地或 营 运 部 门 , 以 及31家 “民 营 企 业 500强 ” 企 业 总 部 , 成 为 了 我 国 总 部 集 聚最快、发展最迅速的地区, 大有超过 北京之势(本文中使用的数据, 若无特殊 注 明 , 均 来 自 历 年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
2008·18 经济论坛 9
关注政府·GOVERNMENT
总部经济的全球布局由于对政策环 境、科研教育水平、配套基础设施、金 融、法律、文化、人居环境等条件的要 求比较苛刻, 因而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 变化规律。
1. 仅 在 少 数 国 家 的 少 数 地 区 集 聚 。 总部经济并非在世界各地均匀散布, 而 是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从 国家层面来看, 总部经济主要在美国、 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少数发达国家聚 集; 从地区层面来看, 总部经济主要分 布在纽约、东京、伦敦等少数城市及周 边区域。以美国为例, 其总部经济又主 要汇聚在以下几个区域: 一是以纽约总 部城市为中心的美欧大西洋国际经济区 域; 二是以洛杉矶总部城市为中心的环 太平洋国家亚太经济区域; 三是以洛斯 阿拉莫斯总部城市为中心的世界航天技 术领域经济区。
( 二) 国际大都市的总部经济布局 从国际上来看, 纽约、香港等地区 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总部集聚的现象。 1. 纽 约 总 部 经 济 布 局 分 析 。 纽 约 是目前举世公认的国际城市, 也是全球 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这里不仅云集了 全球相当数量的金融机构, 特别是外国 银行及从事金融交易的其他公司, 而且
( 2) 发 展 周 边 地 区 。 从1980~1990 年, 纽约市以写字楼为基础的产业就业 人 数 从 79.8万 人 增 加 到 91.5 万 人 , 使 得 曼 哈 顿 地 区CBD总 面 积 从2800万 平 方 米 增 加 到 3340 万 平 方 米 。 曼 哈 顿 地 区 的 CBD界 限 也 扩 展 到 炮 台 公 园 、 翠 贝 卡 、 布鲁克林下城和长岛市。
( 2) 拓展经济腹地。香港坐拥亚洲 及中国大陆这片天然腹地。中国是全球 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而被誉为是世界 各地生产基地的珠江三角洲, 更是香港 总 部 经 济 的 另 一 基 本 环 节— ——生 产 加 工
基地 。 “珠 三 角 ” 密 集 的 、 低 成 本 的 加 工基地区域, 成为香港吸引大公司地区 总部或亚太总部入驻的重要条件和优势 资源。
总量
426
1087
92
入住企业 ( 户) 1673 -- -- 858 1860 4391
备注 在建 待建 规划 建成 在建 --
表 处 仅 2005 年 第 一 季 度 就 新 设 12 家 机 构, 从 而 掀 起 了 自20世 纪90年 代 以 来 外 资金融机构进驻上海的第二次热潮。
( 二) 上海高科技园区 与 陆 家 嘴 CBD聚 集 大 量 的 金 融 企 业、贸易性企业总部相对应, 高科技园 区聚集了大多数的高科技企业、制造型 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上海目前的漕 河泾、金桥和张江等高科技园区吸引了 大量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研发中心。 其中, 金桥现代科技园区是跨国公司全 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引进了大量 国外成熟技术, 以生产外商品牌产品为 主。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 已经发展 成为一个跨国公司总部云集、高新技术 产业迅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技术开发 区, 其工业产值名列全国开发区第二 位。漕河泾开发区则实现了本国研发机 构和企业与跨国资本的结合, 形成了高 科技产业群的雏形。张江高科技园区则 拥有大批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国内企业 集团的研发中心, 成为产、学、研一体 化综合改革的先行试验基地。 四、上海总部经济布局的进一步思 考 以 陆 家 嘴CBD、 高 科 技 园 区 为 代 表 的总部聚集的空间载体, 为上海发展总 部经济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和强大的 技 术 支 持 。 然 而 , 由 于 传 统CBD对 于 资 源区域集中的过分追求, 导致了高密度 的楼宇、人流和交通, 造成了很多难以 解决的问题, 对交通、基础设施、住房 条件、办公环境、健康和教育服务、零
10 经济论坛 2008·18
也是世界最大跨国公司总部最为集中之 地。研究发现, 纽约的总部经济布局主 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 1) 依 托 曼 哈 顿CBD。 曼 哈 顿 是 纽 约市的中心区, 该区包括曼哈顿岛、依 斯特河 ( 即东河) 中的一些小岛及马希 尔 的 部 分 地 区 , 总 面 积57.91km2。 曼 哈 顿CBD主 要 分 布 在 该 区 内 曼 哈 顿 岛 上 的 老城 ( Downtown) 、中城 ( Midtown) , 著 名的街区是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在 老 城 长 仅 1.54公 里 、 面 积 不 足 1 平 方 公 里 的 华 尔 街 —CBD金 融 区 , 就 集 中 了 几 十 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 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 成为 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GOVERNMENT·关注政府
