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教研室1999年5月(02年再版)飞剪机构分析与设计任务书一.工艺要求1.剪切运动速度为V t =2m/s 的钢板,拉钢系数δ=V 刀/ V t =[δ],[δ]=1.01~1.052.两种钢板定尺(长度)L=1m; 0.65m ; 3.剪切时上下剪刃有间隙,剪切后上下剪刃不发生干涉(相碰); 4.剪切时上、下剪刃沿钢板运动速度方向的速度相对误差: ΔV 刀≤0.05=[ε]二.给定参数1.工艺参数剪切力F=10T=98kN;支座A 距辊道面高约为 h ≈250mm(如图1);刀刃重合量Δh ≈5mm; 钢板厚度Δb=1mm;2.机构设计参数按定尺L=1m给出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远极位传动角2、摇杆摆角:表1 参数与方案三.设计内容1.根据工艺要求制定机构方案,定性比较各方案的优、劣;2.设计出满足工艺要求的机构尺寸及上下剪刃的位置尺寸;3.根据最终设计结果按比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及上下剪刃的轨迹;4.进行机构的运动及力分析,检验上下剪刃的速度相对误差、拉钢系数是否满要求,并求出曲柄上的平衡力矩M b《飞剪机构分析与设计》指导书二,对剪机运动的要求:1.曲柄转一圈对钢材剪切一次;2.剪切时,上、下剪刃速度相对误差小于其许用值:∆V 刀=2|V Et -V Ft |/(V Et +V Ft )≤ [ε] = 0.05.3.剪切时,上下剪刃应与钢材运动同步。
一般希望剪刃速度略大于钢材运动速度,即拉钢系数δ>1: V 刀= (V Et +V Ft )/2;δ= V 刀/ V t =[δ] =1.01~1.05. 4.能调节钢材的剪切长度L三,设定参数1.工艺参数剪切力F=10T=98kN 支座A 距辊道面高约为h ≈250mm 刀刃重合量Δh ≈5mm 钢板厚度Δb=1mm2.机构设计参数按定尺L=1m 给出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远极位传动角γ2、摇杆摆角ψ如表1所示。
四.机构的型综合首先对工艺要求进行分析,把工艺要求变换为对机构运动的要求,然后根据对机构的动作要求进行型综合。
C b1.工艺对机构的动作要求:(1)为完成剪切,上下剪刃应完成相对分合运动;(2)为剪切运动中的钢材,上下剪刃在完成相对分合运动的同时还应有沿钢材方向的运动;(3)根据以上要求可知,上下剪刃运动轨迹之一应为封闭曲线(如图3a )、b)、c)所示)。
图3 d)上下刀刃均为非封闭曲线,使得飞剪在空行程中沿钢材运动方向逆向剪切,这是不允许的。
2.机构型综合的方法及一般原则(1)固定一个构件为机架,可得到一个全铰链机构。
(2)可用移动副直接代替转动副而得到带有移动副的机构。
(3)具有两个转动副的一个构件可变换成一个高副。
(4)最简单机构原则。
首先采用最简单的运动链进行机构综合,不满足要求时才采用较复杂的运动链。
(5)最低级别机构原则。
一般采用多元连杆为机架不易得到高级别机构。
(6)不出现无功能结构原则。
(7)最低成本原则。
加工易难及加工成本按如下顺序递增:转动副、移动副、高副。
(8)最符合工艺要求原则。
表2、3和图4、5给出F=1、F=2各类运动链及其结构图,作为进行机构变换的依据。
图 3a)b)c)d)表2单自由度运动链图4 F=1表3两自由度运动链图5 F=2的运动链结构图[机构变换例]:选用图4中最简单的F=1的四杆运动链进行机构变换。
如图6 a)所示以AD为机架;CD为滑块、D为移动副(图6 b);上、下刀刃分别装在曲柄、滑块上(图6 c)。
