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上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上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上)2013年11月25日10:10 来源:《产经评论》2013年第5期作者:张强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9摘要:本文首先从香港在世界经济竞争力的排名、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以及在时间序列上发展等角度剖析其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然后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构造一个描述香港绝对经济竞争力的指数,量化分析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香港金融、贸易和物流、旅游服务和专业服务竞争力在受到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产生波动,但是总体上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随后对香港经济竞争力变化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对如何提升香港经济竞争力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香港,经济竞争力,主成分因子分析一导言香港是一个“小型开放型经济体”,小型意味着系统对环境的依赖,高度开放则意味着环境对系统影响的直接和强烈。

但也正因为其经济系统的特点,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条件下,香港的竞争力不断地面对着各种挑战和危机。

自回归以来,在经历了一系列外部政治、经济事件冲击以后,人们越来越关注香港经济竞争力可能的与实际的变化,并反思香港自1997年以来经济竞争力的变化、香港经济发展的前景和走向光明未来的道路。

回归之后香港经济遭遇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结果是房地产资格价格暴跌,失业率高企不下,经济萧条以及财务状况迅速恶化,GDP从1997的峰值1.365万亿港元衰退到1998年的1.292万亿港元。

更有甚者,当与香港齐名的“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从亚洲金融危机风暴冲击中复苏之际,香港却仍在经济衰退的泥沼中苦苦挣扎。

而后美国“9·11”事件又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作为“小型开放型经济体”的香港自然难以独善其身,GDP从2000年1.317万亿港元降低到2001年的1.299万亿港元,随后香港经济进入缓慢的复苏阶段。

2003年初,SARS爆发,香港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003年GDP下降至1.234万亿,创下自回归以来的最低值。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香港经济再次受到重创,香港恒生指数从2007年的最高点27853暴跌至2009年的11542,失业率高达5.3%,经济增长率为-2.6%。

从以上在各次外部冲击下的表现看,香港经济抵御外来冲击能力弱、自我修复功能差、经济系统比较脆弱。

我们可以将香港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归结于各种金融冲击和外部事件,不过香港经济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让我们感觉剖析香港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我们认识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经济遭受到各式各样的外部冲击,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经济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调整。

于是我们便有以下疑问,回归以来香港的经济竞争力发生那些变化?应该如何看待香港经济随世界经济波动而波动的现象?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继续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呢?为了分析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分析框架如下:第二部分从香港在世界经济竞争力的排名、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从时间序列角度剖析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第三部分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构造一个描述香港绝对经济竞争力的指数,这是对第二部分经济竞争力剖析的数量化和补充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香港经济竞争力变化的原因;第五部分对于如何提升香港经济竞争力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动(一)香港经济竞争力排名分析1.香港经济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位置本节以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为背景,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出发,参考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并结合香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影响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因素。

我们将经济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人均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能力”,认为竞争力强的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点是“权力机构和所实施的政策都以促进长期增长为目标”,并用经济的开放程度、政府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质量、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质量、劳动力市场和灵活性以及政治司法制度的健全程度指标作为尺度来衡量竞争力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香港经济竞争力排名在回归之后经历了巨大的起伏波动,其中在WEF的世界排名从回归时候的亚军跌至2003年的第24名,然后逐渐恢复到2011年的第11名,但并未恢复到回归时候的峰值;而在IMD的排名则从世界排名第3经过颇多周折和波动之后终于在2011年之后问鼎冠军,这似乎又表明香港经济的竞争力与回归相比有所提升。

然而真相是这样的吗?要得出香港经济竞争力的真实状况,就必须对香港经济竞争力做出深刻的分析。

WEF全球经济竞争力的排名比较关注驱动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要素驱动、效率驱动以及创新驱动;而IMD则强调四个方面的表现:经济表现、政府效率表现、企业表现以及基础设施表现。

综合香港的经济表现我们认为:(1)WEF全球竞争力指标体系可能更好测度出经济竞争力;(2)香港经苏相对竞争力是下降的。

这从香港经济总量在世界上面的排名就可以看出来,1997年香港经济总量排名在世界前10,而到了2011年,香港经济总量已经在30名之外。

2.香港经济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位置1997年,香港经济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可谓是一骑绝尘,尚无城市望其项背。

香港在GDP总量、人均GDP、劳动生产率、跨国公司分别指数、对外贸易量、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高出内地城市不止一个数量级。

