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
精品
巧用多媒体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育技术学论文
巧用多媒体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关垭中学(442717)杨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我们
不否认,多媒体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应该认
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在使用多媒体数学教学中,只有巧用,
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1激发学生兴趣时利用多媒体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数学教学特别是一
些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会要求
学生多读几遍,以加强印象,结果是内容背熟了却不理解意思,教学效果不理想。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传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
可以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用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的倒
计时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7、6、5、3、2、(1)点火!”。通过多
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
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
2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时利用多媒体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接受,以往
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死
气沉沉。如今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中较多运
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
相互交流,寻求答案。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
的周长”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
教师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
这样既不便于过程演示,又不利于学生观察。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却能把这个过程
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屏幕上出现3个颜色鲜艳、直径不同的圆,然后圆周上出
现1个闪动的色彩鲜明的点,作为起点,之后这3个圆开始同时一起滚动1周,
得到3个不同长度的圆周长,这样学生对圆的周长定义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
象,很容易就概括出圆周长的定义。
3突破重难点时利用多媒体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传
统的教学手段,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于一些课本的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师难
教、学生难学,教师牵强附会的讲解这些知识点,结果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
而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
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
观地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
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
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教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
会感到非常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
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
可编辑
精品
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
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
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色彩的变化和
动态的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h=60min,
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
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4强化公式推导过程时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用于揭示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例
如,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把一个圆分成16等份、32等份,拼成近似的
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得出:上下对边越来越“平直”,左右对
边越来越“竖直”。明确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学生很
容易想象出:如果等分成无限份,就一定能拼成长方形。比较得出:长方形的长
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
的面积公式。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
“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圆面积
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5强化规律揭示过程时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有优异的交互能力,可以能把“静态”转化为“动态”,把“单一固
定”转化为“随机”。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首先利用课件制作出相关
的图片和声音;讲孙悟空遇到妖怪时,拔出猴毛变出许许多多的小孙悟空打妖怪
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问题:若1根猴毛可变出6个小孙悟空,2根、
20根、200根猴毛分别可变出多少个小孙悟空?列出算式:2×6=12,20×6=120,
200×6=1 200。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每两个算式进行比较,会发现什么?学生在
汇报时,选取并进行比较,这时课件就可以将学生选出的算式扩大并置于中间显
示,再在算式上点击,就会出现比较箭头,以及数字颜色的变化,以提示因数之
间的关系,两次点击出示不变或扩大、缩小的相同倍数。比较结束后可以返回前
面一个页面让学生继续选择比较,从而通过比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多媒体技术适当、适度地融入数学教学中,
才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
效率,节省教学时间。
收稿日期:2013-12-14
.