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特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1)教学文案

社会心理学–特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1)教学文案

•他的目的是探討角色對於人類行為的影 響。
•實驗是在一群修心理學的學生之中進行, 實驗的地點則是在大學校園中一棟建築 物的地下室。
•在公開的方式之下學生被隨機分派為囚 犯組或是獄卒組,學生也都知道這各分 派的過程是隨機的
角色扮演研究
角色扮演研究
角色扮演研究
角色扮演研究
啟示
• 角色是一種互動激化(polarized)的過程, 當人們擁有一個角色時,其他人會對這 個人物有特定的一些預期(anticipation), 對這個角色會有一套行為上的要求或是 規範,這些反應會引發這個人從事更多 符合角色的行為,是一種角色相互認同 的歷程。如此一來就會極端化這個角色 及其相關的行為。
從眾研究
從眾研究
•由於辨識線條的長短對於成年人或是大學生而 言是一件十分容易的工作, 之所以會出現錯誤 的答案,應該是由於「情境」所造成的,當實 驗情境中的多位同謀不約而同的答出錯誤的答 案時,對於孤單一人身處實驗情境且個人意見 與他人明顯不同的研究對象而言,是一個相當 具有壓力的情境,研究對象可能是因為害怕想 要避免讓自己太過於與眾不同,也可能是擔心 其他人對於他的始終與眾不同而有些負面的評 價,因此選擇了回答不正確的答案,而產生了 從眾的現象。
• 學習用審慎的態度來面對所賦予我們的各種角 色。首先我們要思考能否,及應否接受擁有某 一些角色。
• 另外在接受一個角色之後,應該對與這個角色 的一些規範與期望加以明白的分辨與澄清,先 要了解自己對於該角色的規範與期望是否正確
• 角色不意味著地位(status)也不等於權益,角 色意味著服務,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而任何一 個角色都意涵著對於他人的服務與奉獻,用這 個角度應該可以更有效的來檢視自己所擁用有 的角色與功能,知道自己能對多少人提供哪些 服務,而使自己的角色發揮最大的功能。
Darley & Batson 的助人研究
•實驗受試被隨機分派到被要求前往另一棟建築 物內講述「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或是其它 非關宗教與助人的故事。同時安排一位實驗同 謀路倒在受試者必定經過的路旁,由實驗同謀 來觀察、記錄實驗受試者的助人反應(0分: 完全視若無睹到5分:堅持幫助,不願離去)
社會心理學的理想與抱負
• 總之人的行為不能夠只歸諸於情境或是 只歸諸於性格,應該是這兩個因素的共 同影響,但是在社會心理學中,總是可 以有一個理想與抱負,那就是更加的了 解人的行為是如何受到環境的影響,如 此可以教導我們知道該如何不要受到環 境的操弄,來增進個人的自主性。
從眾(conformity)行為
•我們應該有能力且有意圖的來辨識這些環境因 素對於我們行為的影響,並且主動的加以修正, 有道德勇氣且獨排眾議得來減少情境因素的影 響,增加個人的自主性。
增進自我的自主性
順服於說服
• 友誼/喜歡 vs 陌生不友善的人 • 承諾後的一致性。Foot in the door effect • 稀少性的機會。限時限量大搶購。 • 互惠原則:Door in the face effect
– 前据後敬 – 附加價值(that’s not all effect) – 關係連結
順服於說服
• 社會認可 • 順從權威 • 抱怨 • 引發好奇心
Stanly Milgram服從權威 obedience的研究
服從權威obedience的研究
服從權威obedience的研究
服從權威obedience的研究
服從權威obedience的研究
Victim is strapped into chair
服從權威obedience的研究
• Sixty percent of the "teachers" obeyed orders to punish the learner to the very end of the 450-volt scale! No subject stopped before reaching 300 volts!
道德良知勇氣
•在我們對於人性以及人性亦於受到環境 影響的這個現象有所洞察之後,就應該 要能夠透過教育的方式來教導人們,當 環境的要求與命令與我們個人的良知判 斷有所牴觸的時候,我們應該要能夠抵 抗環境與權威的命令,而遵循我們的道 德良知來行事,也就是要有所謂的道德 勇氣。
Zimbardo 囚犯與獄卒 角色扮演研究
團體的特性影響從眾
• 凝聚力高,從眾高 • 團體大小、3與4個人的差異 • 描述性規範 (好情境:好行為) • 強制性規範 (壞情境;壞行為)
為什麼從眾
• 渴望被喜歡:盡可能與他人一樣 • 渴望正確性:不想出錯 • 從眾後的合理化:行為後的認知失調
增進自我的自主性
• 在社會上存在有許多從眾行為的現象,例如愛 用名牌喜歡或是集體性的排斥某些人物或是族 群,然而要思考的是我們的這些討厭與排斥的 行為有多少真正是由那些對象所造成的,還是 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我們的從眾行為。
為何服從
• 權威性格 • 情境因素
– 責任免除 – 權威符號 – 漸進式的命令
人的自主性不高
•發現人其實是很容易受到權威情境的影 響,人有可能在受到權威命令的情境中, 以服從命令為由去做出許多違反自己心 意與良知的事情,在Milgram的實驗中 「具有按鈕的平台」、「電擊座倚」以 及「實驗主持者的白色實驗長袍」以及 他的「口語催促」,都是構成情境的重 要元素,而這些元素也就形成一個讓人 容易服從權威的情境。
•在社會情境中可以常常見到人云亦云的現象。 顯示有些人會直接的以他人,尤其是多數人的 意見與觀點來作為自己的意見與觀點。由有甚 者是這些人在發生從眾行為之後,還往往能夠 設想出一些事後理由,來支持自已原先就已經 認定這樣的觀點,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裡被稱 為從眾行為與心態。
社會心理學家Asch 的從眾研究
社会心理学–特质与情境的交互 作用(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實例
• 在2004年發生了美國與伊拉克的戰爭,報載與 新聞中傳出美國的士兵與女士兵在伊拉克有虐 待囚犯的行為,不但引起全世界的譁然抗議, 也引發了這些士兵家人的關切與質疑。
• 在觀賞運動比賽的現場,容易發生集體暴動 • 在集會遊行抗議的過程中,容易失去理性 • 人云亦云;追隨流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