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第七章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所谓“一种符号”,是指导游过程中的 一种有意义的媒介物。
二、口头语言表达技巧
在导游服务中,口头语言是使用 频率最高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导游人 员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美学家朱光潜告诉我们:一个人 “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 感到舒服,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 成了艺术。”
由此可见,导游人员要提高自己 的口头语言表达技巧,必须在“达意” 和“舒服”上下功夫。
所以,导游人员应练好导游语言这一基 本功,并使其语言水平不断提高。
一、导游语言的内涵
▲狭义的认识:导游语言是导游人员 与游客交流思想感情、指导游览、进行讲 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表达 力的、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
▲广义的认识:导游语言是导游人员 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必须 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所有 含有一定意义并能引起 互动的一种符号。
于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导游讲解所用的词句 必须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切忌空洞无物或 言过其实的词语。如动不动就是世界上或全 中国“最美的”、“最好的”、“最大的”等。
因此,导游人员对待讲解要有严肃认真 的态度,既要讲究斟词酌句,又要注意词语 的组合、搭配。只有恰当的措辞、相宜的搭 配,才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效果。
第七章 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语言是导游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导 游服务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 人员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导游语言表达,可以使祖国的大好 河山更加生动形象,使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 更加绚丽多姿,使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古迹 死而复活,使令人费解的自然奇观有了科学 答案,使造型奇巧的传统工艺品栩栩如生, 使风味独特的名点佳肴内涵丰富……
2、清楚圆润 导游人员的吐字发音要正确清楚,就
应正确运用自己的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是由呼吸喉头声带、共鸣腔
和咬字器官组成的,只有这些器官在发音 过程中协调配合得好,才能形成正确清楚 的语音,否则,就会含混不清;
与此同时,导游人员还要注意自己声 音的清亮圆润,避免粗糙生硬、嘶哑的重 喉音、鼻音和气声,正确运用呼吸器官和 共鸣腔,使声音纯正、明洁、和谐。
第一节 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一)口头语言的基本形式 ▲独白式 是指导游人员讲解、游客倾听的语言
传递方式。其特点: (1)目的性强; (2)对象明确; (3)表述充分。 ▲对话式 是指导游人员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游客
之间所进行的交谈。 如问答、商讨等,
常用于散客导游讲解中。其特点: (1)对语言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 (2)信息反馈既及时又明确。
许、期待、同情等感情状态。 (3) 直调:多用于表示游客的庄严、稳
重、平静、冷漠等感情状态。
3、语速快慢相宜 语速是指一个人讲话速度的快慢程度。
导游人员的讲话速度要力求做到徐疾有致、 快慢相宜。
如果语速过快,会使游客感到听起来 很吃力,甚至跟不上导游人员的节奏,对 讲解内容印象不深甚至遗忘;
如果语速过慢, 会使游客感到厌烦, 注意力容易分散,导游讲解亦不流畅;
的停顿。
(2)暗示省略停顿:是指导游人员不直 接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用停顿来暗示,让 游客自己去判断。
(3)等待反应停顿:是指导游人员先说 出令人感兴趣的话,然后故意停顿下来以激 起游客的反应。
(4)强调语气停顿:是指导游人员讲解 时,每讲到重要的内容时,为了加深游客的 印象所作的停顿。
(三)口语表达的艺术技巧 1、准确恰当 口语表达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第一节 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4、停顿长短合理 停顿是一个人讲话时语音的间歇或
语流的暂时中断。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 讲话时的自然换气,而是语句之间、层 次之间、段落之间的有意间歇。其目的 是集中游客的注意力,增强导游语言的 节奏感。
导游讲解停顿的类型很多,常用的 有以下几种:
第一节 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1)语义停顿:是指导游人员根据语句 的含义所作的停顿。一般来说,一句话说完 要有较短的停顿,一个意思说完则要有较长
当然,导游人员如果一直用同一种语 速讲解,不仅缺乏感情色彩,而且令人昏 昏欲睡。
在导游讲解中,较为理想的语速应 控制在每分钟200字左右。当然,具体 情况不同,语速也应适当调整。
对中青年游客,导游讲解的速度可 稍快些,而对老年游客则要适当放慢;
对讲解中涉及到的重要或特别强调 的内容,语速可适当放慢一些,以加深 游客的印象,而对那些不太重要的或众 所周知的事情,则要适当加快讲解速度, 以免浪费时间,令游客不快。
第一节 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所谓“所有”,是指导游语言不仅包括 口头语言,还包括态势语言、书面语言和 副语言。其中副语言是一种有声而无固定 语义的语言,如重音、笑声、掌声等;
所谓“含有一定意何处等;
所谓“引起互动”,是指游客通过感受 导游语言行为所产生的反应。譬如导游人 员微笑着搀扶老年游客上车……;
3、通俗易懂 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口语声过
即逝,游客不可能像看书面文字那样可以 反复阅读、前后对照。只有当时听得清楚、 听得明白才能理解,所以导游人员要采用 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讲解。
口语化的句子一般比较短小,即使是 较长的句子,也要分出几个小句子来。在 讲解时多停顿几次,说起来就毫不费劲, 游客听起来也不会因句子太长造成理解上 的困难。
(二)口头语言表达的要领 1、音量大小适度 音量是指一个人讲话时声音的强弱程度。 导游人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音量,力求
做到音量大小适度。一般说来,导游人员音 量的大小应以每位游客都能听清为宜,但在 游览过程中,音量大小往往受到游客人数、 讲解内容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导游人员应根 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节。
导游解说辞多源于书面语言,导游人 员在讲解时可通过改变用词或者改变句式 把书面语言改成通俗易懂的口头语。
如讲到一些重要内容、关键性词语或要 特别强调的信息,导游人员应加大音量,以 提醒游客注意。如“我们将于8:30分出发”。
2、语调高低有序 语调是指一个人讲话的腔调,即讲话时
语音的高低起伏和升降变化。 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和直调三种。 (1) 升调:多用于表示游客的兴奋、激
动、惊叹、疑问等感情状态。 (2) 降调:多用于表示游客的肯定、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