方案分析:方案满足上、下剪刃运动轨迹之一应为封闭曲线的运动要求。
其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但存在如下突出缺点:①横向尺寸大。
偏距大、连杆长度短将使机构压力角增大。
为减小压力角α,必需增大连杆长度BC;②调节钢材定尺困难。
定尺调短时曲柄转速增高,为使刀刃速度与钢材速度V t同步,必需减小曲柄半径AB和刀刃E的转动半径AE(图6.d中的AB'、AE')。
由于剪切点由点K上移到K',因此必需将钢材抬起方能进行剪切,这是不允许的。
此为一个坏方案。
可见上刀刃不能装在曲柄上。
ACDA Dc)图6 曲柄滑块机构的飞剪五.机构尺度设计分两步进行:1.四杆机构的相对尺寸设计;2.计算四杆机构的绝对尺寸。
1.四杆机构的相对尺寸设计(见“机械原理”P126)已知参数:k, γ2, ψ.计算机构的相对尺寸a0,b0,c0, d0=1.2.计算四杆机构的绝对尺寸(1)曲柄半径a剪切钢板一次所需的时间t:t=L/V t (s)曲柄的转速n1和角速度ω1:若曲柄销的速度为V B,则曲柄半径a为:a=V B/ω1.设:k1=v B/v刀(k1为曲柄销B点的速度与刀刃平均速度之比)V B=k1V刀=k1[δ]V t.由此得到:a=k1 [δ]V t/ω1,或a=k1 [δ]L/(2π) (2) 初步设计时k1可任选。
(*机构初步设计完成后再重新确定k1)2 四杆机构的绝对尺寸相对尺寸为:a0 , b0 ,c0 ,d0。
绝对尺寸为:a ,b ,c ,d:求比例尺μL=a/a0。
得绝对尺寸:a=μL a0, b=μL b0, c=μL c0, d=μL。
3.刀刃位置确定如图8所示,取机架角α4=10︒~30︒且使曲柄与机架共线的机构位置来确定刀刃位置尺寸,这是考虑到:可得到刀刃重合量Δh,且此时有v≈v Et(此时连杆的绝对瞬心在D点且Ft有ω2=ω3)。
若计算出f、α3、e、α2,即确定了刀刃F、E的位置。
f=dcosα4-h (3)e={(f-Δh)2+(d-a) 2-2(f-Δh)(d-a)cosα4}0.5. (4)初步计算α3、α2:α3=α4+Δα。
Δα由ΔBCD按余弦定理求出。
α3求出后可由ΔBDE和ΔBDF求出L CE、L CF。
然后由ΔBCE按余弦定理求出α2。
注意到点E、F应满足重和,即L CE=L CF。
故令L CEF=(L CE+L CF)/2 (5)按长度L CEF及尺寸b,e,c,f重新计算α2*、α*34.剪切角ϕ1(0)的确定:剪切角ϕ1(0)即剪切时所对应的曲柄转角。
由图9知:ϕ1(0)=α4-∠DAB.∠DAB由ΔADB按余弦定理求解。
长度L BD由ΔBE(F)D求得,ΔBED的角δ=∠BEC+∠DEC。
∠BEC、∠DEC分别由ΔBEC、ΔDEC按余弦定理求解。
5.调整上下刀刃水平速度误差当曲柄转角ϕ1=ϕ1(0)时飞剪对钢材进行剪切。
此时若上、下刀刃E、F沿钢材方向的速度误差太大,则出现倾斜的钢材切口,甚至不能切断钢材。
因此必需调整某参数以控制上、下刀刃的速度误差。
上、下刀刃的速度可写成如下矢量方程:V E=V C+V ECV F=V C+V FC若V、V FC垂直于钢材运动方向(即CE(F)线与钢材运动方向平行),EC则其在钢材运动方向的分量为零,V E、V F沿钢材的分量即V C沿钢材的分速度而相等。
故计算CE(F)的位置角ϕE,再使整个机构沿顺时针转动以使CE(F)线与钢材运动方向平行。
即调整机架倾角a4使上、下刀刃的速度误差为零。
