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宗教类旅游资源
(四)佛教三宝 1、佛宝(浮图) 佛陀是佛宝,是因他能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 极可尊贵之意。 2、法宝 法,佛的言教的简称。教义:四諦(苦、集灭、道) 3、僧宝 僧,即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
(五)中国佛教哲学的主要理念 佛教的理论原点是对人生提供解脱之道。中国主要是 大乘佛教,提倡普度众生,其主要哲学理念包括: 缘起 因果 平等 慈悲 解脱 四大皆空 (六)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三)佛教的传播 1、第一条路线:北传佛教 汉代从古印度向北传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以 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 2、第二条路线:南传佛教 由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 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 乘佛教为主。 3、第三条路线: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地区,密乘佛教与西藏本教 融合而成,流传于藏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以及 不丹、锡金、尼泊尔和蒙古等国家和地区。
1、佛 :
(1)三身佛
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三身佛
(2)三方佛:
释迦三尊(华严三尊) 中: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 左:文殊菩萨 右:菩贤菩萨
东方三圣(药师三尊) (东边) 中:东方琉璃净世界教主药师佛 左:日光菩萨 右:月光菩萨
西方三圣(弥陀三尊)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观世音菩萨;右:大势至菩萨
“秀骨清相”
云冈露天大佛(北魏)
3、造像仪规和题材 1)形象和服饰 头光 白毫 背光 手印 腕钏 宝冠 缨珞 天衣
肉髻
莲台
2)体姿:坐、立、卧
3)手印 释迦五印
说法印
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 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 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 之意,表现佛陀于鹿野苑初 转法轮时的状态,所以称为 说法印,也称转法轮印。
4、艺术特征 民族化 男相女性化倾向 世俗化
第四节 宗教活动旅游资源
1、主要佛事
水陆法会 焰口施食 打七 放生
2、 固定礼节
南无 合掌 五体投地 绕佛
3、 主要节日
佛诞日 (四月初八) 自恣日(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 ) 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
水陆法会
焰口施食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
• 罗马式 特点 长方形大厅, 东西向东端有一半圆形拱顶
• 哥特式 特点:尖塔高耸
科隆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夏尔特尔主教堂
•拜占庭式 特点: 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 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 在四根独立的支柱上
索菲亚大教堂 东正教大教堂
平壤新教教堂
伊斯兰教——清真寺 特点 :壮观的穹顶和拱、塔
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
施无畏印
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 然舒展,手掌向外。这一 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 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 ,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 印。
与愿印
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 向外,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 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 实现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 ,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降魔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 ,以示降伏魔众。相传释迦 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 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 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 触地,令大地为证,于是地 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 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称 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 ,所以又称触地印。
伊斯兰教
(一)创立和发展 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经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传入中国
(二)标记:新月
第二节 宗教建筑景观旅游资源
佛教
1、佛寺
1)布局:
廊院式布局 纵轴式布局 自由式布局 2)主要建筑物: 山门 佛殿:鼓楼、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法 堂、罗汉堂、方丈室、藏经楼
山 门 ( 哼 哈 二 将 )
元始天尊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灵宝天尊(左) 手捧如意
道德天尊 (右)
手执羽扇
手持混元珠
玉皇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后土皇地祇
天 官 赐 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魁星
天 妃 ( 神 仙 )
关圣帝君
王灵官
青龙神
白虎神
朱雀神
玄武神
基督教