表 金融城建设的重点区域 ( 截至 2007 年 4 月)
区域
占地面积 ( ha) 规划建筑总量 ( 万 m2) 已建成楼宇 ( 幢)
小陆家嘴地区
170
455
38
上海船厂地区
69
145
--
CBD 东扩地区
85
210
--
新上海商业城
12
112
21
竹园商贸区
90
165
33
售等休闲服务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 ( 一) 打造 “陆家嘴金融城”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点在浦
东新区, 而浦东新区的重点集聚在陆家 嘴。因此, 未来处于浦东金融功能区核 心地位 的 “陆 家 嘴 金 融 城 ” 将 担 负 起 类 似伦敦和纽约金融城的功能定位, 形成 一座富有特色和魅力的金融城。
文献众多, 反映了业内人士对上海 发展总部经济的关注。然而纵览之后, 不难发现多数文献都只是在宏观方面针 对 上 海 发 展 总 部 经 济 作 了 一 下 SWOT分 析, 而关于上海应具体在什么地方、哪 个区位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却鲜有阐
述。这只会给我们一个结论, 即: 上海 很适合也很有必要发展总部经济。如此 而已! 有鉴于此, 笔者根据区位理论, 在借鉴国外大都市总部经济布局经验的 基础之上, 对上海目前总部经济布局的 现状及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并力求提出 可实践操作的建议。
2. 香 港 总 部 经 济 布 局 分 析 。 作 为 一个地域狭小、资源和市场都十分有限 的 “飞 地 ” 型 城 市 , 香 港 逐 渐 呈 现 出 总 部经济特征, 这首先要归功于其总部经 济布局。
( 1) 集 中 布 局 中 环 区 CBD。 据 统 计 , 香 港 共 有 1600多 家 银 行 及 其 分 行 。 在 全 球 最 大 的500家 银 行 中 , 有311家 在 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另外, 香港还吸 引了数千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亚太总 部、地区总部。香港岛的中环区便是总 部聚集的区域。目前, 这一地区集中了 大量的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行 业 , 已 发 展 为 成 熟 而 标 准 的CBD, 成 为 香港经济的 “心脏”。
由此, 综合纽约和香港两个极具代 表性的总部经济城市, 我们不难看出, 总部经济的布局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 先 , 跨 国 公 司 总 部 多 在 现 代 化 的CBD汇 聚; 其次, 金融性总部与制造性总部分 开聚集; 再次, 毗邻优良的国际港口; 最后, 周边有纵深的经济腹地作后盾。
三、上海总部经济布局的现状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具综合竞 争力的城市, 上海的企业总部不仅在数 量上位于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而且在空 间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两大总部聚集区, 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总部集群现象。 ( 一) 陆家嘴CBD 中 央 商 务 区 ( CBD) 首 当 其 冲 成 为 跨国公司总部的承载者, 是总部经济最 明显的空间形态。黄浦江东岸的陆家嘴 金融 贸 易 区 规 划 面 积 为28平 方 公 里 , 是 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资金最密集的 CBD。 跨 国 公 司 和 国 内 大 企 业 集 团 设 立 的总部, 包括营销中心、研发中心、资 本运作中心、战略控制中心等, 多数位 于 陆 家 嘴CBD内 。 目 前 , 落 户 陆 家 嘴 的 中 外 金 融 机 构 达 120多 家 , 跨 国 公 司 总 部 已 达 28 家 , 国 内 大 企 业 集 团 总 部 34 个, 中 外 投 资 公 司80多 家 , 外 贸 子 公 司 已 超 过140家 , 投 资 性 机 构600多 家 。 其 区 域 流 量 、 经 济 总 量 和GDP贡 献 值 在 全 国国家级开发区名列第一, 证券市场交 易额单项指标已经接近香港中环和新加 坡中心区。 陆 家 嘴 CBD的 核 心 优 势 是 金 融 服 务, 正逐步成为我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 最 集 中 的 地 方 之 一 。2004年 外 资 金 融 机 构频频落沪, 全年上海市新增外资银行 营业 机 构14家 , 新 增 外 资 银 行 代 表 处16 家, 数量均创下历年之最。来自上海银 监局的数据显示, 在沪外资金融机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