先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求出ϕ2角(参考《机械原理》p29~p30),再由矢量多边形方程BE=BC+CE由下式求ϕE角:tan =[esin()-bsin]/[ecos()-bcos] (6)∆φE = φE -90︒(7)∆φE即整个机构沿顺时针转动的角度。
按下式计算机构转动后的机架倾角和各构件的位置角:α*4 = α4 - ∆φEφ(0)*1 = φ(0)1 - ∆φEφ*2 = φ2 - ∆φEφ*3 = φ3 - ∆φE6,调整刀刃与钢材运动速度同步先进行运动分析求出ω2、ω3,再由矢量方程AE=AB+BE求上、下刀刃沿钢材方向的速度分量V Et=y E'、V Ft=y F'(机构的运动分析参考《机械原理》p29~p30)。
求出上、下刀刃沿钢材方向的平均速度V刀及拉钢系数δ:V刀=(V Et+ V Ft)/2 (8)δ= V刀/ V t (9)一般δ≠[δ],即上、下刀的速度不满足拉钢系数的要求。
由于曲柄转速不能调整故应调整曲柄半径。
初定曲柄半径a时公式中的k1(为曲柄销B点的速度与刀刃平均速度之比)是任意选定的,故应按下式计算出实际的k1*值后重新计算曲柄半径a*:k1*=aω1/ V刀,(10)a*=k1*[δ]V t/ω1,或a*=k1*[δ]L/(2π) (11)为保证原始给定参数γ2、k、ψ不变,各长度尺寸应作如下调整:b=, c=d=e=f=由此得到满足给定设计要求的机构尺寸为带*的参数,其剪切角为φ(0)*1。
7,求曲柄的平衡力矩M b如图8所示,按瞬时功率法求曲柄的平衡力矩M bM b ω1-F c V Ex +F c V Fx =0M b =F c (V Ex -V Fx )/ ω1 (12)六.机构设计性能校验(用带*号尺寸计算)1,检验剪切( φ(0)*1 )时,上下刀刃对刀误差: 2,检验剪切时上下刀刃是否与钢材运动速度同步(δ=[δ]);3,检验剪切时上下刀刃速度的相对误差∆v 刀≤0.05 4 ,检验机构是否达到给定设计要求(k 、γ2 、ψ )5,从结构尺寸、传力性能等方面与方案5比较其优劣。
(作方案5的与方案1比较))/(2)/(2F E F E F E F E y y y y y x x x x x +-=∆+-=∆七.设计的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说明书内容(仅供参考)1,设计任务(题目;具体设计内容);2,飞剪的工作原理及工艺要求;3,原始数据(工艺参数;设计参数);4,机构型综合(型综合原理;工艺对机构动作的要求;三种方案的比较:本计算方案、自己的方案、小组内自选一方案);5,机构的尺寸设计(四杆机构相对尺寸计算;刀刃位置尺寸及剪切角的确定方法;机构绝对尺寸计算及调整的原理与方法;最终设计结果);6,机构的平衡力矩计算;7,主要结论(与方案5(1)比较列出机器的尺寸参数及性能;从机器的尺寸大小、机重、传力等方面比较本方案的优缺点);8,结束语(设计心得与体会)9,参考文献(作者.文献名.出版社.出版年月.卷期号[或页号])(二)设计的具体要求1,按自己的设计绘制机构型综合3 #图一张。
要求:1)如何从运动链变换得到;2)按合理的比例绘制机构简图;3)按比例画出上下刀刃的轨迹并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分析优缺点。
4)图面填充率不小于75%,文字用仿宋体书写。
2,按机构设计的最终尺寸,按比例绘制机构图(2#图)及上下刀刃的轨迹。
要求:1)标出尺寸、运动副、位置参数等的代号,列表标出其数值;2)以X为起始位置将曲柄圆周等分为12等分,图解求点E、F的轨迹(加剪切点共13个点位);3)列表标出点E、F坐标的图解值与理论值及其相对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