(一)创立与发展 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东正教和新教( 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 (二)基本教义 1、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2、上帝创造 3、“以马内利” 4、原罪 5、天堂和地狱 (三)标记 :十字架
禅定印 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 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 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 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 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 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在 密教中,这种手印是胎藏界 大日如来所用,称为“法界 定印”
4)持物
药师佛有时托药钵,阿弥陀佛有时托莲台 菩萨、护法天神、罗汉等持物较多:莲花、杨 柳枝;刀、剑、杵等;宝瓶、法轮和如意等。
雕塑与绘画
1、造像源泉
第三节 宗教文化艺术旅游资源
古希腊文明(犍陀罗风格)、印度文明(笈多风格)、中国文明 2、风格演化 1) 两晋南北朝时期:”秀骨清相” (北魏时又有犍陀罗风格) 大同 云冈 洛阳龙门的北魏石窟 2)隋唐时期:“曹衣出水”风格 龙门的唐代石窟 “吴带当风”风格 唐代佛画 3)五代和宋以后 : 更贴近生活,完全融入中国文化 4)明清:造像配饰繁缛,大多缺乏艺术生命力,精品很少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北传佛教:西汉(公元前2世纪) 1)传译阶段(东汉-南北朝时期) 2)创造阶段(隋唐时期)八宗 三论宗(法性宗)、瑜伽宗(法相宗)、天台 宗、贤首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真言宗) 、净土宗、禅宗(南山宗)。 3)融合阶段(宋、元、明、清) 禅宗、净土宗流行
2、南传佛教(云南): 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傣 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瓦族信仰, 70多万人。 3、藏传佛教 四特色: 咒术性、对喇嘛异常的崇拜、活佛转世思想和 宗教与政治结合。 四教派: 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 白教)、格鲁派(黄教)
(3)三世佛 )
未来佛(弥勒佛) 、现世佛、过去世佛(燃灯佛或迦叶佛
燃灯佛
大肚弥勒佛
2、菩萨
文殊菩萨(五台山) 普贤菩萨(峨眉山)
观 音 菩 萨 ( 普 陀 山 )
地 藏 菩 萨 ( 九 华 山 )
大势至菩萨
(南通狼山)
3、罗汉
4、护法天神 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 (主乐神) 南方增长天王(持剑护法) 西方广目天王(使众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伏魔护财)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
1 、尊神 (1) “三清”天尊: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 上清境禹尧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 (2)“四御” 、“三元”等诸神 四御: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后土 皇地祇 三元(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2、神仙(天仙、地仙、水仙、神仙、人仙、鬼仙等)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 3、护法神将 :关圣帝君 王灵官
四、宗教旅游景观的鉴赏原则 熟悉宗教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宗教景观的艺术手法 融入宗教景观的自然环境 感悟宗教景观场
■ 本章作业
汉中十大宗教旅游资源调查,并写报告。
钟 楼 ( 地 藏 菩 萨 )
鼓楼 (伽蓝神)
天王殿
大雄宝殿
2、佛塔 1)种类
楼阁式塔
应县木塔
大雁塔
虎丘云岩寺塔
灵谷塔
密檐式塔
西安小雁塔
栖霞寺舍利塔
覆钵式塔(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金刚宝座塔
北京真觉寺金刚 宝座塔
单层塔
2)佛塔结构 地宫 塔基 塔身 塔刹
基督教——教堂 1)共性: 宽敞 2)风格 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
旅游资源学
第七章 宗教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宗教与宗教旅游资源
第二节 宗教建筑景观旅游资源
第三节 宗教文化艺术旅游资源 第四节 宗教活动旅游资源
第一节 宗教与宗教旅游资源
一、 宗教旅游景观
含义: 是以宗教活动或宗教场所为主景构成的环 境综合体。 宗教景观的特征: 1、景观场的宗教氛围 2、较高的美学价值
二、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
(一)佛教创立 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释迦牟尼) (二)在发祥地的发展 1、 原始佛教时期(前6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前4世纪中 叶-1世纪) 3、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时期(1世纪中叶-7世纪) 4、密乘佛教时期(7世纪-12世纪)
南方增长天王(持剑护法)
东方持国天王 (主乐神)
北方多闻天王(伏魔护财)
西方广目天王(使众皈依佛教)
韦驮
哼哈二将
伽蓝神关羽
道教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古代巫教信仰——五斗米道(张陵) 奉老子为教主 (二)主要宗派:北方全真道 王重阳 南方正一道 合流而成的 (三)基本信仰和教义 1、“道”是最高信仰及教理枢纽 2、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3、追求长生不老 4、伦理思想
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戒。
传戒--求菩萨戒(烫戒)
加持 是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一个术语,学佛同修都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 加持。加持有我们世俗里面所讲的保佑的意思,护念的意思。
大乘佛教的正确合掌方式
五体投地
三、解读宗教景观的语言
环境语言 佛教处于远离尘世山水绝佳的环境之中 “四大皆空” 不恋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