经过15年,香港对宇内地城市不仅没有绝对和压倒性优势,反而在经济总量上,先是在2009年被上海超过,到2011年又被北京超过。

而已按照广州、深圳的发展速度,她们超过香港也是指日可待。

由此可见,香港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是相对下降的,经济竞争力地位也不能不说是相对下降的(参考表2)。

不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报告,香港经济的竞争力在中国城市当中依然排名第-,香港的人均GDP、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以及开发竞争力都位居第一,只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与其距离在不断缩小。

总而言之,香港经济竞争力在中国仍然排名第一,不过不再是一骑绝尘,正面临着内地一线城市的激烈挑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香港作为中国经济龙头地位将不保。

(二)香港经济转型和实际经济竞争力香港自开埠以来,先后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转型:即工业化和服务业化阶段。

从1842年到1950年,香港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这个时候香港经济竞争力优势主要是转口贸易。

而自1950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内地进行禁运,于是香港赖以生存的转口贸易萎缩,香港经济不得不开始转型。

从1950年到1978年,香港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并实现经济的起飞,其中制造业生产占GDP比重一度超过31%,制造业人口超过就业人口的40%。

这个阶段香港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工业上面,例如钟表、制衣业、玩具业等生产率水平较高。

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1978午以后香港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逐渐转移至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与此同时,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加强,实现了第二次转型,即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变为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

香港回归之后,服务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制造业进一步萎缩。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各种事件的冲击之后,特区政府开始意识到香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了要实现第三次转型的目标,强调要将香港经济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使其成为创新科技中心以提升其经济竞争力。

目前香港经济正处于第三次转型过程中,但这个过程路途坎坷、充满荆棘,这次转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香港经济的未来竞争力。

(三)香港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绝对与相对变化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金融、旅游、贸易及物流,以及专业服务。

金融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柱。

下面将逐一对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以及香港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进行分析。

1.香港的金融香港金融发展在WEF排名第1,这说明回归以来香港金融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从金融发展明细指标来看,香港的风险资本可得性、对于流动资本限制以及法律权利指数得分排名第1,从当地股票市场融资和可以负担金融服务则分别排名第2和第3;香港证券交易管制,贷款可得难易程度以及银行景气状况的排名分别为第11、第9和第8。

香港名列前茅的风险资本可得和对于流动资本的限制得分,也同时说明香港金融系统对于风险的控制较为放松,管理较为放任。

这样一旦发生金融危机,资本外逃极为容易,会造成金融市场动荡。

当然本文对于香港法律权利指数以及香港证券交易管制、贷款可得难以程度等指标的排名表示认同,这些确实可以公平公正地反映香港金融的竞争力。

除了以上测度指标,本文根据Levine et al.(2000)以及Arestis et al.(1997)的建议分别使用M2/GDP、贷款/M2以及股市总市值/GDP等指标来反映香港金融的竞争力。

其中M2/GDP测度香港金融发展水平,反映金融深度(financial depth);存款/M2表示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指标;股市总市值/GDP表示香港证券业的发展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测度香港金融发展水平的M2/GDP处于一个上升的通道,表明M2的增速大于GDP的增速,说明香港金融总体竞争力保持着一个向上的势头。

金融发展指标股市总市值/GDP表明香港证券业发展跌宕起伏,证券市场波动剧烈:1997年初始值为2.35,在经历了美国“9.11”、SARS危机后开始复苏,经历2008年的金融海啸冲击之后跌至新的谷底,然后开始反弹,并在2011年恢复到9.21,说明香港证券市场得到了发展,竞争力与1997年相比增强了不少。

总而言之,香港股票市场的变动基本反映了香港经济基本面,说明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

不过香港证券市场的过度波动也给香港金融竞争力打了折扣。

LAON/M2表示贷款占广义货币M2总量的比例,表明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问题。

香港的该指标从1997年的最高值3.54一直下降到2008年的1.08最低值然后开始恢复,说明香港银行业对于经济前景发展持谨慎态度,势必会影响到香港金融竞争力。

总而言之,香港金融竞争力在受到各事件的冲击后产生波动,但是总体上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香港的贸易及物流从前述内容可知,香港经济起飞起始依赖于转口贸易,虽然经历两次转型之后,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贸易和物流发展依然强势,仍然是香港传统支柱产业。

在此主要对比回归以来香港的航运、海运以及对外贸易来分析香港的贸易以及物流的竞争力相对以及绝对变化情况。

从表3可以得到关于香港对外贸易和物流业发展的两个特点:第一,香港对外贸易和物流业自1997年回归以来到2011年总体变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