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料化学品

染料化学品

1
第七章 染料化学品
2
第七章 染料化学品
第一节 概 述
•染料:是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 而坚牢色泽的化合物。 •来源:早期的染料主要来自天然 动植物 。 •目前合成染料已经取代了天然染 料,品种已达8600多种。
3
中国古代色彩技术
4
中国传统染料植物种类繁多
栀子
茜草
蓝草
红花
紫草
柞树
5
青出于蓝胜于蓝
10
11
蜡 染
12
染料应用的三个方面:
1.染色
2.着色
3.涂色
• 4.应用
13
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 方式结合在织物纤维上,使织物具有一 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程。
1.吸附 染色过程
2.扩散 3.固着
14
着色:在物体形 成最后固体之前, 将染料分散于组 成物中,成型后 即得有颜色的固 体。 涂色:
HN
苯基重氮氨基苯
N N
NH2
40
对氨基偶氮苯
第三节 酸性染料
1. 概念:一类在酸性染浴中进行染色的染料。 2.分类: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酸性媒介 染料、酸性络合染料等。 3.应用:用于羊毛、蚕丝、棉纶等染色, 也可用于皮革、纸张、墨水等方面
102 nm 104 nm
紫 外 光 红 外 光
0.1 cm 10cm
微 波
103 cm
105 cm
无 线 电 波
可 见

31
32
1 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 380~760nm。当一束白光通过溶液时,溶液选择吸收 了白光中的某种色光,则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 例如:硫酸铜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黄光而呈现蓝色
CH3 C C N CH3 CH3 H C H C C C N CH3
阳离子橙R
24
•酞菁染料 结构特征:酞菁金属络合物
C N C N N Me N C N N C C
C N C
C N
酞菁 络合物
25
•杂环化合物
结构特征: 含有不同杂环的有机化合物.
26
• 三、染料的命名 • (1)我国的染料命名体系 实行的是三段命名法, 规定如下: • 第一段为冠称,表示染料根据应用方法或性 质分类的名称,为了使染料名称能细致地反 应出染料在应用方面的特征,将冠称分为31 类,如酸性、弱酸性等 • 第二段为色称,表示染料在被染物上色泽的 名称,色泽的形容词采用嫩、艳、深三字。 • 第三段是尾称,以英文字母结合阿拉伯数字 补充说明染料的色光、形态、强度、特殊性 能及用途等。 27
21
• 硫化染料
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S—结构 或多硫结构
H2N S OO S O S NH3
H3 C
N
N
CH3
硫化蓝BN
22
•芳甲烷类染料
结构特征: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几个芳基结构
CH3 H3CHN C Cl- NH+ CH3 NHCH3
金胺G
23
• 菁系染料(次甲基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一个或多个—CH=
NH2
+ HO N O
+ HCl
< 5 C。
N N Cl
+ 2 H2O
+ N N Cl
39
二. 偶合反应
芳香重氮族盐和酚类、芳胺作用,生成 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偶合反应。
+ N N Cl
+
OH
NaOH/H2O 0 C。
N N
OH
对羟基偶氮苯
+ N N Cl
+
NH2
CH3COONa/H2O 0C

N N
蓝草→浸泡→水解→吲哚酚→吲哚酮→缩
合→蓝淀→酒糟→氢化酶→还原→吲哚酚
→石灰(提供碱性)→靛白隐色盐→靛蓝
6
无机颜料
雄黄
朱砂
石青 石绿
赤铁矿
7
中国五色图

黑 白


黑色
8
五色与五行、五方的关系图
北 黑
金 西 黄 中 土 赤 火 南 水 青 东 木

9
传统染色 技术和色 彩文化的 主体在先 秦时期就 已经形成
15
二、 染料的分类
(1).按染料的应用分类
•酸性染料 •中性染料 •直接染料 •还原染料 •分散染料 •硫化染料
•冰染染料
•阳离子染料等
16
(2).按染料的结构分类
•偶氮染料
•芳甲烷类染料
•菁系染料 •酞菁染料 •杂环类染料
•蒽醌染料
•硝基和亚硝基染料 •靛族染料 •硫化染料
17
•偶氮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 —N=N— 基团
可溶于水或有机溶 溶 解 性 剂或通过某种途径 不溶性 变为可溶 与纤维不能结合,借助粘 结 合 力 与纤维有结合力 合剂粘着于纤维表面
化 学 组 成 有机芳香化合物 应用范围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纺织品、纸张、皮 纺织品、油墨、油漆、 革、食品 涂料
30
染色机理

10-2 nm 10 nm
射 线 x 射 线
分散藏青H-GL H:耐热;G:带绿光;L耐光牢度好。 活性艳红X-3B X:冷染型;B带蓝光;3:蓝光较强。
28
染料和颜料的区别
染料能够渗透到物体内部进行着色, 如纤维内部; 颜料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如布料的 表面。
29
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特 点 染 料 颜 料 相 同 点 强烈的发色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NaO3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N
OH
酸性橙
18
•蒽醌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 O
O
O
基团或多环酮 。
OH OH
O
茜素
19
•硝基和亚硝基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硝基或亚硝基
ONa NO2 NaO3S NO2
黄色酸性染料
20
•靛族染料
O
结构特征:含有 ( C C C C ) 共轭基团
O
O C N H C C H N C O
靛蓝
n=4 n=3 n=2 n=1
37
(2)物质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物质之所以有颜色,是它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恰恰 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而且溶液颜色的深浅, 决定于溶液吸收光的量的多少,即取决于吸光物 质浓度的高低。
38
第二节 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一.重氮化反应 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 应称为重氮化。
650~760
34
光的互补色示意图
35
物质对光的吸收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光谱示意
复合光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36
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1)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组成和结构不同,它
们所具有的特征能级也不同,故能级差不同,
而各物质只能吸收与它们分子内部能级差相当 的光辐射,所以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
因此,溶液的颜色是由透射光的波长决定的。
33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波长的关系
物质 颜色
黄绿
吸收光 Λ/nm 颜色

物质 颜色
吸收光 Λ/nm 颜色
黄绿 560~580
400~450 紫
黄 橙
红 紫红
蓝 青蓝
青 绿
450~480 蓝 480~490 青蓝
490~500 青 500~560
黄 橙

580~600 600~6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